標籤:

第四節 群體價值觀

在討論群體中個人利益時,我們卻不得不承認群體的重要性,在個人融入群體這個過程中,個人的領地逐漸縮小,而變成共用的空間,個人的權益與意識的獨立性也逐漸消失,而這種獨立空間的渴望,將在別的地方尋求一種新的價值需求,以彌補這種個人獨立意識在群體中喪失所產生的失落感。而在群體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逐漸代替了這種需求,這個過程發生在個體被群體利益湮沒時,整體這個概念完全代替了個體這個概念的需求時。人們開始通過群體的認可感,來獲得自身的價值,並從這種價值證明中獲得自己在群體中的獨立的空間,地位,權利和財富。群體的吸引力也是強大的,因為它根植於人性中。人們會為歸屬於某個群體來尋找自身的價值,以這個群體獲得的巨大榮譽,來獲得巨大的成就感,也從這個過程中獲得自我價值的認可和歸屬感。例如一場體育比賽中,你以球迷們的個人身份融入你熱愛的球隊的身份中,通過這種方式尋求群體歸屬感的需求,不僅如此,由於個人的成就感是通過整個群體的勝利來實現,球迷們通過球隊的勝利,使的自我價值得到滿足,因此球隊的輸贏往往極大左右球迷的情緒。這時我們的成就感因群體榮譽感而被加強了,在一個榮耀的群體內,個人價值也會應整個群體榮耀價值的提升而得到提升。有了群體榮譽感,才會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歸屬感,這源於一種強烈的價值認同感支撐,我們的價值都是相同的,我們為了同樣的信念奮鬥,群體中彼此信任,在群體內進行分工合作,這樣的目標需要多人完成,而這個奮鬥的過程中更加深了歸屬感和認同感,當群體榮譽和生存受到的損害時,群體中每一個個體也感到的被損害,這甚至遠遠大於個人尊嚴和權益受到的損害,所以沒有人願意遭受損害,更加努力為群體奉獻。但是這樣也容易使人被集體同化,失去了個人的獨立性和特殊性,甚至是奉獻自己的獨立空間,所有的財富,時間等等,不過,在群體中以自我為中心而不合群的人也不在少數,個人意識強烈,喜歡獨處的人也不會去在意其他人的感受,有意的疏遠他人的靠近,保持自己思想的獨立性,也善於思考,而群體中也漸漸疏遠他,其群體價值存在感不強,甚至被直接忽視變得可有可無,其一舉一動也得不到群體認同或者鼓勵,時間一長,他就會漸漸脫離整個群體。

在普遍情況中,個人會將集體的目標當作個人價值存在的意義,從而找到自我實現的途徑。因此歸屬某群體所滿足的需求遠遠不限於此,而是通過這個過程尋找自身價值的認同感,我們需要是自我及周圍環境有用或有價值的的判斷和評估。人無論怎樣都需要被肯定,這也就是人依賴於群體的根本原因,即群體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和認可。而這種群體的歸屬感和認可感是人本能的需求,使個體在群體中通過爭取自身的價值,來獲得榮譽,地位,財富等,也使得個體能接受,來自與群體對於個體獨立性和利益所造成的損害,而個人也逐漸認可了這種方式,逐漸默認了自身價值的獨立性和個人利益的喪失的事實,隨著歷史的發展,"個體"開始變的害怕孤獨,並且轉向從群體中尋求自身價值,由此看出,「個體」和「群體」兩者之間更多的表現在互利共生、相互依存,矛盾性只是占很小一部分。那怕今天,但我們聽到某個人獨自被困在叢林或荒島中好幾年時,內心仍然感到極度驚訝和不可思議,我們的潛意識認為,一個人脫離了群體,生存將是多麼的危險和困難。


推薦閱讀:

世界哲學史(4)——古印度思想
《法國現代思想史》第一章 何為列維施特勞斯的結構主義 2

TAG:哲學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