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冥想,告別失眠的第一步!

作者:《原知胃美顏棗/長壽果》

一、基礎簡介:

打坐又稱靜坐、入定、坐禪(西方又稱冥想),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煩惱,去除主觀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進健康、修養身心的最佳方法。因為打坐,致心一處,使大腦入於靜定狀態,把散亂的心安定下來,心境達到清凈安祥,氣脈自然暢通。

正如因是子所說:「內功粗者可以祛病,精者乃可成道。」總之,若能如法打坐,每日堅持,精進不懈,小則康強身體,祛病延年;大則開發潛能,彌綸天地。

打坐是一個考驗人綜合狀態的訓練,它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思想境界的不斷提升,體能水平的日益增長,營養攝入的均衡發展,和對自己氣息的高度控制力。

初學者通過打坐可以測試出自己身體各方面的不足,並隨著打坐的深入練習去綜合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態,重新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打坐入定的至高境界:萬象皆空,與自然容為一體,完全無我、忘我,感受不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一切自然的發生,自然的結束……

二、打坐好處:

1、打坐使人的內部微循環處於更深層次,身體內外達到平衡,科學研究人在心平氣和的時候,體內分泌,微循環處於最佳狀態。

2、打坐是一種凈化心靈的方法,使我們能以寧靜、平穩的方式去面對生活上的緊張、困難和問題,通過觀察自我身心的實相,能將苦從根拔除,每一個人因而能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打坐是一門生活的藝術。

3、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煩惱,去除主觀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進健康、修養身心的最佳方法。因為打坐,致心一處,使大腦入於靜定狀態,把散亂的心安定下來,心境達到清凈安祥,氣脈自然暢通。《內經》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由此觀之,我們的祖先早已認識到精神意識對有情色身(物質)的積極作用。可見打坐入靜,不僅可以祛病強身,延年益壽,而且還可得到內證法樂的身心愉悅。因為通過打坐,可以使精神高度放鬆,達到恬淡虛無,心無罣礙;也可以使精神高度集中,用意念力運化身心,自度一切苦厄。

4、打坐是修養身心與防治疾病的最佳方法,必須要有信心與恆心,堅持不斷地練習下去,才能收到效果。常年練靜坐功,不但能祛除身體各種疾病,強健體魄,而且能增長人的智慧,改變人的氣質,天資差的人能變為優秀,生理和心理得到高度的凈化與均衡的發展,經常感到身心自在,輕鬆愉快,生氣勃勃,好似獲得一個嶄新的活潑的生命。靜坐有三個要點:即調身、調息、調心。

5、打坐絕不是僅僅對身體有好處,在生活中在許許多多方面都會給你帶來益處,在待人處事方面,有時在危難時刻,人為什麼會急、會發怒,原因就是(心性)不定,管不住自己。於是發脾氣過後又後悔,如果能定的住自己,不發脾氣、不急、不燥,在處理事情上就會遊刃有餘,很圓滿的把事情處理好。

6、打坐可以消除疲勞,增加記憶。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對40名學生進行靜坐生理實驗,觀察表明:只要靜坐5~1 0 分鐘,人的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7%,而這個數值相當於深睡7 個小時後的變化,同時發現受試者血液中被稱為「疲勞素」的乳酸濃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而當身體和精神完全處於放鬆狀態時, 其記憶力幾乎是無窮無盡的, 而且發現打坐的人記憶沒有明顯的飽和點。

三、訓練核心:

打坐訓練的是核心是大腦,大腦是人體所有思想、意識、行為、功能的指揮官。通過訓練大腦,強化大腦的神經和細胞功能,開發大腦的內部潛能,來實現更好的控制大腦。

我們可以把打坐喻為「手機充電」,只不過這個手機是我們的腦袋。

打坐充電的意義非凡,當我們大腦能量不足只剩下一個格的時候,會有倦言、無力不想動、愛發火、想躺著想睡覺的感覺。這說明倦言不想動是最大限度的節能,發火和睡眠都是補充大腦能量的一種方式。那麼為什麼有很大一部分人睡覺過後依然不能很好的充電,甚至經過長時間睡眠以後,發現精力更不足了呢?那是因為充過了,導致電池內部能源受損,使用壽命自然也就短了。

和正常的睡眠相比,打坐的充電效果可謂時間短效率高。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已知,睡眠是讓大腦白天活躍的腦細胞重新得到抑制,這個抑制過程就是充電過程。很多人晚上容易失眠,就是因為不能讓白天活躍的腦細胞平靜下來,不能很好的抑制腦細胞的活動頻率,所以造成入睡困難或睡眠淺的問題。

打坐和睡眠有明顯的區別。區別就是:打坐時大腦是清醒的,是人為的抑制活躍著的大腦細胞,去除雜念不想事兒,也就是人為的中止大腦皮層細胞的活動,從而提高睡眠體質,並通過這一抑、產生一揚——使得腦能量向大腦的內里一步步逼近——這個內里是什麼?就是大腦未開發的處女地(腦白質部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本性、本能地帶,也可以理解為每個人的潛能區域。

按照現代解剖學說法,大腦的皮層只有2.5-3亳米的厚度。腦皮層雖有許多溝迥皺褶,但還是裡邊的(即腦白質)的地方大,功能多,一旦我們通過打坐,把充沛的腦能引向內里,會發生什麼變化呢——真是難以預料,各種功能的出現都是水到渠成,就像是薄皮西瓜一樣,皮薄、肉多、內容量大!

人通過睡眠補充能量,很正常也很有限。為什麼呢?因為睡眠是局部補充(只是腦皮層,也就是白天用腦子的那部分);而打坐就不一樣了,基本算是整體補充(除西瓜皮之外的全部西瓜瓤)。睡眠充能像一塊小海棉,打坐充能像一塊大海棉。亳無疑問,當然是大塊兒的海棉吸收的水份,要比小海棉多啦。結果就是打坐後的睡眠質量和大腦放鬆程度要比不打坐的強太多。

四、具體方法:

1、準備:在準備打坐之前,有一件事必需先要想明白——那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打坐?打坐的動機是啥?佛教對此有個專業名詞,叫發心。這個發心是打坐的重要前提,發心決定了未來的成敗,發心不正確,全盤皆輸。或者說是瞎混,浪費時間。

因為打坐的動機會隨著打坐的進行,漸行漸堅定的。如果打坐一開始就心懷一個大私:嘴上說一套,心中卻暗示為當官、為發財、為中彩票之類的祈禱……那麼,很難達到最佳的入靜狀態,也就是萬象皆空,與自然容為一體,完全無我、忘我,感受不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一切自然的發生,自然的結束。心,像一粒種,如果這顆私慾的種子非正信、正念,即使生根發芽了(指學會了一些宗教辭彙、方法等)也難開花(理解、覺悟)。

發心是打坐的開場鑼鼓,接下去打坐還有許多技術性的要求,比如採取什麼姿勢?什麼手勢?雙盤還是單盤?面朝什麼方向?每天什麼時間好?每次打坐需要多長時間?打坐和飲食的關係?需要禁止性生活嗎?如何調正呼吸等等。

我們先要明確一點,不管什麼名頭的打坐,都是打坐。宗教的,氣功的,醫療的,瑜珈的種種打坐,稱呼不同,發心有別,但打坐二字的本質不變。

開始打坐時,最好有師傅引導,按要求做即可——學會打坐有了基本感覺後,就不要事事依仗老師了。因為老師不可能二十四小時跟著你,了解你的每個變化。我們必須學會自己面對自己的疑問,讓自己的元神本性,在實踐中成長壯大,用自己的元神本性,來解決自己瞬息萬變的困惑。

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可添加微信號:DAO-ldwd,交流學習)

2、動作:

盤坐:打坐的基本姿勢是盤坐,盤坐又分有雙盤、單盤、自由盤。其中尤以雙盤為最佳,單盤和自由盤略差一點。

脊直:脊椎的每一錐體,如珠算珠子疊豎一般,自然正直。由於自然生理彎曲造成的習慣,坐時腰錐易呈後突,應注意糾正。

肩張:兩肩應舒張但不挺胸。整條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張開,然後從上而下順勢放鬆,上半身便處於自然松直的狀態。這樣不緊張、不懈怠地維持下去即可。可以達到「松胸實腹」的效果,便於達到心靜氣沉。

手結定印於臍下:右手掌置於左手掌上(男),或者左手掌置於右手掌上(女),兩拇指輕輕接觸,自然放鬆置於腿上。

頭中正:頭不俯仰,不歪斜,下頦微內收(不是低頭)。這即利於頸錐正直,又可輕微壓迫頸動脈,減緩生理活動,減低新陳代謝,便於入靜。

雙眼微閉:雙眼半開,以能見體前三米左右的距離為宜。目光可注視於體前約一肘遠處之一靜物上。(此靜物應①較小②單色③形狀簡單)如易散亂可閉上只留一絲光線即可,如易昏沉則可睜大眼睛,平視前方。初學者可閉目,能更好的集中。

舌舔上齶:舌頭的前半部輕舔上齶(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齶)。具體竅門是:把舌後部的空氣排盡,咽喉部放鬆,舌稍後縮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唇輕閉,嘴部肌肉自然放鬆,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縫隙。

按以上七支坐法做禪修,就能夠調整、保持內氣,讓生命充滿活力,並能產生內在的覺悟。以上動作要領其實不用刻意去做,當坐下擺正最基本的動作後,讓全身放鬆下來時,這些要領會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形成,這些都是生物體的本能協調反應。

五、注意事項:

1、凡在靜坐的時候,必須使腦神經集中,且全身神經與肌肉放鬆,絕對不可有緊張狀態。最好是微帶笑容,因為人在笑時,神經自然會全部放鬆。

2、初學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飯就打坐,以免妨礙消化。同時也不能在肚子餓時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3、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

4、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

5、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和後腦包裹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

6、初學靜坐不要勉強坐太久,以時間短、次數多為原則。

7、初習靜坐時多半無法雙盤,則以單盤為宜。單盤時臀部必須加坐墊,坐墊的高矮依各人身體狀況而定,總以舒適為原則,如果坐墊太高或太矮;都會使神經緊張。至於坐墊的軟硬程度也必須適中,否則引起身體的不適,則影響靜坐的心情和效果。

8、飲食之道:先絕食腥葷香辣之物。蓋腥葷之物,味主沉濁,食之必至後天之氣粗,而難伏。香辣之物,性主輕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氣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葷香辣,專持清齋素食淡飯,以除原味。不食過飽,過飽則傷神。不食過飢,過飢則傷氣。此節飲食之道,不可不知。

9、關閉六根:靜坐時心搖則氣散,修了一點點精氣神,不僅會從夫妻生活方面漏掉,還會從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種「漏」、耳朵聽多了也是一種「漏」、嘴巴講多了更是一種「漏」!六根都會漏。為什麼強調修行人上來第一步,就要關閉六根呢? 當六根關閉以後,精氣神才會自動進入任、督二脈以及回到中脈裡邊。

10、打坐數息:靜坐胡思亂想時,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數呼吸之間,不數入息,只數出息。當你數出息的時候,你把所有的一切,連自己的生命,一切煩惱、病痛,跟著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體裡頭生瘤、生癌,讓它一齊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這樣數息,身體馬上就輕鬆了。

在道家的《陰符經》上,有一重要口訣——「禽之制在氣」。就是說練者妄念紛紛,思想不能專一,是因為你的氣在散亂,氣亂則心亂。所以修習禪定主張先練氣,修習者用意念守住呼吸,把呼吸調順了,心自然就不會再散亂。社會上許多人練多年,還是身體經常出毛病,追其原因就是自己體內的氣息調順不好的緣故。道家還有句至理名言:「天地玄珠,萬氣本根」。從這句話中就能看出氣的重要性,任何人無論體格多健壯,體內的氣息若不調順,即是大病來臨。可以說,在身心的配合下,氣息能夠發生萬種變化。

心不要跟著呼吸進到體內,也不要跟著呼吸出到體外,只應在鼻端這一帶區域覺知呼吸。

數的過程中,呼吸對於空氣的感受分別為風→氣→息三個層次。開始時,呼吸粗,稱之為風,靜定後,呼吸較細,稱之為氣。再進一步,身心寧靜,只有感覺自己內在呼吸,卻聽不到呼吸聲音,這就是息。到了息,就不要數了,即進入隨和。 靜坐數息時,呼吸自然,身體要放軟,耳朵迴轉聽自己呼吸。如在鬧處修,聽不到呼吸聲,便用感覺來聽。

六、打坐禁忌:

1、不能壓妄念:打坐不是壓妄念,而是轉化妄念。平時想不起的念頭,一打坐就什麼妄想都起來了,那時候,我們如何處理呢?首先我們要知道,那樣打坐沒有用處;我們要把自己的心收回來,安住在內境之上,或者選擇一個所緣境,比如,大圓滿里觀「啊」字一般,或自己選擇一個所緣境,選定以後開始修行,攝心守意,定住在所緣境上,就像野馬拴在木樁上,不讓它向外跑。妄念一來,第一,不要壓制,馬上轉化;第二,念頭儘管來,不要去管它;第三,妄念歸空,讓它自滅。

2、不能求神通:打坐不是求神通,而是提高證悟。我們每個人都有神通的,可是我們的法能不夠,因此,神通顯現不出來。如果你是為了求神通而打坐的話,最好不要打坐,不然的話,你容易走火入魔的。成就佛的唯獨條件就是自心空與凈,若是自心不空不凈,永不成就佛。學佛打坐的最終目的不是神通,而是覺悟,因此,打坐不要執著神通。

3、不能有淫念:這裡針對的不是出家人,而是在家人。因為,出家人本身就戒淫的。在家的弟子,打坐前後四個小時之間夫妻不能同房,因為,打坐前四個小時之內夫妻同房與邪淫而打坐的話,容易傷害身體。

4、不能飯前後:飯前飢餓與口乾的時候不能打坐,對心臟不好;吃飽了飯就不能馬上打坐,對胃不好,飯後一個小時才能打坐。

5、不能有煩惱:心情不愉快、不舒服,心裡有煩惱時,不要打坐,因這樣壓制了肝氣不通,會生病。特別是生氣與發脾氣,感情挫折、失戀等情緒大波動時,千萬不要打坐,這樣情況下,容易神經出問題,所以心情不愉快時,可以出外散散心,或者看看書,把不愉快的心情消化掉,心情好的時候,再來打坐。

6、不能有生病:一般頭痛、頭暈、感冒等小病時,可以延續打坐;可是五臟六腑有大病,或者神經有病,腰椎和頸椎等不好受的時候,必須要停止下來,該看病的看病,該吃藥的吃藥,該休息的休息,出去散散心,多鍛煉,多運動,病好了,再來打坐。

7、不能堅持忍:剛開始禪定與打坐時,坐一會就腿痛,腰痛,這樣情況下,打坐也心不靜,腿痛了就將腿伸開,搖搖晃晃,把腳和腰摩擦一下就好了。

~~~~~~~~~~~~~~~~~~本文內容均來自原知胃,轉載需註明來源&鏈接~~~~~~~~~~~~~~~~~~

~~~~~~~~~~~~~~~~~~~~~~原知胃,讓美顏長壽成為一種常態!~~~~~~~~~~~~~~~~~~~~~~

推薦閱讀:

打坐時何以邊看手機嗎?
修行、靜坐,你能談談自己的實修體驗嗎(法門不限)?
如何練習結跏趺坐?
(1 條消息)如何在打坐中尋找快樂?

TAG:冥想 | 打坐 | 失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