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決定要了嗎?先看完這些你再說!

又是一年兩會時,對於很多80、90後,甚至70後來說,全面兩孩相關政策的實施可以說是很多家庭關心的問題。自全面兩孩政策於去年年初正式實施後,總結這一年多的情況,在11日的記者會上,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用了兩個詞來概括:成效初顯,符合預判。如此言簡意賅的點評又牽動了無數想生二胎家庭的心。

話說,全面放開二胎政策是對公眾生育權的尊重,也是契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結構變化的狀態。所以國家開放政策,我等積極響應,這自然是喜聞樂見的,然而正如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所說這卻是個「甜蜜的煩惱」。儘管這一年多,實施情況「成效初顯,符合預判」,但依舊有很多家庭止步於「想生卻不敢生」的猶豫中,最終在今年的計生數據中未能貢獻一筆。

如今,這些問題都極大地影響著這些家庭的生育意願:

婦女的職業發展;母親生完孩子以後的再就業和求職方面的問題;

嬰幼兒撫育面臨困難;托幼特別是三歲以下小孩的托幼資源比較缺乏,多數家庭主要靠祖輩撫育第三代;

家庭經濟壓力;在如今高物價時代,將一個幼兒養育成人需要巨大花費。開放二孩,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講,這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

如此,許多家庭並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和「生不起」。所以,生不生二孩政策不是關鍵,主要還是看自身的經濟實力以及配套設施,如何為適齡青年解決好後顧之憂,給「二孩們」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可能是政府下一步需要做的。對此,今年兩會,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相應也給予了回答。

將保障女性的就業權益、延長產假、設立陪產假;

從國家層面做好規劃,動員各方力量興辦托幼設施;

完善稅收、社保、住房等政策,鼓勵「二孩」的政策利好將越來越多。

所以,綜上所述,二孩決定要不要?筆者如是認為,歡迎點評。

長遠規劃,理性定奪

決定要不要二孩,已不僅僅是一個當前選擇問題,而是關乎家庭未來人員結構和收支結構變化的問題,我們需多方考量,長遠分析,再理性定奪。對此,首先需結合自身和家庭情況,權衡當前國家給出的政策或趨勢性政策,思考匹配度有多高,是不是切實解決了你的後顧之憂?此外,還要對當下和未來的利益得失進行考慮,思考未來5-10年獲得的收入增長水平能否匹配這種結構變化,對消耗支出進行評級,在自身能承受的經濟範圍內,再選擇要不要二孩。如此,當你有了全面長遠的思考,並對這種人員、結構變化有了相應的解決方案,自然這個二孩也要得有底氣一些!

同時,筆者認為二胎及計劃生二胎的家庭應該如何理財也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以下給出幾點二胎家庭的理財建議,僅供參考。

提高緊急備用金的儲備比例

一般家庭可將3-6個月的月支出作為緊急備用金,足以應對家庭的意外支出。而二胎家庭,應將緊急備用金增加至6-12個月支出,提高整體資金的流動性。雖然是緊急儲備金,但也大可不必全部放在活期存款中,理財師建議可購買貨幣型基金,申購贖回都非常便捷,在保證流動性的前提下獲得更高收益。

科學有利地配置家庭結餘資金

養育孩子的費用主要集中在隨孩子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的教育費用中,而子女教育費用的儲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父母可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將家庭結餘資金合理配置於中長期資產中,以提高投資收益。

看了以上這些,不知道對你有沒有用呢?總而言之,全面二孩,是甜蜜還是負擔,還得你理性選擇,長遠規劃!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你存不到錢?
這個白賺9個億的套路,騙了10萬人…
告別窮人思維,走上富爸爸之路
這些投資數學,每年收益200%
2018年3月,眾籌客項目分紅排行榜單TOP10,本期分紅年化最高174.14%!

TAG:二孩政策 | 個人理財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