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小白」的平凡之路——致曾經的你!

如果你愛他,就帶他去戶外,因為那裡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就帶他去戶外,因為那裡是地獄

01

我的小白時代

十年,從一個不懂戶外的大學生到現在的資深老驢,開始玩轉騎行、探險、攀岩、極限運動,上天入地下水,我各種都體驗了一遍。

十年,從一個傻乎乎只會在網上尋找各種戶外神器的小白新手,到登山鞋、衝鋒衣、手杖,帳篷等各種高級裝備信手拈來,每個牌子都了如指掌,從此錢包是路人。

十年,從一個旅遊跟團走,拍照剪刀手,到後來自己規劃徒步的路線,去那些人跡罕至,只有戶外會帶你去的美景,見過山河大海,只為我自己的心出發,看過世界的我更強大。

十年,我返回過、膽怯過、害怕過、驟逢大變過,對戶外的世界有疑問過?!但是我回來,吸取教訓,還是會重新出發,受苦之後必有收穫,找到生命的意義,在吃苦中覺得自己也是快樂的。

十年,在體重80公斤左右時,我進行了我第一次登山嘗試,後來的時間,我的體重都維持在65公斤左右,並且我會維持一輩子。無論你為何開始戶外運動,它都能對你有積極的作用,改變良多。

許多人會因為在戶外運動的過程中逐漸因為身體的病痛而逐漸放棄,我在玩戶外的過程中也經歷過磨難和傷痛,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不斷的學習,從當年的菜鳥逐漸成長為可登雪山、攀冰、攀岩、滑雪的專業「老驢」

但是當我回頭去看自己走過的山水,發現自己學到這些戶外知識並不是如此容易,也耗費了大量時間。現在我把我自己的故事講給你聽,你可能不會從本文中學到很多專業知識,但是你一定可以從我十年的經驗中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戶外運動方法。

02

體驗成就感

從2007年,我被我的朋友帶入戶外運動的這個大坑開始,從此到處遊山玩水,探險獵奇,尋找本味。經過多年的打拚,我已經從民間戶外愛好者轉型成為一線戶外用品專家了。

其實像我幾年前初玩的時候,基本裝備有個70+15升的包包加上個零度睡袋加上個防潮墊帶上個MOUNTAIN SUMMIT的雙人帳篷就足以了!

但是,近年來戶外運動讓你體驗擁有物質財富的成就感。戶外運動,你肯定要有一套自己的裝備,這是你最初的資本。你開始添置各種裝備,背包、帳篷、睡袋、防潮墊、鞋、服裝、技術器材、手套、眼鏡、手電筒......

隨著你越買越多,你肯定越來越懂一些戶外的專業的名詞和一些專業的裝備知識:在戶外圈混,不知道GORE-TEX是很老土的。GTX不是唯一的防水透氣面料,它品類分好多種,也許你一年也用不到兩次,但是,我有11件GTX的衣服。 防風最好的叫WINDSTOPPER,這也是GORE公司的。

如果你要買裝備,身上最重要的是鞋子。 GTX的鞋會讓你的腳得到保護,絕對乾爽。 強度不大的戶外運動,高幫的鞋會讓你不舒服。 所以,鞋子兩雙是基配,最好是非GTX的低幫和帶GTX的中高幫。 夏天溯溪,任何一款越野跑鞋都比你的涼鞋要保護得更好,不同的就是涼鞋幹得快,跑鞋不容易干。

褲子是你個人應該購買的第二樣裝備,什麼牌子無所謂,一定要防水。最好的服裝,可以讓你找不到一條接線,比如MARMOT的09款軟殼, 叢林穿越,衣服要耐刮才是王道,千萬別穿太貴的衣服。 羽絨服,如果有條件,不要買其他的,MARMOT是最好的。

帳篷不是越輕越好,但是太重的帳篷還是讓你痛苦萬分。 帳篷只是個讓你遮擋風雨的可以睡覺的地方,不是極限的環境並不需要很講究。 單層帳有兩種,一種是賊便宜的,一種是賊貴的。 最輕的,可供睡覺的東西叫TARP,或BIVY。

睡袋裡最好的是MARMOT,但是-10度溫標以上,其實不太需要MARMOT,因為價格非常貴。 值得懊惱的是,睡袋裡的頂級品牌叫western mountaineering、feathered friends、nunataku。 頂級睡袋並不意味著最好,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

最好的背包,也可以看不到接線。比如始祖鳥的HR2。 最好的面料叫Spectra,其次是VX系列,大力馬,凱夫拉縴維基本是結實面料的混合用途,最常見的是杜邦公司的考肚拉。

防滑和緩衝還有個工具,叫登山杖。他可以讓你減少至少30%的氣力。 當然,登山杖如果不會用,它就不會讓你省力。

當然,除了以上的這些基礎的,你如果像我一樣玩了十年的戶外,就會對一些戶外人才懂的笑話心照不宣:

TNF說他服裝用料紮實,MHW笑了;MHW說他睡袋做得好,MARMOT笑了;MARMOT說他背包做得好,DANA笑了;

於是MARMOT把DANA和諧了,再說他背包做得好,DANA哭了,OSPREY笑了;OSPREY說他只做背包,技術最好,始祖鳥笑了;始祖鳥說他軟殼做得好,猛獁象笑了

猛獁象說他抓絨做得好,PATAGONIA笑了;PATA說他衝鋒衣做得好,HAGLOFS、MARMOT、猛獁象、始祖鳥等全笑了.....

所以說,戶外產品是術業有專攻,此消彼長,只有最適合你的裝備,沒有最好的裝備。 尤其在玩戶外的初期,人才是本質!我也看見過有人買了幾千塊錢的裝備放在家裡擺酷的~~!

2010年夏天,我和朋友一起在北京鳳凰嶺大覺寺陽台山爬山,那次感覺強度不大,心裡不滿足,後來,我們又在延慶海陀、張家口小五台等地攜重裝戶外旅遊,最重背負超過28公斤,有帳篷、椅子、桌子等等。

在旁人看來,我們這種戶外很苦,但其實很休閑,很舒服。相對那些「走馬觀花」的旅遊,我們追求自由靈活,能發現看到一般常人旅遊難以遇到的美景和故事。

玩多了兩次再慢慢添上衝鋒衣褲、登山鞋、頭燈等。因為玩戶外對裝備的追求是無止境的!!!除非你是很有錢的玩家想一次到位,那就可以花個萬兒八千的買些在當時還算頂級的裝備!

我對買裝備的心得就是:只買實用的,不買貴的!不追求品牌,不求一步到位,裝備慢慢添購!如果你不能決定長期加入玩戶外的隊伍,只是玩票性質的,我建議你到戶外俱樂部去租借裝備。每個俱樂部都有裝備出租的!

人類已經不能阻擋你想要更多裝備的決心,看著這些寶貝,你會覺得自己非常充實。這是一種擁有物質財富而產生的成就感,帶來的快樂很直接。當然我還是勸你們千萬不要沉迷於裝備,多利用裝備多玩才是王道。

03

收穫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紮根戶外,我玩過的項目,恐怕一隻手都數不過來,從十幾年前學生時代的長跑開始,或者是從八年前的徒步登山開始,我在戶外度過了一段漫長的時光。

第一個戶外運動,我玩的是長距離徒步,當時從雲南瀘沽湖走到四川稻城亞丁,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大山中走了7天,共計距離200餘公里;也曾參加過100KM徒步大賽,晝夜不停走了23小時。

這是一項非常考驗毅力的活動,當你堅持走到終點的時候,內心會產生相應的滿足感。而且在徒步中認識的人也多了,驢友之間相互扶持,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已游遍大半個中國。

大量的行走經歷也賦予了我開朗的性格與自然的氣質,在任何時候,眉目間總會流露出一種樂觀的心情。身背沉重的行囊,腳踩堅實的土地,風餐露宿地度過了一個個新鮮卻又無比刺激的日子。

第二個戶外運動,我經歷過此生最極端天氣,鰲太頂上有大於9級的暴風雪,在零下25多度的冰面上露過營。競技是教你如何變快,而登山是教你如何變慢。

這一次的登山不僅改變了我的人生道路,也改變了我的性格。在為期2年的學習中,好像一切都是記憶深刻的,在第一次玉珠北坡的訓練中大家都被紫外線嚴重灼傷,痛苦不堪。

16個小時的不斷攀登,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攀登的樂趣和艱辛,我也逐漸從一個耐不住性子的人變成一個有耐心的登山者,這個轉型也是巨大的

最近我又喜歡上了板類運動,冬季滑雪夏季槳板,雪中來水裡去的,不過能掌控速度的感覺真不賴。

我涉足過多項戶外運動,也拿了一些獎牌,獲得一些「成績的證明」,不過這些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玩到了、體驗過了,知道了我自己的點在哪兒。」

在山頂住帳篷,喝著小酒與星星對話,每天凌晨被陽光、鳥叫、蟲鳴叫醒。那是我最為放鬆的時刻。體會到一種無與倫比的快樂。

因為我愛好旅行,我的圈子也大多是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而那些朋友都是在路上一路從互不相識走到惺惺相惜的,所以說,在旅行中當然會存在可信任並可以成為朋友的人。

作為一個戶外資深玩家,我必須要提醒你們的是:不要「專註某一項目」的常規,而是讓自己的戶外旅程始終充滿樂趣和新鮮感,儘可能的去體驗更多的玩法。

04

喪失安全感,不喪失安全性

說到「適合」,這兩個字極其重要。

在人的一生中,進入某個時期、某個階段、某個年齡、某個心境……都會出現千變萬化、多姿多彩的運動形式,但你要選擇適合你的運動方式,否則,就會與你的初衷背道而馳,甚至傷及你的肌體與精神領域。

記得初入戶外的時候,我第一次繩攀,感覺很刺激,過後還經常拿出照片來炫耀(我腦袋不是進水簡直是腦殘)。現在想想真是後怕,在沒有任何安全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一根靜力繩上有五六個人同時攀爬,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節奏,我後來再也沒有過。

「去戶外就是去冒險的」?這個要糾正一下,是在自己安全能力可控的範圍內冒險,而不是超越自己能力的冒險,更不是拿自己生命和隨便拿別人生命的冒險。

危險最大的因素是來自你要去走的線路的危險性,而不是其他。我想信青城去走微杭一定不會出事,至少不會沒命。你走夏特,烏孫,貢嘎前就要想清,你是擔了比微杭大了幾百倍的風險去的,不管你如何精心準備也比微杭的危險大很多。

不然的話,高山反應,脫離團隊、迷失方向、遭遇毒蛇、猛獸、沼澤、高空落石、暴雨、雷擊、火災、崩塌、泥石流、失溫這些都可能會要人命的。

去年8月,我和老劉等人在海拔4300米的四姑娘山紮營,高原反應很嚴重,積雪很深,沒到膝蓋。當時差點回不來,但是最終我們一行驢友克服重重困難,最終登上了5664米的山巔。這種旅遊經歷,我終生難以忘懷。

經歷過此次以後,我才知道安全培訓是非常重要的,我個人的安全意識提高了,才有可能去學習安全技術,配置安全裝備,選擇與自己安全意識和能力相當的活動!這些只有經歷過才知道!

「再怎麼精心準備,這些危險線還是會死人的」?——還拿宋玉江的夏特行來說,五個女人,四個來大姨媽,一個女人發燒,一個領隊高燒加高反,過的是木扎爾特河的主河道(董大俠當年是遇難在非主河道),他們的狀況很不好,但死人了嗎?

中國無氧登山第一人宋玉江

宋玉江可能沒有「戶外是不可能不死人的」概念,他很積極地自救,知道踩背來擠出肺水腫的水泡,他知道過大阪之後用衛星電話叫馬隊,他的底線是叫直升機救援,這就是精心準備,武裝到牙齒的最充分的準備——他們的案例就是精心準備就可以不死人。

戶外本身就是在懸崖邊,往裡跨一步是安全,往外跨一步是危險,所以我們每一次的遊玩都要時刻注意自身安全。No Zuo No Die!沒有一定的戶外運動知識,沒有循序漸進的實踐,沒有專業的戶外裝備,僅憑一腔熱血和看了幾部Discovery和荒野求生就想干這事兒,就是作!

06

一入戶外深似海,從此一切皆浮雲

都說戶外圈子是個大坑,在我看來不但是個坑還是個火坑,一入戶外深似海,當自己中毒太深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在戶外路上無藥可救!

我的戶外,註定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親身感受地球屋脊的巍峨,也就不會帶來視角的魔幻衝擊與故事的強烈震撼;

沒有親自探尋人跡罕至之地的神秘,也就缺少獨一無二動靜點綴的世界與激情澎湃的魅力;一路走來,就是跟隨我自己的喜好,走走停停,是我與自己的成長故事。

我對戶外入了迷,中毒頗深!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不僅是我外表的變化,讓我變得更加帥氣自信。更是在這其中找到了我自己的節奏,它帶給我的樂趣和快感比一般的愛好要好的多!

「曾經也嘗試過大量的城市游,不過開始戶外之後就愛上了那種在野外的自由自在。所以,戶外於我,並不是人們眼中的到處玩或者度假,而是一種親近自然,挑戰自我和思考修行的過程。」

每個生命都應該向懸崖上的綠草一樣,無論面對多麼殘酷的環境,都要努力活出自己的燦爛。

玩戶外的人總是在行走

擊水三千里,自信二百年

哪怕風雨交加,腳步泥濘

哪怕生吃牛肝,馬屍取暖

哪怕大雪皚皚,長夜漫漫

正因為懂得生存不易

所以對生命的敬畏甚於任何人

所以更渴望溫柔對待這個世界

背上背包便是堅毅,放下背包便是柔情!

還記得當初為什麼入戶外的坑么,到現在還在堅持么?看過那麼多的風景,走過那麼多的路途,你還記得當初是如何入坑的嗎?請寫留言!


推薦閱讀:

TAG:專業戶外裝備 | 驢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