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遊迅猛發展的大數據分析出爐!

我國研學旅遊在教育部政策推動下獲得了迅猛發展,低齡化已成為遊學市場的一大特徵,遊學消費、遊學目的地、遊學決策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為學生個人意願主導,一二三線城市家長對於孩子遊學側重點也各有考量,這也促使我國遊學產品更加多樣化。 

遊學潮持續升溫,市場規模增勢迅猛

去年12月,教育部等11個部門出台了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各地要把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研學旅行的健康快速發展。除了政策的推動,隨著我國居民家庭收入穩步增長以及家長教育理念的轉變,「旅遊+教育」雙結合的遊學產品受到用戶的歡迎。

數據顯示,我國遊學人次自2014年後迅速增長,境內遊學人數由最初的140萬增長至2017年的340萬,境外遊學人數則由2014年的35萬增長至85萬。遊學市場一年比一年火熱。

境內遊學和境外遊學收入近年來增勢迅猛,遊學收入自2015年來已經翻倍增長。境內遊學由40億增長到101億,而境外則從120億增長至273億。 

低齡人群遊學多,出遊決策靠自己

境內外遊學市場除了目的地的差別外,在客群年齡、遊學時間、遊學消費、遊學內容上有很多差別。境內遊學群體為6-18歲中小學生,而境外遊學群體以中學生和大學生為主。境內遊學多安排在暑假或學期內進行,而境外遊學多安排在寒暑假。可見境外遊學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經濟條件有一定的要求。另外,境外遊學內容多了對語言能力的培養,而境內遊學則包含體育等素質教育內容。

遊學人群中男生比例略低於女生。

遊學學生中來自公立學校的學生佔比約80%,了解國際遊學的學生也近八成,同時80%的學生有留學意向,只有30%的學生有繼續遊學意向。這其中參加過出境遊學的僅佔20%。

遊學學生家長中,近7成家長認為遊學可提升孩子自我修養,6成支持國際遊學,支持5萬以上遊學消費的佔比40%,支持1-5萬消費的佔比30%。同時還有30%的家長認為國際遊學不安全。總體來說,超過6成的家長對遊學產品具有較高的消費意願,尤其是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家庭,希望孩子遊學的意願最高,即使是收入較少的家庭,在主觀上也非常願意為孩子的遊學進行教育投資。

遊學人群選擇遊學渠道基本分為5類,其中通過學校遊學的人群佔比45%,其次為通過遊學機構的約為27%,約14%的人群選擇留學中介,僅有10%的學生通過旅行社。

數據顯示我國華北、華東地區對遊學項目最為關注,其次為華南地區、華中地區。

影響中小學生及大學生遊學決策的原因主要有孩子個人喜好和家長決定,老師、同學及其他方面影響對遊學決策的影響較小。

境外遊學熱度排名靠前的國家為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義大利、日本、德國等。

一二三線城市需求不同,遊學產品盡顯差異化

隨著政策推動和我國家庭收入的逐步提高,以遊學為背景的境內境外游漸受歡迎,發展勢頭迅猛。在巨大學生存量和消費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遊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為廣大家長所接受。同時,由於發展階段不同,一線和二三線城市家長對遊學項目的關注點顯現差異,出現消費觀念分層。其中,二三線城市更看重遊學項目的功能性,聚焦在一些硬性指標上,比如能去幾個地方,參觀多少景點,進行多少名校探訪等。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跟不少二三線城市的家長首次選擇遊學項目有關。而一線城市家長更看重遊學項目的綜合教育意義,關注遊學組織的細節和流程,青睞深入的、沉浸式的文化和生活體驗。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一些受到一線城市家庭歡迎的遊學項目,在二三線城市並不「吃香」。例如,不少一線城市家長往往在目的地選擇上,錯開像倫敦、紐約這樣的大城市,選擇國外的鄉村生活式的遊學項目,而二三線城市家長更多的會選擇前往大城市。此外,一線城市的遊學項目消費呈現非一次性消費趨勢,家長回購行為明顯。同時,低齡化趨勢顯現。


推薦閱讀:

孩子燙傷家長怎麼做?
在實現孩子「真正牛逼人生」路上你做對了嗎 孩子他爸聊教育 第二期
多多成長日記20180227
兒童標準運動協調能力評估測試(MABC-2) ——運動協調能力的IQ測試

TAG:遊學 | 兒童教育 | 異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