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不是維護公平的!

好萊塢的電影中,經常出現這種反派:認為人類好戰,所以要毀滅人類。然後主角出現,認為人類還有愛,還有希望,於是雙方大戰,最後主角戰勝了反派。

每次看到這樣的劇情,小編都想把導演拉出來K一頓,然後問候他媽媽!

動物會為了食物或者交配權而互相廝殺,人類也會為了國土或者能源而互相征伐。

好戰從來都不是人類本性。如果人人豐衣足食,誰吃飽了撐的會去打仗?

現代國家之間的戰爭多半是為了爭奪資源(國土、能源或者各種礦產)。

只要資源是有限的,國家之間就存在競爭,大國就絕不可能公平地對待弱國。

從春秋戰國到如今的21世紀,數千年來,這個事實從未改變。

不過,一如商場上的惡性競爭常導致雙輸,戰場上的戰爭也往往導致兩敗俱傷。

兩次世界大戰,上千萬人為之喪命,幾乎沒有贏家。

痛定思痛後,人類發明了聯合國。

1943年11月29日,二戰戰局已經明朗,此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同斯大林舉行了45分鐘的私人會談。

會談中,羅斯福詳細敘述了對聯合國組織機構的設想。

羅斯福認為,未來的聯合國組織應由三個層次的機構組成:

最低一級:聯合國全體大會

由當時大約35個反法西斯國家成員國組成。

這個機構定期在不同的地方開會,每個國家都有權平等地發表意見,並向一個較小的機構提出建議。

(即現在的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大會可以向成員國決議非強制性建議,或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建議。)

中間一級:執行委員會

參加者為蘇聯、美國、英國和中國,再加上兩個歐洲國家、一個南美洲國家、一個近東國家、一個遠東國家和一個英帝國(後改為英聯邦)自治國,總共10到11個國家。

這個機構有權處理一切軍事以外的問題,它所作出的決議對各有關國家具有一定的約束力。

(即現在的安理會:安理會現在擁有5個擁有否決權的永久成員國和10個選舉成員國,選舉成員國任期兩年,不得連任。)

最高一級:「四警察」機構

由蘇聯、美國、英國和中國組成,這個機構將有權快速處理任何對和平構成威脅的事件和突發事變。

(即現在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對國際間重大事務協商擁有一票否決權。不過這種處理威脅和平事件的權力下放給了整個安理會。)

羅斯福進一步補充說,在和平可能受到威脅時,「四警察」有兩種對付手段:

第一種是隔離禁運

如果威脅起因於一個小國的革命或擴張,「四警察」可以採取隔離的方法,封鎖有關國家的邊界並實行禁運。

第二種是軍事進攻

如果威脅更嚴重,四大國即以「警察」身份行事,向有問題的國家發出最後通牒;如果這一通牒被拒絕,就將立即對該國實施轟炸和可能的軍事進攻。

1944年8月21日到10月7日,美英蘇中四國代表在華盛頓附近的一座古老莊園頓巴敦橡樹園舉行會議,規划了聯合國憲章的輪廓。

現在的聯合國憲章規定:

聯合國的其他機構只能向成員國政府提非強制性的建議,只有安理會有權通過那些成員國必須執行的決議。

成員國如若拒絕,聯合國使用經濟制裁或者武力制裁(即聯合國維和部隊)等手段。

【小編評:從聯合國憲章可以看出,安理會本就是比聯合國大會還要高一級的機構,五常耍流氓是合理合法的事???】

美國原意是想設4個常任理事國,後來又想增加法國和巴西,但其他三國均表示只接受法國。

美國還想把其他國家入常的條款程序列入文件,遭到其他三國的否定。

最後三方同意除法國以外,不再增加常任理事國。

五大流氓的地位至此確定。

之後,德國、日本、印度、巴四國集團,多年來一直謀求入常,但一點進展也沒有。

四國有沒有可能入常?

合法入常,需要修訂聯合國憲章。

聯合國憲章在五常問題上只修訂過兩次: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行使代表中國的權利;

1991年,俄羅斯繼承蘇聯的常任理事國地位。

程序上很簡單:

第一步:安理會投票

先將議題提交安理會,因為只有安理會才能決定重大事物,而聯合國只能決定一般事物。

安理會五常沒有否決票(棄權也可以,只要沒有否決),十五個理事國半數以上國家贊同。

這一步完成後,議題進入聯合國大會。

第二步:聯合國大會投票

聯合國大會上,三分之二的國家同意,則議題通過。

最難的就是第一步的前半部分:五常沒有否決票。

雖然很難,但並非不可能。

聯合國的存在意義是維護世界和平,安理會的存在意義是為了使大國在聯合國的話語權跟現實相符。

要想加入常任理事國,只需要這個國家在某一個區域擁有絕對的影響力。

譬如中國,1950年,中國力抗聯合國軍後,東北亞的局勢,可以說只有中國說了算。

與此同時,中國在東南亞也有巨大影響力。

所以,如果中國還不是常任理事國,那麼聯合國安理會就無法在東南亞和東北亞維護和平。

如果中國沒有繼承到五常的位置,發展到今天,聯合國很有可能會重蹈前身國聯(國際聯盟)的覆轍。

國聯的覆轍是什麼?

國際聯盟,簡稱國聯,成立於1920年1月10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組成的跨政府組織,跟後來的聯合國一樣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

二戰的爆發,部分原因就是:德國和日本崛起後,並沒有在國聯得到其相應的地位。

一般來說,戰場上打不贏的,談判桌上也贏不來。

因此,戰場上能打贏的國家,如果認為在談判桌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拋棄談判桌,訴諸於戰爭。

德國和日本認為在國聯的平台對自己不利,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退出了國聯,隨後二戰爆發。

因此,只要四國集團有任何一個或者幾個,能讓現任的五大常任理事國認為:如果不將其納入常任理事國,世界和平就無法維持,那麼同意其加入五常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通俗來說,只要任何一個國家能在自己邊境上頂得住五常聯軍,五常就不得不同意讓其入常了。

從目前的形勢看來,誰最可能加入五常?

日本的軍隊被美國把持,經濟相對處於衰勢。

印度這個國家的實力上不了檯面;

巴西如果入了常,和平反倒有危險(因為巴西一旦入常,他周圍的鄰國肯定不滿,而巴西的實力不足以震懾鄰國);

只有德國有一線希望,但卻不是因為德國軍隊,實際上德國現在的軍隊被北約卡著。

說他能加入安理會常任,是因為德國是歐盟最強的經濟體,目前的歐盟實際上是德國人的歐盟,德國人對此一清二楚。

2017年8月30日,德國外長加布里爾在巴黎呼籲「不能只是要求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中國也應當堅持一個歐洲原則,而不是試圖分裂我們。」

這位德國外長就中國的一帶一路峰會說: 「我們都爭著去中國開會,各自慶幸收到邀請,並為有機會發言而感到興奮。」

這些話說明,德國明顯將歐盟看作自己的地盤,不願意中國染指。同屬歐洲的法國,其存在感卻越來越低。(當然英國在歐盟的存在感更低,以至於現在退出了歐盟)

如果常任理事國有變化,最可能出現的變化就是法國的常任理事國被德國頂掉。

大陸繼承常任理事國有什麼好處?

古人說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意思就是,沒有才華或實力,卻有很高的職位或者地位,必定有災禍。

國際上,外交也遵循實力原則,所以中國進入聯合國後,一直很低調,在安理會大部分時候都是投棄權票,很少行使「一票否決權」。

不過,常任理事國的地位給中國的好處也很多,最大的好處是讓國際社會普遍承認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任何國家想通過安理會染指台灣,都會毫無意外地得到中國的否決票。

一票否決權也極大地增加了中國的外交籌碼,其他國家要想通過某項對自己有好處的議題,必須先用好處賄賂中國放棄投否決票。

此外,常任理事國還可以光明正大地耍流氓。

比如明天話題中將談到的南海仲裁案中,中國拒絕承認仲裁結果,各聯合國機構紛紛撇清自己跟菲律賓關係,以免得罪中國。

想要先睹為快的可以關注公眾號【戰略總局】

推薦閱讀:

TAG:中國 | 聯合國 |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