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特教會》——第五章第一節

新時代的科普特人

科普特人的現代史與其他的東方基督徒迥然不同,對於國家發自肺腑的依戀是其一大特點。。在埃及,科普特人已經深深介入了這個國家的方方面面,而對於他們歷史及其豐富的文化遺產的重新發現催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科普特學。

公元1855年,時任埃及總督穆罕穆德-薩義德(1854~1863)取消了吉茲亞稅,並允許科普特人蔘軍服役。這是他們擁有完整公民權的第一步。自從1866年以來,時任埃及總督伊斯瑪儀在其所建立的諮詢委員會中納入了科普特成員。最終,時任埃及總督陶菲克-帕夏(1879~1892)上任伊始便宣布法律面前,穆斯林與基督徒一律平等。這一原則也在1913年被寫入其基本法、1922年被寫入憲法。自那時起,直至今日,科普特人持續地在埃及立法議會(Assemblée législative égyptienne)中佔有一席之地。同時,儘管任期頗為短暫,宗主教西里爾四世(1854~1861)為科普特社區帶來了一定的革新,對普世的事實[Nx1] 持開放態度,改革禮拜儀式,改進教士的培訓,建立學校、印刷廠等。

有關科普特文化遺產的一系列考古活動

這一革新運動恰巧與埃及地區對科普特文化財富財富的再發現所同時發生。緊隨著一位滿腔熱情的埃及學家的步伐,對其的發掘也為大眾所周知。絕大多數大型博物館都會搜集科普特織物作為藏品,對其的興趣也是掀起第一波針對尼羅河谷中基督徒定居點的系統性發掘運動的主要動因。奧地利人在Saqqara進行發掘,英國人威廉-弗林德斯在法尤姆,德-加斯東在Akhm?m尤其是阿爾伯特-蓋耶,他為藝術贊助人愛彌兒-吉梅效力,於安條克地區展開挖掘。為了迎合受眾想搞個大新聞的心理,他們的發現經過了改造,而後於1900年巴黎世博會期間展出,引發了熱烈的反響。1902年,蓋耶的著作《科普特藝術》出版,該書後來飽受批評。在其中,他堅持自己對於這一藝術中土著文字文字的觀點,即一種「全民族的」對希臘文化的抗拒。儘管蓋耶的這部作品有所局限,但它無疑充當了一個揭露者的角色。隨後,人們又對Baou?t和Saqqara地區的大型隱修院群遺址進行了發掘,休-伊夫林-懷特也對Wad? n-Natroun地區的隱修院展開了一系列研究。

自此而後,在一些科普特人一度佔用的法老時期的遺址中,人們也會對他們所留下的痕迹多加留意:自1921年以來,貝爾納特-布呂埃爾便在Dier el-Médihen地區從事此項工作。

科普特語文學也並未停滯不前:公元1880年,路德維希-施特恩出版了第一部科學的科普特語法書。緊隨其後,喬治-施泰因多夫於1894年出版了關於sa?dique語(科普特語的一種方言)的書籍,1904年,阿列克斯-馬龍也發表了關於boha?rique語(也是科普特語的一種方言)的著作。卡爾-施密特則將第一批散落於歐洲各圖書館的科普特諾斯替手稿結集發表。起初,他於1930年致力於辨識Médine-M?di地區的摩尼教手稿。法國人埃米爾-阿姆利諾則撰寫了大量的聖徒傳記,但其作品真實性存疑。1893年,他出版了一部文集,題為《科普特時期埃及地理志》。自1925年以來,比利時人路易-迪奧菲爾-勒福爾便著手進行有關帕科繆及其門徒的研究工作。在1929至1939年間,牛津出版社出版了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沃爾特-尤因-克拉姆的《科普特詞典》。該書是其對於科普特語文本畢生研究的結晶,也是其整個生涯所做筆記摘要(共計24萬張卡片)的最終成果。

信奉天主教、新教與科普特東正教的科普特人

1876年,為了管理由蘇伊士運河開挖導致的債務的清償,英法建立了共管體系,隨即,英國於1882年佔領了埃及。這為埃及帶來了深重災難,但也為新思想的誕生創造了契機。在基督徒社區內部,較之科普特教徒,科普特天主教徒與新教徒獲利更多。1895年,「uniate」(願意為東儀天主教徒,此處指改宗天主教的科普特人)的人數有了大幅的增長,約有兩萬之眾。教宗利奧八世建立了一個科普特天主教區,但其首任主教西里爾三世與1908年因經濟問題被解職,而直到1947年,教廷才任命馬可二世繼任這一職位。那時,科普特天主教徒已經接近6萬。此外,一個主要由「埃及聯合長老會」(United Presbyterian Church of Egypt)統治的科普特新教徒社區於1878年重被承認為合法,並與1926年改名為「埃及福音教會」。至1949年時,該教會已擁有八萬信徒,占埃及總新教徒人數的一半。

而對於科普特教會,越來越多的世俗人士對僧侶們的保守傾向以及教會財產的不當管理展開了批評。公元1874年,宗主教西里爾五世不得不接受一個「社群委員會(Maglis milli[Nx2] )」。

極為尖銳的內部矛盾招致了政府的干預,後者試圖平息這些衝突,並取得了諸多勝利。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中,宗主教與社區中改革派精英的關係素來頗為動蕩,這一狀況一直維持到1955年,時任宗主教約瑟夫二世(Yousab II)遭到了腐敗的指控,並被政府正式罷免,隨後更是成為了一場蓄謀暗殺的受害者。

獨立鬥爭中的科普特人

儘管內部意見並不統一,1882至1952年間,科普特人在埃及國家的生活中扮演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早在1882年,宗主教西里爾五世便已支持了奧拉比-帕夏的起義。該國隨後甚至誕生了一位科普特首相——布特羅斯-加利-帕夏,他於1910年遭到一名穆斯林極端民族主義者的刺殺。1914年,英國迫使埃及成為其保護國。科普特人因而全力投入爭取獨立的政治鬥爭之中。由穆斯林薩阿德-扎格盧勒所建立的Wafd黨成為了這些活動的中心。

這樣的介入也伴隨對科普特社區正當訴求的表達,但後者有時失之於魯莽。1911年,一些知識分子與科普特名流顯貴於Assiout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集會,明確反對等級思想,主張基督徒擁有更為確實的權利,並得到更好的承認。在國王福阿德一世(1917~1936)的治下,科普特人在政治和社會舞台上無處不在。在當時的大型街頭遊行中,這樣的景象並不罕見:獵獵作響的旗幟上印著新月環繞中的十字架。

然而,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與民族主義聯繫越發緊密的政治運動實力大增。這一思潮與復興的伊斯蘭鬥爭運動以及穆斯林兄弟會息息相關。這對先前的團結氛圍造成了損害。作為對伊斯蘭「覺醒」的回應,科普特人重拾了身份認同,他們充滿熱情與活力,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此外,由哈比卜-吉爾吉斯於1918年創立的「星期日學校」藉由每周的禮拜儀式 確保了面向大眾的持久的宗教教育,並幫助他們重新發現基督徒豐富的文化與宗教遺產。同時,當一些人批評科普特教會日漸衰朽,這些學校也使信徒們由內而外地投身於教會改革事業之中。


[Nx1]此處為原文réalité

?cuménique,正確性未知。疑為指教會合一的趨勢這一事實,但並未找到相關資料。

[Nx2]該片語為阿拉伯語「議會」之意,此處作者將之解釋為(Conseil communautaire)

推薦閱讀:

為什麼修建中朝友誼橋?它有哪些值得銘記的歷史?
1871年,中國第一個蘋果誕生在廣興果園
為什麼她會說出這些精準到可怕的預言
舊日本海軍航母(三):赤城 IJN的第一艘主力航母
百年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TAG:埃及文化 | 宗教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