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人的無規矩(懶)從何而來

政治經濟因素、歷史和文化因素、教育制度因素、「中等收入陷阱 + 資源詛咒 + 拉美化」讓墨西哥成為了一個被「詛咒」的國家。

有句話這麼形容墨西哥:「離美國太近,離天堂太遠。」這句話彷彿是一個「詛咒」讓墨西哥成為了上帝「遺忘」的尷尬國家。在我的映象里能和「墨西哥」這個字聯繫起來的只有「雞肉卷」和「毒梟」,大概是由於影視劇影響的原因,我的鬧鐘會閃過這樣一個畫面:偷渡者開著車透過黑暗隱蔽的非法地下通道穿越邊境線,就像速度與激情裡面一樣,甚至警察就在你的身後開車追捕,可是這些警察們最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你入境美國,逍遙法外。以上只是想像。

可電影究竟是電影,真實的墨西哥,除了海灘、辣妹、辣椒、番茄、仙人掌外,懶散和無規則似乎才是他們真實的生活狀態。所以我記得有人曾經這麼評價這麼評價:在墨西哥,不管做什麼事,人們都習慣於遲到。如果預定11點開會或聚會,那麼彼此心照不宣的時間應該是11點15分、11點半,亦或是12點,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你11點到的話,不僅會發現只有你一個人到,而且會因為守時而感到難堪。你分秒不差地按時到的話,你就會給主人布置現場或穿衣打扮添麻煩。遲到的人,或許說他們才是準點到的人,往往會揶揄11點準時到的人,比如說:「你是跟清潔工一起到的?」可能很多人已經震驚了,但是這確實一個普遍存在於墨西哥的狀況。

在知道墨西哥人懶之前,慢節奏生活我一般是籠統的將其分為兩類:一種是像北歐國家一樣,超高福利,較低人口,環境優美,工作生活沒有後顧之憂,是度假養老的天堂;而另一種則是非洲地區,經濟落後,基礎設施不健全,環境惡劣,但心態卻悠然,所以效率低下,生活散漫。那麼問題來了墨西哥既沒有達到北歐的水平,卻又高於非洲的水平。那這個懶散勁氣是哪裡來的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那便由此來做個分析。相比於美國的左右臨大洋,上下無強國而言,墨西哥顯然沒有得到上帝的照顧,儘管從GDP總量上而言屬於全球第14大經濟體,但墨西哥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腦袋上站著世界頭號強國,又很不幸的被其搶去了三分之的國土(德克薩斯州/德克斯共和國,後成為美國第28個州),不僅如此,北美自貿區成立後,墨西哥本土的林木業受到嚴重衝擊,失業人員逐漸轉向了毒品黑道交易,這也就帶來了巨大的安全問題。墨西哥的金融業和服務業很薄弱,加之基礎設施並不健全,美國商人幾乎掌控了絕大部分的市場。更可憐的是緊挨著美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但是墨西哥的工業生產力卻極其的低下,這個優勢也被喪失,商品組裝均被外商尤其是美商控制。這就非常類似於我提到的第二種慢生活節奏模式。那麼在這個背景之下,墨西哥人逐漸的喪失了對本國本地區經濟的控制力,更由於墨西哥整體複製了美國的聯邦制,各地區相對「獨立」,「無規則感」便逐漸的深入到了生活里,這種無規則感甚至可以表現在政府方面,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去年的年中時,墨西哥單方面違約中國的高鐵投資項目,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公司已經中標。

除了政治經濟因素外,歷史和文化因素決不可忽視。上文我提到了:如果你準時到達,就會因為守時而感到難堪。你分秒不差地按時到的話,你就會給主人布置現場或穿衣打扮添麻煩。這就讓我想起了它的原宗主國——西班牙,它簡直是一個位於西歐的懶散不守時的國度。滙豐銀行有一個關於西班牙的調查數據,西班牙在移民的眼中仍然是一個懶散的國家。西班牙人不守時、有時候很唐突、官僚主義,並且總是有大量繁文縟節的程序。而歷史上在西班牙統治的幾個世紀里,美洲的原住民不斷遭到西班牙殖民者的驅趕和屠殺,包括逐步屠戮其文化,以至於拉美等國喪失了原本的語言文化,只能講西語,只能在宗主國西班牙的文化模式下生存,所以西班牙本來的生活習慣和運轉模式就逐步的紮根在了美洲,尤其是墨西哥。

這種歷史背景下,墨西哥的教育制度也存在著大量問題。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所有學校為天主教教會所控制,文盲率高達95%(我忘了跟哪查的數據,但數字是準確的)。經歷19世紀50年代的「改革戰爭」後,天主教才被趕出了校園,新的政府逐漸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世俗教育制度。可是教職人員世襲制度居然被殘留了下來,雖然墨西哥的義務教育是12年,文盲率也降低到了6%,但是低效率、官僚主義橫行的教育環境下,學生的知識獲取卻大打折扣,甚至需要遵循某種潛在的「規則」,因而真正規矩的教育在這裡是缺失的,雖然有著鄰居美利堅的政治體制,但卻不能擁有美利堅一樣的推行結果。墨西哥的教師工會擁有龐大的勢力,可以任免教師,因而墨西哥的教師不僅僅需要有資格證,還得加入工會。由於官僚主義存在,校園招聘也會優先錄用有裙帶關係的教師。教育體制腐敗嚴重,教育品質極其低下。「無規矩」逐漸成為了這裡的一種「習慣法」。近年來,墨西哥政府試圖改變這個教育制度的現狀,但是卻頻頻招致抗議聲浪和流血事件,政府想改變教職人員世襲和私下買賣的陋習,但是卻引來了教育界的強烈抗議。去年的6月20日,由於反對教育改革,示威者與警察發生衝突,最終釀成了6人死亡的慘劇。

很多人奇怪,為什麼獨立了200多年的墨西哥並沒有像其他同時期國家一樣發展起來,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如果美國直接把墨西哥全境納入美利堅版圖,而不只是把德克薩斯拿走,那就不僅僅美國面積會變大,墨西哥也變成了發達國家/地區。 從墨西哥的發展經歷看,拉美國家普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表面上看是受到了北美自貿區和美國的打擊。但事實上內部問題才是主要因素,本來就弱化的經濟驅動力,並未跟隨經濟形勢做出調整,尤其是墨西哥沒有構建起有利於本國創新和自由競爭的制度環境。這是墨西哥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性因素。可以講墨西哥在可持續發展上道路上並沒有建設性的改變。這樣的制度環境下,中產階級形成並不穩固,而中產階級恰恰維持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這就給墨西哥人的無規則感埋下了伏筆。這裡我要提到一個詞叫「資源詛咒」,它是指一些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地區,其經濟反而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宏觀經濟波動比較大等,甚至還不如一些資源貧瘠的地區經濟發展的好。比如韓國,日本,就沒有豐富的物產資源,但是卻可以長足發展。「資源詛咒」還有一曾含義——貧富分化,眾所周知貧富分化會導致社會不穩定,而通過開採資源可以謀取暴利,但是這畢竟只是少數人的經濟活動。貧富分化的社會既然是不穩定的,那麼懶散、無規則也就順理成章了。加之墨西哥逐漸的拉美化,由於缺少類似於對利潤轉移和資產轉移的相關立法限制,本國經濟逐漸被美洲其他發達國家操縱,逐漸的出現了增長卻不發展的怪現象。拉美化說白了就是「外資主導型經濟」,上世紀末,拉美國家採取了新自由主義,藉此獲得了短期的較快經濟發展。可是長遠來看,或者說現在回頭看,這條路根本不穩定,不論是工業化還是現代化,基本上都是殘缺的。當國家處於整個狀態時,便會長期陷入無規則,民眾的生存規則的形成就依賴於平日的「習慣法」。

最後提墨西哥的地理位置了,其實我想說,這個也許不是一個因素,只是一個巧合,可是用地圖看一下差不多同緯度地區國家,基本上都是發展中和不發達國家,也許上帝真的忘了這一片土地,單看墨西哥,不如再讀一次開頭的那句話「離美國太近,離天堂太遠。」。


推薦閱讀:

可辦理出生入籍的墨西哥?
為什麼知乎上一片唱衰美國加州的聲音?
在墨西哥生活是什麼樣的?
美墨邊境萬名志願者集結開建隔離牆?假的

TAG:墨西哥 | 中等收入陷阱 | 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