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次的人,都懂得在這幾點用力

極物生活家 秦桑

比處女座還挑剔的美食達人,

堅信人生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最近我在後台收到了不少讀者的留言,「秦桑,18年正式開始了,我應該怎樣做,才能徹底改變自己,提高自己的層次,擁有更好的生活呢?」

其實我一直覺得個人層次的改變,是從對待事情的處理方式和生活態度開始的。回看我身邊一些「高層次」的人,不見得是擁有多大的財富,多麼豐厚的物資,但是他們總能用一種更好的方式讓自己真實、體面,而我發現他們身上都自帶以下幾點屬性。

掙脫束縛、打破邊界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寫到:「大多數人所成為的,並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那種「不得不」就像一種難以反抗的「應該」壓在我們身上,你應該接受某種教育,你應該在一個合適的年齡擺出領證的姿態,然後過著你應該過的日子……

還記得前幾年,老同學在飯局上說了自己已經辭職,就要到北京開始新工作的事時,在場的人無不驚訝,「都工作5年了,待遇不錯,還受領導的重點培養,這樣的情況選擇北漂不是意氣用事嗎,我們都不是有大才幹的人,就應該好好過些小日子,反正到最後都一樣。」

其實,我一直很不喜歡那個「應該」,那是要我們面對一個不會更改的結局學會「認命」。

《名利場》里有這樣一句話,「很多時候,人們內心所認為的可能並不是事實的真相,但還是寧願去按照自己的思維邏輯來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自己的生活,到最後,可能我們就是帶著這份誤解,過完了此生。」

我們「認命了」,遵循經驗了,做到事事圓滿了嗎?既然註定折騰,倒不如不大膽嘗試和體驗。當年毅然前往北京的同學,如今回到了家鄉,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有著富裕美滿的家庭,成為身邊人眼中「高層次」的人。

我很喜歡一個網友對 「如何不帶遺憾看待過去?」的問答, 「不被應該束縛,甘為夢想獻身,不被標籤定義,習慣打破邊界。」雖說邊界之外不全是成功,但總好過你年老時回首過往時,發現人生布滿的都是被「應該」,壓抑的渴望。沒人能平白無故成為」高層次「的人,這需要一次次衝破邊界,一次次地向上探。

懂得剋制、更懂放縱

《肖申克的救贖》里有這樣一句台詞,「生活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於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為了想要的,剋制隱忍,又能在幾個瞬間,用力放縱撒歡,酸甜苦辣都嘗到了,這就是對生活的正解。

前幾年我還做策劃的時候,有一次和團隊的總監到北京出差,白天開完會後,他帶我到酒吧放鬆,可當時我在鬧騰的音樂中完全放不開,思緒還停留在白天的工作。「別在那發愣了,工作的時間裡想工作,玩的時候就好好玩。「平時不苟言笑的他,突然給我遞上一杯酒,扯我到舞池裡跳起來,在音樂中我們逐漸撕下白日里的面具,好像原形畢露了,瘋的瘋,玩的玩。那個瞬間我現在都記得,就像奔跑在無人的花叢,不管不顧,就是要開心,克制之後用力的放縱,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之前有個讀者在周日的時候,給我發來私信:「秦桑,一想到明天又要上班,我就好煩啊,總是緩解不了這樣的情緒,該怎麼辦?」

其實我想很少有人喜歡上班吧,但與其把最後一個休息日用來煩,倒不如抓緊有限的時間玩樂,把苟且交給明天。既然好好工作是必須,那在休息的時候用力享樂也是必須

香奈兒說:「我的生活不曾取悅我,所以我創造了自己的生活。」克制之後的放縱,就是創造只需要面對自己的時刻吧,我想要的生活,一定有一個討喜的自己,剋制了那麼久,今天我就要像從前那樣,和美食戀愛,大口吞咽……

都說「高層次」的人,定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我想不過是他們和生活來個你死我活的時候,也不忘抽出這麼幾個時刻,放縱出個海闊天空,在偶爾的失衡中找到平衡,然後再以得體的姿態重新出發。

不愛合群、更愛獨處

之前網上很流行一句話,「聰明人未必不合群,但必定愛獨處。」雖然有些絕對,但社交確實會耗費我們的精力,而且一些所謂的「合群」,往往是無用的社交,當你沒有達到更高層次的時候,人脈是不值錢的,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回饋,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真相。

我曾拜訪過的一個公眾號創始人,他就笑稱自己害怕社交,平時極少回復微信,「我們現在把很多時間分出去,卻很少把時間留給自己。一個文字工作者,特別需要獨處的時間,寫字、看書,我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專註地去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

曾有年輕人在後台和我訴苦,說自己初入社會後為了結交人脈耗費了不少資金和精力,但還是難以和那些大佬們真正攀上交情,難道高層次的人都冷漠嗎?

秦桑想說的是,高層次的人並非冷漠無情,只不過他們在社交上,會更加謹慎,看重價值。你與其疲於奔命,把大部分的時間,傾注在交友上,倒不如專註於眼前更重要的事,成功不是單靠結交人脈就能獲得的。

拒絕無用社交,其實是在給生活做減法,不在眾多選擇前消耗精力。你把足夠的精力留給自己了,才能變成更好的人,你讓生活精簡了,才能看清目標。往高處走的路往往不容易,它需要你輕裝上陣,每一步都踏實。

自省己過、保持清醒

秦桑不時都會碰到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年輕人,這類人面對別人的優點,總是會很自信的說一句,「有啥啊,我也可以啊。」但是輪到他們展現自我的時候,常常錯漏白出。有幾次我忍不住吐槽,「能不能別輕易踩低別人的優勢,你行,就做一個出來試試唄,別光打嘴炮……」

曾國藩說:「做清醒之人,自省己過。」真正高層次、有才幹的人,往往會正視他人優點,也正視自己的不足,並設法克服改正。

其實早年的曾國藩是一個十分愛出風頭的人,還因此造成了不少社交上的麻煩。朋友竇蘭泉前來找他切磋,他因為言多尖刻,導致兩人不歡而散。去岱雲家為其母拜壽,也因為出言不慎,一度讓場面十分尷尬。後來曾國藩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便提出了「悔缺」之道,每天堅持寫日記,來記錄自己一天的不足,達到修身自律,慢慢地成為一代大儒。

我很喜歡朱光潛說的一句話,「普通人的毛病在於責人太嚴責己太寬,埋怨環境是由於缺乏自省自責的習慣。「你苛責外界的時候,有正視自己嗎?其實自省就是要你在時刻提醒自己,你想成為怎樣的人,擁有怎樣的生活,你今天有沒有為之努力。在自律之前先自省,是在行動前將生活理清,才能不糊塗地過好每一天

愛默生說:「一個人的品格不應由他的特殊行動衡量,而應由他的日常行為來衡量。」其實「高層次」,無非就是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自己,它和我們的距離,已從踐行每一個日常開始。

推薦閱讀:

TAG:改變自己 | 處理方式 | 生活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