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頭腦為何會發熱的?

大家都知道的,過年期間,有三連問。

從一開始的「歲數多大」「工資多少」「有對象了沒」,升級了。

到了今年的三大問,年齡已經不是問題了,增加了「買車買房了嗎?」

這都到年後了,春節結束開始上班,也才一周,為何有人頭腦會發熱?

平常來問問題的,主要還是大學生的「考研還是先工作?」應屆生的「跟我專業對口的工作有哪些?」往屆生「這工作不是我喜歡的,也沒發展前途,真迷茫,怎麼辦?!」但春節後,如下幾個問題增加了,明顯增加。

一,體制內為何吵著要出來?

增加最多的,是體制內嚷著要出來的,有公務員,也有事業單位的人,國企的則更多。

大概是過年期間受刺激了,因為會碰到那些動不動就「年薪幾十萬上百萬」非體制內「表弟」「堂妹」。受了刺激,再對照自己,去年一年感覺也沒存下5萬,這就自慚形穢了。結果就是要出去闖一闖。

他們以北京、天津、東北為多,也有浙江和廣東的。我都建議他們先冷靜冷靜,這春節剛過,是個春節後遺症。別貿然離職,離開公務機關、事業單位、大國企以及現在的公司前,先聽下《衝動的懲罰》。

二,想換城市,無心工作!

春節過後,有人捨不得離開家鄉,表現最明顯的還不是獨生女,而是家裡有個哥哥的女孩,有弟弟的其次。

女孩可能天生需要安全感,不喜歡漂著。這種情況,也要先上班幾周冷靜冷靜,不要衝動辭職。你此前已經維持這個離開老家就業的常態,好幾年了,不是一天發生的,別冒然就改變。

此外,突然想回國的人也不少。

海歸學生可以理解,讀三年碩士回來就業。但提醒下你,得注意下國內一二線城市的落戶政策,這政策每個城市都隨時會調整,國內是有戶口的,外國沒這東西。第二,有一個統計規律,可能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國內一線城市,比如上海,上海人才市場上,給國內應屆碩士生的薪水大致在年薪12-18萬,而大多數海歸應屆碩士回來,標配只有年薪10萬,實際大多數海龜還不到這個數。國內碩士在薪水市場上,已經改寫了歷史,從2015年開始全面超越了海歸碩士。

在國外工作的,想回國,最好先國內面試上一兩家,再回來,不然這空窗期很長。國內目前發展很快,1年抵得上國外2年,你國外三年再回來,估計得好幾年適應期。因此,也不要因為想家或者春節原因,就突然回國待業。

更有在國外待了十幾年的人,她、他也衝動,我的建議是你繼續待著,回國可以探親,但你已經錯失了十年的國內飛速發展和知識增長,你再回來,不是從工作以及生活方面不適應,你甚至連思維方式都格格不入。與其陷自己於接下來人生的進退維谷之中,不如提早預防,理解情懷和思念之情可以理解,但得斬斷春節後的衝動。

三,創業衝動!

說到衝動,創業為甚,有突然想開個培訓班的,有要買套商鋪做點生意的,那種想開個咖啡館的則更多。

這位,就是慫恿一直做工人且即將退休的父母,承包一個便利店的帥哥。父母還真的聽他的話,因為孩子是碩士高材生,知識淵博,肯定是對的。聽裡面的哥們說,「只要投資12萬,每月盈利幾大千,一年可賺10萬!」

實際上,這種便利店大多數並不賺錢,市口好也沒用,更何況躲到哪個公司裡面。

說起來12萬,這是承包費,類似轉讓費,是個三年的租賃契約。你能開張,你還得至少12萬帖進去。還要成立公司,能開票。然後招人,交保險公積金。消防、物業、工商、城管都得打招呼,房東要吸你的血。一開始生意不好,你還要想方設法每月不少的促銷和廣告費。

大概率事件是,總投入接近40萬,是原計劃12萬的三倍轉彎。結果第一年虧損10,而不是賺了10萬;第二年進出持平,1分錢不賺;第三年終於賺了不到10萬;第四年再交12萬,也許已經漲到20萬承包費了。來捋一下,花了4年時間,投入了70萬,剩下一個即將關張的店,轉手給別人頂多20萬,最終虧損50萬,還不算這幾年的理財收益損失。

大家再注意下,「哥們」是什麼?是你波瀾不驚打工過程中,碰到的坑,這是大概率事件。賠了父母的老本,自己被這坑一坑好幾年。

再來一位,他更傻,「親戚」有個要倒閉的超市,要作價40萬轉給他家,親戚說每年賺10萬

接手別人的店鋪,你得分析下別人幾年不賺錢的原因,而不是聽信他說的每年賺十萬。

再說,最好接收陌生人的,不能是親戚的。這跟買親戚的房子一個道理,左右雙方都認為自己虧了。

他說做得累,你新入行的自然會更累,並且,這累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創業者比方說老闆做得大的王總、馬總,哪個不累?主要是這親戚不賺錢啊!他自己進坑好幾年,現在想從你身上40萬收回成本,你還當了真。

你去安居客、58同城等找下商鋪轉讓信息,幾百上千條,比如飯店、咖啡店、培訓班,包括你要做的超市,人家很多就1萬元轉讓費,甚至0元轉讓。為何?因為你接手後,要承擔它此前的賬單和債務啊!人家是止損,你這從沒做過生意的一大家,更沒行業經驗,你過來是「填損」的。這就是我們歷史上所說的「冤大頭」,此後,不但被一坑好幾年爬不出來,還失去了一個親戚。

如果實在這創業心思一定不改,也可以,直接提出來:「40萬降到10萬,頂多15萬!分期付款,今年一半,明年一半。」答應就接手,前面半年還需要這親戚在店裡幫忙交接,沒有工資。

創業衝動這部分人中,有一些是急呵呵要開發副業的人,他們工作了甚至十幾年,主業穩定,突然頓悟,說想開發副業,說也看了我的文章,包括副業和財務自由的。我不好明講,凡事要趁早。

副業開發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跟主業發展一樣,都要經驗。第一年可能只有零星的外快,那種分散的一次性收入;第二年平均下來每月有個三四千收入;第三年第四年更加穩定,能夠12個月大致平均分布了,每月有萬把塊甚至更多的現金進賬。這就是個副業發展的過程。

25歲時開始發展副業,30歲時超過工資不成問題。你這都畢業十年35歲甚至40多歲的人了,你的生活、工作、習性已經形成,這麼多年的慣性,怎麼可能一下子改變還能開發出來啥副業呢?要開發,這個幾年的過程也是避免不了的。直接一點來說,我的副業和財務自由文章,是針對的畢業不久的25歲上下的年輕人啊,不是給你看的。你,晚了點。

四,感情問題集中爆發!

第四類頭腦發熱,當然是感情問題在春節後突然爆發。

你知道的,春節是中國人傳統的團聚的日子。這裡會讓你產生一個錯覺,認為過年不在一起,這不像談戀愛,更不像一家人。

方法,還是冷靜冷靜,等這年味結束,到了比方說三四月份,再談感情,再看要不要分手

以上四類,春節後衝動綜合症患者,大家看下,你是哪一類,盡量別在其中。

衝動是要付出成本的,代價二字更貼切,這跟股市以及其他方面一樣,前期平常成年累月的增幅,也許不夠你這一把一次性的跌幅。衝動是魔鬼,尤其是在當下中國這樣的「選擇>努力」的環境:贏,很不容易;輸,卻很徹底

(您可關注公眾號職場蛙hoppings探討你的未來,或者私人職業諮詢加微幽哥youge2016)

推薦閱讀:

中國人為何如此熱愛體制內?
保持離開體制的能力
鐵飯碗PK金飯碗,你們猜誰會贏?
我們為什麼不敢講真話

TAG:春節 | 衝動 | 體制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