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性教育對中國有什麼借鑒之處

蕭山某小學的《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後文簡稱《讀本》)近來引起了爭議,被家長認為太直白露骨。

最近小學將這本引起爭議的《讀本》收了回去,結果又引發了網上輿論的不滿,一些人認為《讀本》非常贊,內容三觀正確信息豐富,水準與國際接軌,不應該收回去。

那麼我們來對比一下紐西蘭是如何對兒童性教育的。奧克蘭大學的一項研究統計,紐西蘭的亞裔(主要來自中國)年輕女性墮胎人數居然要比歐裔要高24%(然而歐裔占紐西蘭人口約70%,而華裔只有不到5%),其中甚至有不少14歲或多次墮胎的案例,這些亞裔絕大多數都是中國留學生和新移民。Goodyear Smith 教授曾總結說,除了因為亞洲文化不允許未婚生子外,極度缺乏避孕知識和性教育是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雖然紐西蘭的兒童性教育是比較先進的,但也依然在不斷地改革和更新性教育的教材和大綱,根據紐西蘭教育部的數據,得益於新的性教育方式,紐西蘭15-19歲的年輕女性墮胎率從2007年的千分之27下降到了2012年的千分之16,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根據紐西蘭教育部下發給教師和校長們的性教育大綱內容

可以看到,紐西蘭的性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的,大綱中建議,5-7歲的小學生適合學習家庭成員關係、健康的友誼和一些簡單的外部性別區分;大年紀的小學生則要開始學習青春期的身體變化常識,人類繁殖的原理和媒體與網路上可能遇到的風險。;初中生就開始教育如何健康向上地與異性相處,性別認同,以及最重要的避孕知識;高中的性教育則更加具有「學術性」和深度,性教育是被歸類在高中「體育和健康」這門選修課中,同時計入NCEA的評分(相當於中國的高考),當然即使沒有選修這門課的高中生,也會在兩性人權、性別認同、健康的兩性關係或抵制網路色情等方面進行思辨、討論或寫論文等。

從這些教學內容來分析,二三年級的小學生並未到青春期,中國的學校傳授青春期和性行為的知識確實稍微有點早了,給五年級的學生傳授「婚姻觀」也明顯會讓學生看不懂。紐西蘭的性教育計劃是按照學生的生理和心智的發展而按步驟地,在長達13年的小中高學校生活中慢慢地,由淺入深地教育,甚至還將其列入「高考」考試內容,可見性教育在發達國家教育人士眼中,是一項嚴肅的,科學的,長期的任務,而在中國還並未被真正重視起來,那麼科學性和長期性也就無從談起。《讀本》把本應該12年長期學習的知識集中在小學階段突擊傳授,嚴肅有餘,但科學性和長期性不足。

很多支持《讀本》的觀點表示看到此書後非常感動,尤其是關於單身自由的部分,然而這只是成年人以自己角度的評價,小學生是不可能深刻理解的。這些內容理當是具備一定社會常識的高中生理性思辨和討論的內容。雖然本人也同意《讀本》上的觀點,但也許其他人會有異議,如此直接灌輸觀點而不予思辨的機會,無論讀者是小學生還是高中生,其效果都是一種「填鴨」,並不一定真的能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學生們真正認可觀點才是最終目的。支持《讀本》的聲音主要集中在對中國性教育缺乏的現狀不滿,此書的作者想必也是這樣不滿的教育工作者,急於填補中國性教育的空白,結果太急了點,有些東西確實是不適合小學生的。什麼內容適合什麼年齡段的孩子,可能是要借鑒教育心理學人士的研究成果的,而並不是說所有知識配上可愛的卡通形象,就一定會被兒童理解和認同。

中國性教育的科學性和長期性是需要國家和社會層面的輔助的,出一本教科書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從紐西蘭性教育大綱中可以處處看到國家層面的支持:學校董事會必須每兩年對學校的性教育狀況進行評估和家長訪問;將體育、心理健康和性教育都歸類為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這個大類,與其他衛生保健知識一起服務於學生的身心健康;政府健康機構與學生的互動,如家庭計劃局(類似中國的計生委員會)派人到學校教學和推廣健康知識,以及將健康教育列入高中選修課等。

紐西蘭性教育大綱同時認為校園暴力也與性教育有關,校園暴力大多都伴隨著性別歧視的言語攻擊、性有關的髒話以及涉及性的攻擊行為,比如中國校園暴力新聞里常見的扒光對方衣褲,攻擊下體甚至性侵,許多校園暴力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健康的戀愛觀和青春期荷爾蒙旺盛導致的易怒情緒所致,這些都應該是性教育的範疇。

看來性教育不僅僅單純是關於性器官的教育,還有大量相關的人際交往、心理健康、社會責任和法律的教育,這些方面在專註高考和文憑的中國,確實是不被重視的,很多人理解的「素質教育」也許只是彈鋼琴和畫畫罷了。中國有兩個「國情」制約著性教育的發展,一是人們對性話題的保守觀念,二是太重視應試教育。反對《讀本》的意見往往就是由這兩個觀點構成,一來覺得《讀本》太露骨直白,二來就是覺得《讀本》會教孩子早戀,影響學習。關於這兩個觀點批駁的意見已經有很多了,總結起來那就是「思維方式落伍」,《讀本》也許有問題,但問題並不在於露骨直白或會影響學習,《讀本》的這個大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如果這樣的教科書在科學性和長期性上多受國家層面的協助,確實是可以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的。屆時不僅不會影響孩子學習,反而會教出心理和生理都健康的年輕人,有著健康婚戀觀、高社會責任感和低流產率的年輕學生,才能真正做到「不影響學習」,才能真正做到「素質教育」。

本文原創首發於《觀察者網》

推薦閱讀:

1901-1905的中日交涉(二)——表面兄弟
搬空英國,搬回800億大單!梅姨訪華含金量幾何?
國慶前後有思,就稍微說幾句
丁酉雜詩三首
"中國夢"五周年有什麼感悟?

TAG:教育 | 國家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