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少有人走的路》

一位朋友最近在讀《心理學與生活》,覺得有點枯燥,讀不下去。如果只是對人的心理感興趣,而不是心理學科本身,我會推薦通俗心理學著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作者是美國著名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

翻開書,閱讀第一章節你就會愛上它。多年來,每當我覺得困惑和痛苦的時候,都會重讀第一部分《自律》。

本書一開始就開門見山的指出:「人生苦難重重。」 「遺憾的是,大多是人卻不願意正視人生的苦難。」

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

迴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傾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神經官能症與人格失調症

書中指出,「求助於心理醫生的大多數人,所患的不是神經官能症,就是人格失調。他們都是責任感出現問題所致,但表現癥狀卻彼此相反,神經官能患者為自己強加責任,人格失調症患者則不願承擔原本屬於自己的責任。

「神經官能症患者讓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調症患者讓別人活的痛苦」

「神經官能症患者常常把 『我本來可以』、『我或許應該』、『我本不應該』 掛在嘴邊。不管做什麼事,他們都覺得自己能力不及他人,不夠資格,因為缺少勇氣和個性,總是做出錯誤的判斷。人格失調症患者常常說 『我不能』、『我不可能』、『我不得不』,似乎他們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他們的行為完全迫於外界壓力的無奈之舉。治療神經官能症比治療人格失調症容易的多,因為神經官能症堅信問題應該由自己負責,而非別人和社會。治療人格失調症則比較困難,因為他們頑固的的認為問題和自己無關,他人和外界才是罪魁禍首。」

看到這,親愛的讀者,你是否也感同身受,發覺身邊的人包括你自己有輕微神經官能症或人格失調症,甚至兼具兩者的 「人格神經官能症」。

然而很多人,並不認為自身有問題。

如果你是一名團隊領導、公司的管理人員,在管理實踐中一定會遇到 「這不是我的錯」 「都是別人的問題」 類似人格失調的員工。從某種程度上,這類人心智上並未長大成人,並且這與年齡無關。

管理的難點在於,它是反人性的過程。人的天性是懶惰的、自私,喜歡舒適。而管理卻要扭轉人性中的懶惰和自私,轉化為自律與合作。

更難的是,管理者有時還要處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遺留下來問題,其中尤以家庭教育問題最甚。心智不成熟,追根溯源,父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這些問題若沒有及時解決,孩子長大進入社會就會面臨問題甚至成為問題。

有人說,你不是學心理學的嗎,用你學的心理學解決這些問題。管理者要在任期內治癒一個員工過去二三十年積累下來的心智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況且還有其他事務和下屬需要耗費精力。只有祈求招聘時火眼金睛,招到的員工靠譜些吧。


舉幾個我親身經歷卻又無能為力的案例。

一 子不教,誰之過?

小 A 是當時客戶公司對口財務的兒子。大專,財務相關專業,非常內向。他母親因業務關係通過財務部門推薦小 A 到公司,考慮到當時不佳的回款問題,接受他作為外包服務人員。

小 A 不單單是內向問題,還與和周圍環境有些格格不入。團隊里的人除了必要的工作溝通,也不願意和他做更多的溝通。他也從來不去關心周圍的信息,哪怕是和他有關的信息。我們當時國定假日是按照公司放假政策,不連休。一次節假日,照例只放一天,放假通知早就公布了,該上班的日子唯獨缺了小 A,打電話給他,他爸接的電話,聽小 A 說那天是國定假日所以沒有去上班。

我有次和小 A 的母親提到,他需要多注意和同事的溝通。沒想一句平常不過的點評,之後的周六上午,我接到小 A 母親的來電,電話那頭她帶著哭腔向我述說原委,「我不知道那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這都是我的錯......」 小 A 的母親談起她的過去和婚姻,說她小時候母親死的早,來自母親方面的教養較少,自己當了母親後也不知道要如何管教孩子。小 A 的爸爸是家裡的獨生子,不懂得體諒她,他們的婚姻生活並不幸福,她甚至想過離婚。小 A 在小的時候是個很乖很聽話的孩子,然而她當時只想到自己的不開心,經常當著孩子的面抱怨,要不是因為他,她早就和他爸爸離婚了......當孩子長大後,性格變的如此內向不合群後,她才意識到,之前只在乎自己的痛苦,忽視了孩子。

我後來聽說,小 A 很怕他父親,工作後還時常被他父親打。

唉!

要不是後來他的怪異行為,這樣一個人或許會像隱形人一樣,淹沒在公司的某個角落。小 A 在公司的最初幾月相安無事,後來發現他上班的時候經常不在位子上,一消失就將近一小時甚至更久。問他幹嗎去了,他說,沒幹嗎。也問不出什麼來。有人看見他進了廁所。再後來,連法國總監也發現他的古怪行為,並告訴了人事部。據男同事們後來說,小 A 經常被發現脫了褲子一個人默默的站在小便池前,一站就是很久。

然而這樣一個過於安靜的人,擔心哪天突然爆發意想不到的事情。

沒幾個月我跳槽離開了公司。從之前的同事那裡聽到有關他的消息,小 A 後來脾氣越發大了,不怎麼服從工作安排,不願意再錄入單據。一次負責整理單據的女同事把整理好的回單交給他錄入,小 A 非常生氣, 「不是和你說了,以後單子不要再給我」,說著 「啪」 的一下,把回單砸向那女孩子頭部。當天小 A 就被人事部勸退了。


二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有時候為了部門間緊密合作,會優先考慮業務部門同事推薦來的候選人。小 B 就是這樣加入公司的。除了學歷低了些(中專,夜大在讀),這個年僅 20 歲的 90 後姑娘在面試時倒沒表現特別不可取之處。

我曾問小 B,當時為什麼要讀中專而不是念高中然後考大學?她回答說,外婆曾告訴她,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孩子不用念很多書。我總覺得這個回答怪怪的。我又問她,父母對她讀書的看法。她說,初中的時候學習成績還不錯。當時她的志願是另一所知名的中專,而且她和家人打包票,自己肯定考得上,父母也就不怎麼管她了。考試前,學也不去上了,天天在家打遊戲,後來考了個很普通的中專。工作後,覺得學歷低,工作難找,又念了五年制夜校本科。我當時隱隱覺得,小 B 的父母似乎對她疏於關心,至少在學業和前途的事上不怎麼上心。此外,小 B 在認知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

小 B 還有個六歲的妹妹。從日常溝通了解到,小 B 的母親非常強勢,常常忙於工作,經常由小 B 照顧妹妹,接她放學。她父親則是名銷售,常常不在家。

剛開始,小 B 對待工作還算積極,能力雖不及他人,但也不算糟糕。然而幾個月後,小 B 開始有些心不在焉,電話也變多了,長時間離崗,一兩個小時後才回來。

小 B 的問題出在了和男友牽扯不清的關係上。小 B 的男友,大專畢業,做著一份月薪只有兩千多的工作。家裡條件很一般,每天打遊戲。小 B 的父母並不贊成他們交往。小 B 和她男友常常因為沉迷遊戲,男友撒謊,屢教不改,吵架、冷戰又合好的循環中耗費精力,沒了心思工作。

聽說公司還在招人,小 B 使了些小技倆想把她的男友推薦過來。然而不巧的是,來面試那天,那個男生因為肝功能問題住院了,後來工作也沒了,天天在家歇著。我問小 B ,那男孩身體怎麼了,她輕描淡寫的說道,估計黑暗料理吃多了。

小 B 大約是我單獨溝通最多的一位下屬了,從深入了解她的現狀,到鼓勵她獨立自主,主動規劃未來改變現狀。每次溝通後略有起色,久而久之又恢復原狀,情況甚至越來越糟。

一次她跟我請假要去看婦科,我隱約覺得情況不好。但作為上級,我管得了別人的私生活嗎?

在這之後的幾個月,我收到小 B 的請假,說她懷孕了。我問她,你打算怎麼辦?父母知道嗎?她回答道,還沒想好,父母方面暫時還不知道。

六周後,小 B 回來工作。她母親後來知道了她的情況,帶她去了醫院。

再後來,我聽說,小 B 還是和她男友分手了。然而情況似乎並未找好轉,或者說每況愈下。上班遲到是家常便飯,病假,無故缺勤;不服從排班安排,出錯率高,卻從不承認錯誤,對客戶態度不耐煩;上班總是玩手機,任由辦公場所雜物堆砌成山。另一個變化是容貌上的,過度美容的臉,日益浮腫,沒有了年輕女孩的光彩,頭髮忽長忽短。有一次,小 B 收到一條手機訊息,雀躍似的從位子上跳了起來,興高采烈的從包中取出化妝品,旁若無人的描眉塗唇起來,全然不顧,我就在旁邊。

在她合同到期前,我曾想再給她一次機會。到期前幾月,指出她需要迫切改正的問題。在溝通對話中,她表示願意改正。然而就在之後的一天,我看見她依然我行我素的遲到了大半小時才來上班。

離職那天,小 B 執意在離職原因一欄從「離職」 改為 「公司要求解除合同」。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自始自終,她都認為錯在別人而不在於自己。

「某種意義上,所有的孩子都患有人格失調症,都會本能的逃避責罰。」

然而小 B 作為一個成年人卻缺乏必要的自律,很大程度上歸咎於父母的從小疏於管教,沒有付出足夠的愛。

愛是人們自律的原動力。

由於童年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愛和關心,終日於孤獨和空虛為伴,導致消極性依賴。明知前男友的種種不好的劣習,依然沉溺於這段關係中。當一段關係終止後,又迫不及待的進入另一段戀愛來消除孤獨與空虛。

「消極性依賴患者的過度依賴傾向,正是人格失調的一種特殊癥狀。他們不肯推遲滿足感,先苦後甜,只貪圖暫時的快樂,始終不能面對現實。」

然而,小 B 並沒意識到,作為一個成年人,需要為自己的生活承擔起責任。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一個自律的人,面對挑戰,勇於承擔責任。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三 道理我懂,就是做不到。

小 C 是我在上家公司遇到的案例。相比之下,小 C 在自我認知方面甚至優於其他人。

重點大學畢業,之前的教育和工作背景都不錯。

小 C 是團隊中的異類,不受團隊成員和經理、主管的待見,原因是不守規則。聽說小 C 來公司面試的時候,表現的非常好。然而久而久之,遲到、頻繁臨時請假、磨洋工、工作效率低下,對周圍同事逐漸產生了負面影響。同事們認為她是影響團隊績效和整體服務水平的 「害群之馬」。「小 C 又突然臨時請假」,她的主管早就忍受不了她了,和我彙報的十件負面事件里,至少有九件是關於她的。

在連續兩年績效評估 「不合格」 後,只要她再得到一次「不合格」 後,勞動合同到期終止是鐵板釘釘的事。

然而,以什麼方式和她溝通是重點。

或許因為我起初並沒有給她貼上 「問題員工」 的標籤而區別對待,讓她對我產生了信任感。一次周末,我接到她的電話,和我述說了一個多小時,關於她的家庭狀況,她的過去和感情經歷。

小 C 在讀小學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她母親和長輩們因為這個原因,從小對她包容有加,把她驕縱為 「周圍人理所應當遷就她」 的大小姐脾氣。她在電話那頭哭著說,「你們為什麼都對我這麼好?你們不需要對我那麼好!在我做的不對的時候,為什麼沒人說我,這樣做不對!」

小 C 的母親對她的學習要求很高。她母親認為學習不好就沒有前途。她讀書的時候,因為一次考試考了八十幾分,被她母親狠狠的揍了一頓。她說,天哪,八十多分也要打,從小到大隻要考試成績不理想就要被打。小 C 後來說,每當遇到上級指責的時候,就會讓她想到嚴厲的母親。她更喜歡以前的主管,在她做錯的時候會說 「沒事,下次注意」。也許在每次考試沒有達到母親預期的成績時,她最需要的是安慰是 「沒事,下次注意。」

小 C 的朋友圈也是不受他人喜歡的一個原因,炫富。她當時的男友是比她年長好多的外籍男士,沒時間陪她,就給她錢。小 C 經常因為空虛寂寞流連酒吧 KTV,喝的酩酊大醉,耽誤了第二天上班。

我們的離職面談在非常輕鬆的狀態下完成。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我傾聽她關於人生的看法,對於未來的憧憬。

從某種意義上說,小 C 在心智上也是個孩子。雖然她能清楚認識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卻沒有勇氣去改變現狀。她需要有強烈的成長意願,並克服懶惰,當然,前提是她願意這麼做,而不是消極地等待問題自行解決。


很多心智問題,和我們從小受到的教養方式和父母的關愛有關。

然而,養育我們的父母並不是完人,他們的教養方式也未必完全準確,在嬰幼兒、童年或青春期缺乏照顧和關心,或不恰當的關愛的方式,使得 「幾乎人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官能症或人格失調症」。

區別在於,有些人願意直面困難,並解決它;而有些人卻選擇逃避痛苦。

人生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可以開啟我們的智慧,啟發我們的勇氣。為解決問題而努力,我的的思想和心靈就會不斷成長,心智就會不斷成熟。

再次推薦每個人都讀一下《少有人走的路》,一定會獲益匪淺。


推薦閱讀:

《解憂雜貨店》情景梳理
讀書?感悟引序
一個可愛的女人,一本好玩的書--《人和食物是平等的》

TAG:心理學 | 心智成熟 | 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