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能預測,但又不主張預測,這是自相矛盾的嗎?

知友 @水之源溪 問:既然易經能預測,但卻又不主張預測,這是自相矛盾嗎?

回復:並不矛盾。這是因為,在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準則。最高殿堂里的標準,同最低校門裡所傳授的知識和要求,可能是相反的。但不從低級入門,就看不到更高層次的道理。

比如說,一加一是小學一年級教學的內容。但是一加一卻是數學最高境界里仍然無解的問題。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歌德巴赫猜想,中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畢其一生也只證明到一加二,而仍然無法完成一加一的論證是同一個道理。

所以,通過預測入門,是認識生命和宇宙的一種方式。

知友 @忽如遠行客 問:對學習預測不做鼓勵,是源於「察見淵魚者不祥」的古訓嗎?

改變自己的方法,是對「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古訓的踐行嗎?

如果說,孔聖人解易,是引道入儒、由天地入人際,這樣理解,可以嗎?

回復:主要是學習預測並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當我們有更好的改變自己命運的方式的時候,那些只能算是小術了。

從本質上講,如果人有命,那麼一定有原因。否則世界上的人都應該有相同的命運才對,就不會有貧富懸殊的差別了。那麼這一切的現象指向的是其實不是只有一生。當我們知道人其實並不是只有一生的時候,就會思考現在的人生如何去做。

就好象一個人,當今天晚上入睡的時候,他知道那一時刻他的思想將同這個世界無關。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他可以把今天的錢統統花光,而不考慮明天呢?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人生一如往常,而被我們無知所消耗的一切哪裡去了?

所以,認識到了生命的本質,那麼就應該關注生命的過往和未來。這已經同預測沒有關係了。

而做善事,並不是善惡不分。在當前的社會情況下,很多人已經變得不好了。心已經不善良了。這種情況要求我們做善事,其實是有條件的。更重要的是讓我們保持一顆善良的心。

孔子是有使命而來的,儒家文化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影響也是有意義的。這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而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學習和思考這一切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有意義而不荒廢。

問:那孔子說的「天地設位,聖人成能,神謀鬼謀,百姓已能」怎麼實現呢?摒棄預測原理和方法,那怎樣知命,又怎麼人「旁行「,又怎麼「易者使傾」呢?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這是孔子衡量一個人是不是君子的唯一標準,如果你說的正確,那麼,衡量君子的標準就不在了,那可能人人都是君子了。「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這不是預測的原理和方法是什麼?

回復:孔子知天命,但並不信天命,這是問題的所在。本質上是相信自己,而不相信有神存在。說了什麼,是一回事,實際上一直在做什麼,是另外一回事。

孔子說的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那麼怎麼才是知命呢?孔子的結論是,五十而知天命。

這是什麼意思呢?是真的相信有天命存在嗎?這是人一生折騰夠了,還是達不成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說出的無奈的話。

如果是真的知天命,那就應該是年輕的時候就按天道的規律要求自己,不是這個意思嗎?

問:象傳,彖傳等是後人放在爻辭下面的,不是孔子。而且易傳里很多地方都在講形而上的天道,你自己沒搞清楚還來誤導別人,用意何在?

回復:孔子講的天道,根本就不是神明,而是一種並不存在的東西。說明他內心保持著一種對上天的敬畏。但做為開啟未來文化承傳先河的聖人,內心裡卻並不相信神的存在。把自己看得比神還大,還厲害,這不是問題嗎?

當他的學生問他世間有沒有神的時候,他是怎麼回答的?

子路問及事鬼神,死事時,孔子的答覆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這就是孔子對天和神的態度?

說明:本文為《孔子作《十翼》解讀易經,阻斷了人與天溝通的橋樑》的問題回復。


推薦閱讀:

我國的自卑人士有點多(其一)
遣悲懷——那些逃不過的命運
八字預測到底準不準?依據是什麼?
談談格局
八字取用的方法

TAG:易經 | 玄學 | 算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