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上華服,銀幕外傳奇:香奈兒與電影之緣

電影與時尚有不解之緣,互為繆斯。

[蒂凡尼的早餐]里,赫本在紀梵希店前駐足,你很難分清畫面的主角是人還是紀梵希小黑裙;

[白日美人]堪稱聖羅蘭秀場,凱瑟琳·德納芙的雙排扣修身大衣,竟被帶上曖昧情慾的想像空間。

香奈兒的代表影片雖說小眾得多,拎出來卻極有分量——[去年在馬里昂巴德]。她不是沒有試過好萊塢,只是不習慣喧囂。

在好萊塢受冷遇

1930年,美國經濟大蕭條。好萊塢聯美電影公司著名電影製作人塞繆爾·戈德溫想要重振電影業。

他想到的方法是,讓好萊塢明星穿上最時尚的衣服,藉此吸引女性觀眾走進電影院,甚至是「使(看電影)的女士從我們的電影迅速了解到巴黎最前沿的流行。」

他把時尚品牌鎖定為大洋彼岸的香奈兒。

▲當時美國、歐洲的時尚雜誌大肆報道香奈兒,其所倡導的女性獨立精神也合乎社會潮流

▲為請香奈兒到美國待上幾星期,戈德溫遊說三年,並開出100萬美元天價

初到好萊塢,香奈兒受到了一場典型「好萊塢式禮遇」:

由特意為她準備的白色有軌電車抵達洛杉磯,在火車站台舉辦歡迎派對;

還有嘉寶女神送上香吻,這事兒也被媒體報道為兩個女神的碰面(香奈兒則評價嘉寶:最偉大的藝術家,也是上流社會最不會著裝的女人)

後來香奈兒為[今夜不再來]、[全盛時期]、[希臘人對此有說法]的女主角設計過戲服。

▲[今夜不再來]一開場就是女主角身穿香奈兒家居服

香奈兒的戲服繼承了品牌一貫的端莊優雅。

但好萊塢更需要極盡奢華、吸引眼球的「明目張胆的性感」。相對之下,香奈兒的戲服太過斯文內斂,在銀幕上過於平淡。

電影界的大亨們認為她設計的服裝不夠打眼,「香奈兒的衣服讓一位淑女看起來像一位淑女」,但「好萊塢要的是讓一位淑女看起來像兩個淑女」。

另一方面,香奈兒對好萊塢也並不適應:「好萊塢是壞品味的集中營……一切都華而不實:華而不實的性愛,華而不實的製作,其實都千篇一律——實在惡俗可鄙。」

那些電影服裝並沒有引起評論界多少注意,不久,她離開了美國。

法國受禮遇

現在看來,最能展現香奈兒風格的電影,還是得返回法國之後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那是為好友——阿倫·雷乃的電影設計的服裝。

▲女主角造型大量運用香奈兒偏愛的羽毛,凸顯影片縹緲神秘氣氛

除了在銀幕上展示華服,香奈兒本人的勵志經歷(由孤女到建立時尚帝國),情感波折(由貴族情人資助,後與先鋒藝術家關係親密)是拍攝傳記電影的絕佳素材。

在以她為傲的法國,有三部香奈兒傳記電影可算作代表。

[香奈兒],法國電視台拍攝的一部正劇,由好萊塢老戲骨雪莉·麥克雷恩飾老年時期的香奈兒,舉手投足盡顯高傲堅強,寵辱不驚;

[香奈兒的秘密情史]由備受「老佛爺」厚望的品牌模特——安娜·莫格拉莉絲飾演中年時期香奈兒;

[時尚先鋒香奈兒]由奧黛麗·塔圖飾演香奈兒的青年時期,由不甘平庸到經營自己的服裝品牌,塔圖演繹的香奈兒清新靈動。

▲銀幕上老、中、青時期的香奈兒,一部時尚教母傳奇史

彼時,香奈兒在好萊塢和法國的不同際遇似乎印證著當時兩者不同的電影追求。

與好萊塢黃金時期的歌舞昇平相比,法國藝術電影的獨立內省似乎更合乎香奈兒的審美屬性。


推薦閱讀:

TAG:香奈兒CHANEL | 電影 | 傳記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