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電影比場面?美蘇豪擲千金,中國巧奪第一

近來戰爭大片頗多,視覺特效扣人心弦,看的諸君心潮澎湃。但在沒有如此特效的年代,戰爭氛圍又如何體現呢?答案是:特效不夠,人數來湊

本期戰史科,就與諸君談談

「規模宏大」的戰爭電影

https://www.zhihu.com/video/957919217434062848

壕者美帝的試水之旅

以真實歷史事件,拍攝「主旋律」電影,自然要撿形象光輝正義,事件值得紀念的來講。作為「歐洲光復」的起點,諾曼底登陸自然是最佳選項,也是讓美帝頗為驕傲的事件。因此,在拍攝《最長的一天》時,劇組同時得到英、美、法三國支持,畢竟往自己臉上貼金的事兒,誰不幹誰傻。

既是英國贊助自然少不了英國特色的「蘇格蘭風笛」

有了大佬的支持,場面自不可謂不宏大。電影拍攝共動用了1.1萬架飛機、4000艘船艦、2.3萬名軍人。雖然法國當時正忙於阿爾及利亞戰爭,但依舊「擠出」了1000名突擊隊員參演。甚至連剛卸任的艾森豪威爾都躍躍欲試,想客串下自己。只不過那時他已經很老了,也沒有ps技術讓他變的「年輕」。而電影的總投資則是在當時堪稱天文數字的1000萬美元。

在那個年代這絕對是大場面

美國人不僅善拍自家的故事,順道還把俄國人的經典——《戰爭與和平》拍了一遍。但美帝那可是「腐朽」的資本主義,浪漫思想太重,硬是將托翁的巨著拍成了愛情片,結果各項大獎還拿到手軟。雖說大場面也不少,但總讓人感覺哪裡不對。

美版《戰爭與和平》中的奧黛麗·赫本

北極毛熊的復仇之旅

眼看美帝裝X都裝到自己頭上了,這下毛熊不能忍了。出於力壓美帝的政治需求,美帝沒有的毛熊要有,美帝有的毛熊要更大!於是,在耗時5年,燒掉了海量經費後(各方數據不一,但較為可靠的數據是1968年標準的9600萬美元),空前絕後的蘇聯版《戰爭與和平》就此誕生。

由於背負著艱巨的政治任務,電影的拍攝得到了蘇聯軍方的大力協助,軍方甚至曾試圖使電影中所展現的人數,與歷史真實戰役中人數相同。最終蘇聯版《戰爭與和平》的拍攝動用了12.5萬軍隊,1500匹戰馬,舊式火炮上千門,各式服裝數萬件。四十多個博物館貢獻了各式各樣的文物,以供布置場景的需要。

致力於還原歷史的毛熊

甚至他們還在莫斯科郊外,搭建了一個面積超過10萬平的「小莫斯科」,然後在拍攝「火燒莫斯科」時將之付之一炬。電影最終用掉的膠捲總長1540公里,相當於北京到福州的距離,而同樣的里程坐飛機需要飛2小時。

沒有特效,這可是真燒了小「莫斯科」

巧奪第一的中國陣勢

說到「大場面」,中國電影笑了,咱就不差人啊!一代經典《大決戰》系列,其拍攝取景北起黑龍江、南到浙江,東起渤海之濱、西至黃河河套,橫跨13省區。五大軍區、三大兵種,共有13萬軍隊參加了拍攝,15萬人次群演參與其中。

超震撼的場面

除了「規模宏大」,《大決戰》系列在真實性上也毫不含糊,拍攝動用了大量的坦克、火炮、飛機、艦艇等大型軍事裝備。僅八一廠就使用了50輛坦克,160噸炸藥,170萬發空炮彈,上萬發真炮彈,各類服裝上萬套。此外,拍攝現場還燃燒了諸多報廢的汽車、裝備,以營造戰爭真實感。

那一天你會了解為什麼火炮名曰「戰爭之神」

但與毛熊和美帝不同,《大決戰》是三部合一的系列電影,其場景「規模宏大」卻不「鋪張靡費」,掌握的恰到好處。而且本著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這些場景片段也為《亮劍》等諸多後來的影視作品借用,可謂是物盡其用!

人頭攢動 炮火連天


推薦閱讀:

關於問題「假如中國還有一個月就沉沒了,國際社會會怎麼辦?」回答的備份。
採訪 | 遍訪中國,我從未見過像中國人一樣如此好鬥的、自信的民族
中國為何不淘汰已經服役58年的轟6遠程戰略轟炸機?
中國的維和部隊主要都出使哪些國家?
中國這些「四大」,你都知道嗎?

TAG:戰爭電影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