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去中華文化,這個等式是如何成立的?

首發公眾號: 天涯何處是神州

寧夏某教徒認為某清真餐館貼了春聯,是假清真,於是以「宗教不可辱」的口號舉報給@銀川發布 ,@銀川發布 也快速反應,責成賀蘭縣政府官微@賀蘭微博 關注。於是就有了寧夏賀蘭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這一則引起軒然大波的通告:

店員看到旁邊經營戶都在張貼春聯,也就跟著貼了;當日接群眾舉報已摘除

很明顯,@銀川發布 認為貼春聯的清真餐館是假清真的可能性比較大,而賀蘭縣當地也同意這個判斷,所以才會有後續的一系列行動。為何在某地,「清真=去漢文化」和「某族就不過春節」已經成為當地的「常識」,以至於一個清真餐館貼了春聯就會被認定是非清真呢?根據某網友電話聯繫當地政府的情況,看起來這種認識已經是當地幹部中較普遍的認識了:

這是回族的宗教習俗,回族是不過春節,所以也不會貼春聯的。

他說我們寧夏這兒的都是不過的。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在某些地方,凡是和中華文化的主體文化沾邊的,都會被某些群體排斥。這個群體以民族或宗教之名對本群體的成員進行捆綁,全面地排斥中華文化的主體文化,對過春節的種種排斥現象就是此群體去中國化、去中華文化的突出表現。此群體的極端分子干涉群體內其他成員過春節貼春聯的自由,甚至要求政府部門進行查處,而當地政府的部分官員也積極配合,這是非常惡劣的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的表現。

好在寧夏賀蘭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後面的公告明確表示:

網民「的哥馬春雲」投訴中關於清真食品店不能貼春聯的認識是錯誤的。春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張貼春聯是中華各族人民慶祝春節的傳統習俗。

希望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成為當地政府實實在在的行動,並讓當地群眾都能擺脫極端分子的束縛,真正落實十九大報告中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精神。按照十九大的要求,我國各地方政府必須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戰略方向,其中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凡是破壞對中華民族的認同的言行要堅決糾正和制止,而不是漠視甚至助長這種錯誤思想的滋長。

附:

中央巡視組將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工作3個月。

巡視期間(2月23日—5月22日)分別設專門值班電話:0951-4512345;專門郵政信箱: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2018001號信箱。

巡視組每天受理電話的時間為:8:00—20:00。

推薦閱讀:

太極心得:行雲流水非難事
「中國的」AI什麼樣?具備仁義禮智信?
雲想衣裳花想容,白龍不是那具身體已經很多年,楊玉環也是!

TAG:清真 | 寧夏 | 中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