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技術協會(ATA)10月系列精選文集之「前端」和「人工智慧」篇

前端:

1.類型系統-前端發展的里程碑

繼Angular2發布之後,TypeScript近日也發布了2.0版本,這不禁讓我浮想一番。如果要說TS和JS最明顯的差別,一定是Type System了,所以今天我們就聊聊類型系統在前端發展歷程中,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點擊閱讀詳情

2.ES6 + Webpack + React + Babel 如何在低版本瀏覽器上愉快的玩耍

起因

某天,某測試說:「這個頁面在 IE8 下白屏,9也白。。」

某前端開發: 吭哧吭哧。。。一上午的時間就過去了,搞定了。

第二天,某測試說:「IE 又白了。。」

某前端開發: 嘿咻嘿咻。。。誰用的 Object.assign,出來我保證削不屎你。

在上篇,我們主要拋出了兩個問題,並給出了第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1. SCRIPT5007: 無法獲取屬性 xxx 的值,對象為 null 或未定義,這種情況一般是組件繼承後,無法繼承到在構造函數里定義的屬性或方法,同樣類屬性或方法也同樣無法繼承

2. SCRIPT438: 對象不支持 xxx 屬性或方法,這種情況一般是使用了 es6、es7 的高級語法,Object.assignObject.values 等,這種情況在移動端的一些 『神機』 也一樣會掛。

本篇將給出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並對第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有了更新的進展。文章略長,請耐心看~嘿嘿嘿~ 點擊閱讀詳情

3.Web字體應用修鍊之道(上)

這將是一次冒險,我們從0開始探索網頁中的文字是如何一步步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計算機的數據,本質上都是由01組成的序列,不同的序列可以傳達不同的信息,而同樣的序列通過不同的編碼和解碼方式也會傳達不同的信息。

我們所看到的網頁,都是從服務端網路傳輸而來的一個個數據包通過瀏覽器解析而成,網路傳輸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編碼解碼過程,你可能聽過數據段,報文,分組,數據包,數據幀等關鍵詞,這些術語其實只是OSI模型中各個層對數據單位的不同劃分,最底層的表示還是以bit為單位的01。假設瀏覽器現在要渲染一段文本,它從服務端收到的數據包有一段信息是這樣的(當然為了簡化,除去報文頭等信息,假設下面這段信息就頁面上要展示的文本信息):點擊閱讀詳情

4.我理解的 Flux 架構

之前 review 業務代碼的時候就一直想說寫一篇自己對 Flux 的理解和看法,不知不覺也過去蠻久了,於是這周末打起精神寫了這麼一篇。

這篇文章將談一些我對 Flux 的理解和個人看法。如果您還不太了解什麼是 Flux,請先移步這裡。

另外文中沒有特別大段的代碼,以討論架構設計和背後的道理為主,可能會顯得有點枯燥,大家可以選個不太困的時候耐心讀讀看:)點擊閱讀詳情

人工智慧:

1.【雲棲大會 · 人工智慧專場】阿里雲閔萬里博士:人工智慧啟示錄——從智能到智慧

繼Angular2發布之後,TypeScript近日也發布了2.0版本,這不禁讓我浮想一番。如果要說TS和JS最明顯的差別,一定是Type System了,所以今天我們就聊聊類型系統在前端發展歷程中,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點擊閱讀詳情

2.人臉識別應用之「變臉」

「照片分享」是社交場景中比重很大的一部分,當然現在來看視頻(特別是短視頻)也變得越來越多,而照片又以人像為主,所以我們看到如QQ空間、微博、微信朋友圈裡,自拍、合影佔據著大量的版面。人臉相關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如相機中嵌入人臉檢測,拍照時實時將人臉標註出來;又比如一些相冊應用,能根據人臉識別進行照片分類;再比如支付寶的掃臉登錄,將人臉作為個人身份ID。

這些應用都以人臉檢測、人臉識別技術為基礎,檢測指將人臉定位出來,找到人臉所在位置,而識別則是匹配出這個人臉是誰,不過通常我們將這兩項技術統稱為人臉識別。隨著深度學習的應用,人臉識別的準確度得到了較大提升,也湧現出了一批相關的初創企業,典型的如曠視科技的Face++,識別準確度一直處於世界前列,產品合作也很多,應用廣泛。

「變臉」應用也是以人臉識別為基礎,通過對照片中的人臉進行一些操作(如形變、替換等),從而達到趣味性的照片效果,總體上有如下幾類: 點擊閱讀詳情

3.FPGA 那些事兒之異構計算

對於一個軟體開發人員,可能聽說過 FPGA,甚至在大學課程設計中,可能拿FPGA做過計算機體系架構相關的驗證,但是對於它的第一印象可能覺得這是硬體工程師乾的事兒。

目前,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GPU 藉助深度學習,走上了歷史的舞台,並且正如火如荼的跑者各種各樣的業務,從 training 到 inference 都有它的身影。FPGA 也借著這股浪潮,慢慢地走向數據中心,發揮著它的優勢。所以接下來就講講 FPGA 如何能讓程序員們更好友好的開發,而不需要寫那些煩人的 RTL 代碼,不需要使用 VCS,Modelsim 這樣的模擬軟體,就能輕輕鬆鬆實現 unit test。

實現這一編程思想的轉變,是因為 FPGA 藉助 OpenCL 實現了編程,程序員只需要通過 C/C++ 添加適當的 pragma 就能實現 FPGA 編程。為了讓您用 OpenCL 實現的 FPGA 應用能夠有更高的性能,您需要熟悉如下介紹的硬體。另外,將會介紹編譯優化選項,有助於將您的 OpenCL 應用更好的實現 RTL 的轉換和映射,並部署到 FPGA 上執行。點擊閱讀詳情

—————————————————————————————————————————

目錄:

2月15日更新:

阿里技術協會(ATA)10月系列精選文集之JAVA核心技術

2月16日更新:

阿里技術協會(ATA)10月系列精選文集之「架構」篇

2月17日更新:

阿里技術協會(ATA)10月系列精選文集之「資料庫」和「移動開發」篇

2月20日更新:

阿里技術協會(ATA)10月系列精選文集之「前端」和「人工智慧」篇

2月21日更新:

阿里技術協會(ATA)10月系列精選文集之「程序員」篇

作者:阿里云云棲社區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當國產手機邂逅人工智慧
靈聲機器人重塑電話銷售新模式
星際爭霸AI研究相關工具資料整理
AI在傳統行業的代表性應用案例
書評 | 《未來簡史》:失望之作,一次堆砌科技新聞囈語的自嗨

TAG:前端開發 | 人工智慧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