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麼努力 為什麼還沒有成功?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我在筆記本上寫下了自己的夢想——做一名旅行家、哲學家、詩人……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的願望一個都沒有實現。「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我不時這樣問自己。如果把人的成功當作一個果樹栽培的過程,我的人生到底在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才會導致現在依然「一無所有」(比如金錢、地位、名譽),我覺得我很有必要回顧一下自己這些年都做了什麼,為何會陷入如此孤立被動的處境,我很有必要認真整理一下行囊,然後再重新出發。同時,我也希望能給那些依然在成功的道路上艱難跋涉的朋友們一些啟示。

我今年已經31歲了,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在大城市裡工作,每天辛苦工作十多個小時,本想著可以因此改變命運,可是七年多過去了,我也已經開始第八個年頭的職場生涯,但是我發現,我的境況並沒有好轉,甚至更加糟糕,這一點在過去的這個春節里的親朋好友聚會中感受尤其明顯。

大家聚在一起聊起來的時候,我發現那些年齡跟我相仿,甚至比我還要小几歲的鄰居或親友,都已經要麼在我們老家縣城裡買了房子,甚至已經在爸媽的幫助下在所工作的城市交了房子的首付,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已經是孩子的爸媽了,其中有幾個已經有了第二個孩子,或者正在準備生二胎的路上。

比如,我的一個堂弟,他比我小兩歲,今年29,他女兒已經七歲了,即將迎來第二個寶寶。另外,我的一個舅舅,他們家的兩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其中一個開了一家公司,生了兩個小孩,另一個在打理著電腦販賣和維修的個體戶小生意,他們兩個雖然不見得能掙很多錢,可是都已經在工作的城市買房落戶,孩子也都在那裡上學,一家人生活得其樂融融。

另外,我的一個鄰村老鄉,初中畢業之後就去外地打工,乾的是工廠里的縫紉工,幾年之間,他從流線型上的車工,到生產小組長,再到承包一條生產流水線,後面乾脆自己出來開工廠,而且越做越大,後來又有了自己的女裝品牌,每年都會請明星來代言,公司現在都快要上市了。

還說一個我工作上的例子。我前同事的一個朋友,之前在報社工作,每天從早到晚就是忙著各種採訪寫稿,她感覺工資不多還要忙得死去活來,於是每天抽空學畫畫,經過幾年的努力,她的畫畫得越來越好了,再加上她利用自己做記者這些年積累的資源和人脈舉辦了幾次畫展,結果幾次下來她已經在繪畫圈子裡小有名氣,一幅畫至少也能賣到幾十萬元了。

每當想到他們,再看看我自己,我都會不由自主地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失敗了。首先,從物質上來看,我絕對屬於沒車、沒房、沒存款「三無」人群中的一員,另外,出於各種原因,我幾乎每年都會換一次工作。

當然,多數時候並不是因為我對這份工作的薪水不滿意,而是我看不到前途,我希望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因為我受不了工作氛圍的壓抑和沉悶,特別是有些公司上下「等級深嚴」、各部門之間嚴重的部門牆、同事之間爭功諉過、勾心鬥角,讓人感覺特別心累。

接下來就簡單說說我曾經的工作吧,七年多的時間裡,我先後在十多家公司工作過,都是一些基礎崗位的雜活,個人的感覺是,除了銷售是我不太擅長的以外,其他的工作基本上都能勝任,而且同事們跟我相處也會很輕鬆,但是每當工作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除了每月領到的薪水外,工作變成了一個完全的負擔,我無法從中獲得任何的滿足感,完全是為了填飽肚子出賣給老闆每天八小時,而且還得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在路上。

每一次跳槽,我都希望去其他地方重新尋找一片新的未開墾的牧野,加入規則更公平、內容更有趣的遊戲,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

更關鍵的是,時間久了之後我發現,老闆們想要的是我們能去執行他的指令,然後向他彙報執行的情況和結果。其中,有些老闆比較注重過程,更多的老闆則看重你是否又好又快地完成他所交辦的任務。對我工作的唯一考核者就是我的上司,我只需要對他負責,即便我們的意見不一致也得按照他的想法行事,有些時候即便反對也無濟於事,而且那樣做往往只會降低主管對自己的評價,因為他會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

這些年下來,我終於想明白過來了:打工就是為了掙錢,跟夢想無關,除非有更好激勵措施的公司,能幫助我們在更大的平台上自主創業,否則,要想靠打工實現夢想,有點像是天方夜譚。

雖然,跟2010年的第一份工作相比,我的工資翻了好幾遍。與剛開始在律師事務所做律師助理(我大學學的專業是法學),每個月的工資底薪只有900元相比,我現在可以拿到6000元,雖然工資仍然很低,可是在一個非一線城市,也算勉強可以活下來,雖然要想買房簡直不可能。

轉眼間,七年過去了,我已經開始了第八個職場生涯,我還要在辦公室繼續做下去嗎?我不太確定,至少我希望我能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它可以不是特別賺錢,能養活自己,讓家人衣食無憂就行,至於發大財我是從來沒有想過的。

有時候想想,人真的不能太對不起自己。雖然世界很大,每個人都很渺小,但是對於個人而言,自己就是全部了,所以我覺得需要做點什麼,當然這需要花一些心思,先認清目前的處境,理清頭緒,找到存在的問題,然後再重新啟程。

記得有一次出差途中,一個剛進公司不久比我小十歲的實習生問我:「該怎麼稱呼您呢?」我一下子被難住了,是啊,到底該怎麼稱呼我呢,按照年齡,我比他大十歲,已經可以喊叔叔了,如果按照我跟他一樣的級別,直呼其名也行。最後,我只好建議他在喊我名字的時候,後面加上一個「哥」字,僅僅是出於我畢竟比他大不少考慮。

為什麼工作這麼久了,我依然沒有成功呢,那些比我小很多的新同事們都已經追趕上來了,或許是上班,或許是自己做點什麼,不少人已經幹得風生水起了,而我很多時候處於特別尷尬的位置,既不是管理者,做個普通員工又心有不甘,有時候一肚子苦水也只好往肚子里咽。

起先,我的想法是,把所有責任推到爸爸媽媽的頭上,比如認為不成功的原因是爸媽沒錢,出生的家庭不夠富裕,因為如果他們很有錢,就會支持我創業,借我資金,讓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就會有更多選擇的餘地,雖然我也不一定跟他們一樣成功,但至少不會像現在這麼落魄,因為如果爸媽都是大老闆的話,就算我實在掙不到錢,也可以到爸媽的公司去上班,哪怕給我一個再小的職務,也會因為我是老闆的兒子而受到「優待」。

可是,當我的想法稍微成熟一點之後,我發現不成功怪父母太過幼稚,甚至荒謬至極。因為每個人的出生都不可選擇,如果你的父母剛好是成功人士,能夠為你的成功創造機會和便利,這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因為相比於別人,你擁有了更多先天的優勢。可是要知道,大部分父母都是普通人啊,非富非貴,他們能夠在生活比較拮据的條件下把你養大,把自己所擁有的最好的都給了你,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了,可能父母不需要你為他們做什麼,也不需要你去報答,但至少你應該心存感激,如果不僅不感謝他們,反而以怨報德,把你的不成功怪罪到他們頭上,那未免太過自私了。

而且,如果你的不成功可以怪你的父母,那你父母也可以怪他們的父母,你的爺爺奶奶又可以怪他們的父母,這樣一直怪下去,誰才是最終需要承擔責任的人呢?要知道我們的祖先都是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就跟現在的黑猩猩一樣,難道我們要怪到他們頭上去嗎?況且,更重要的問題是去改變現狀,讓我們的生活擺脫現在的困局,讓我們的工作和事業更加順利,生活更快樂如意、光彩耀人,不斷走向成功,然後再去把我們的所得所獲分享給我們的爸媽、親人和朋友,幫助他們一起成長,這不是一件更值得去做的更有價值的事情嗎?

另外,我會怪我的天資不夠聰穎。我會想,如果我從小就天賦異稟,能力超群,奧數得一等獎,然後讀書從來都是名列前茅,後來考上一流大學,畢業後進入大公司工作,或者自己創業,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的,然後成為社會精英,那就不會有畢業拿900元工資的情況了,也一定不會讓我工作七八年還感覺如此挫敗。但這也顯然不成立,因為身邊就有很多看似普通的尋常人,有些甚至初中都沒畢業,但他們卻照樣取得了巨大成功。

還有,我還為自己的不成功找了第三個理由——運氣不好,比如為什麼好事情總是落不到我頭上,我也買過彩票,但並沒有中500萬元大獎;我沒有一個好的相貌和機會,可以參加某個選秀節目一炮而紅,或者被星探發現進入演藝圈成為演員、明星;我也沒有像某些擁有特異功能(比如身體具有磁性)的人一樣,靠獨特的機體能力生活。

起先,我的確是這麼想的,可是當我經歷過一些事,慢慢對生活有了一些獨立的判斷和想法之後,我發現曾經的我是多麼的幼稚可笑,竟然為不成功找了那麼多借口。要知道,天資聰穎也不見得就一定會成功,中500萬彩票的事比被狗屎砸中的概率還小,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成功,簡直太過滑稽了,我發現我之前的那些想法不僅愚昧,而且特別無知可笑,因為人就像自然界里的山水一樣,有高低起伏,寬窄不同,而且每個人都有他特有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價值觀念,目標追求,而我把不成功歸咎於外部因素,其實本質上是一種逃避和懦弱無能。

也就是說,對於一個有精神追求的人,所有外在條件的限制都不應該成為阻擋他前行的理由,他的觀念和行動才是決定他是否成功的關鍵。當我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從外界事物中找借口的時候,當我們回到自己身上,靜下心來考慮問題、分析問題的時候,或許更容易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更容易找到還沒有成功的原因,然後總結出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或者改進的地方,從而幫助自己更快接近目標,實現夢想,這種思路和做法或許更有意義。

對於我自己來說,為什麼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成功呢?當我回歸理性,仔細分析這些年我的經歷和現在的處境的時候,我發現有很多。比如,沒有在一個行業堅持做下去,比如沒有在一家公司里干三到五年,因為如果我待的那家公司是一家規模還算大的公司,而且經營狀況一直不錯的話,如果能堅持做幾年,跟著公司的腳步,無論是個人能力的提升還是職務的升遷,都應該會小有成績,至少現在可能已經是主管類級別的了。可是令人遺憾的是,我沒能在任何一家公司「熬」那麼久,當然我為自己找了一大堆理由。

是的,我建議您不要學我這樣輕易跳槽,因為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了。一旦確定一家公司或者行業,最好是一直堅持下去,因為在同一個領域內,通過長期投入,積累的經驗和專業度會形成你很難被取代的競爭力。但有的時候的確沒辦法,比如公司經營遇到困難,資不抵債,老闆發不出工資;再比如因為各種原因被公司解僱;還比如,你對公司的制度、文化、管理等極不認同,無法繼續為公司服務。就像我之前加入的公司中,其中多半都已經解散了,這樣看來我還得慶幸自己能早點離開。

不過,當我繼續深究下去的時候,還發現了一個至今沒成功的原因是——缺乏人生 「引路人」,或者說可能曾經有機會遇上,可是卻輕易放棄了,從而導致錯過了某些可能迎來轉機的重要時刻。這位引路人除了是我們的親人朋友外,還可能是老師、上司、主管等,也可能是一個陌生人的一句話,或者一個故事,一本書等等。總之,它能給我們一些事業或生活上的建議、指引或啟迪,從而幫助我們更快地抵達成功。

(那麼,我們的引路人在哪裡?引路人能對我們的人生起到什麼樣的幫助?如何藉助引路人的力量幫助我們順利走向成功呢?明天繼續!)


推薦閱讀:

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
我做了500例職業諮詢,發現沒取得成就的人都有一個特點
把自身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就能成功,如何看待這個論點?
決定普通人一生是否能成功的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TAG:成功 | 成功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