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早戀」怎麼辦?

「早戀」這個詞我很反對,不知道是誰發明了「早戀」這個詞,害了無數青少年!這裡只是考慮父母的習慣而繼續使用!

青春期階段的主要變化是性意識覺醒,性生理的發育成熟,生物本能使得青春期孩子對異性的關注會增加。青春期對異性的關注增加,出現異性交往增多,滿足內心的本能需要,是極為正常的現象。這種異性交往會出現選擇性,與某幾個或某個異性關係比其他人親近些,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每個人交友都會有親疏關係,青春期的人際交往被異性交往吸引,體現在異性交往有親疏自然正常。即使兩個人之間出現朦朧的情愫關係,其實是一種很美好的感情,青春期的這種朦朧情愫比成人之間的愛情更純真,只要不越過發生性關係這條界線,不影響兩人的學業,父母沒必要去破壞這種情愫!這種朦朧情愫會是成年後很美好的回憶,是在成人世界裡再也無法體會到的!這種朦朧情愫對兩人來說未必就會定義為愛情,如果父母強行把這種關係定義為「早戀」,加以反對,反而可能真的造成不良後果。

關於「早戀」,我對父母的建議是,向孩子明確:一、不能越過發生性關係這條界線;二、不影響學業。做到這兩點,父母就不要對孩子的異性交往過多擔心和干涉。當然,現在孩子比較早熟,有些過分開放的性觀念在青春期孩子群體中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影視文化、網路途徑等傳播的性行為極大的刺激著青少年的荷爾蒙,挑動體內的性衝動,讓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只為體驗和滿足性衝動而發生性關係,沉溺於身體的快感。有些女孩子甚至不愛惜自己的身體,發生「多人性關係」,年紀輕輕就染上性疾病!這其實算不上「早戀」,這樣的行為只為滿足生理衝動!但仍在異性交往的範疇,所以放在「早戀」這裡向父母介紹。

在青春期出現性行為的青少年家庭,絕大多數屬於問題家庭——父母關係存在問題,或是父母教養方式存在問題。這樣的家庭成長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更容易結交不良朋友——學習成績差,不遵守學校紀律,抽煙喝酒,經常出入酒吧、KTV等成人場所。這裡不得不提社會的原因: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成人場所,在很多地方並不會禁止。進出夜店這樣的成人場所,滿足著青少年的」成人感「需求,他們把自己打扮得像成年人,特別是女孩子。但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容易受到性刺激的影響,增加青少年發生性行為的風險,對女孩子來說,更是增加被性侵犯的風險!對於家庭和父母這方面的原因,想要避免孩子過早的性行為,自然只能從父母自身的改變做起!

青春期性行為必須提到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

首先,父母可以培養孩子多些健康的興趣愛好,運動、繪畫、舞蹈、棋藝、攝影……讓孩子在學校生活、學習生活之外,能有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吸引孩子的注意,消耗孩子的精力。不然,孩子精力過剩,自然容易感受到體內的性衝動的慾望——在青春期這個性意識開始覺醒的階段,體內的性能量,就像泄洪的一瞬間,洶湧澎湃。加上現在的影視文化作品、網路等幾乎無處不存在的與性有關的內容,極易激發孩子的性慾望,容易被與性有關的方面吸引,渴望尋求性的滿足。

其次,父母對兒子和女兒的性教育應該有所不同。對兒子的性教育,可以多強調身為」男人「的責任。注意是」男人「而不是」男孩「,用「男人」的稱謂,通過滿足孩子的成人感,給孩子戴頂「高帽子」,激發孩子的責任意識。父母可向孩子傳達,身為男人,對女孩要多些照顧,對待心愛的女孩更要負責任。如果發生了性關係,就意味著要對女孩負責,可他現在並不具備負責的能力,如果真的喜歡一個女孩子,想要和她在一起一輩子,更應該要呵護和照顧好她,先努力讓自己具備照顧她的經濟實力,而不是只顧一時的滿足。對於只為滿足性衝動而與一個女孩發生性關係的行為更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該做的事情!負責任的性行為,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感!

對於女兒的性教育,可以更強調對自身的保護:染上性疾病,甚至是艾滋病對自身身體的傷害;一旦懷孕後對身體、生活、將來等多方面的消極影響;流產對自身的傷害;結束學業,經濟貧窮……當一個未成年的女孩懷孕時,她的生理、社會性、教育和職業發展都明顯的被改變了。很多未成年父親根本不會承認自己為人父親的身份,可是未成年母親卻無法隱藏懷孕的身體表徵,要承受著巨大的社會壓力!未成年少女懷孕,還會對她今後的家庭生活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未成年母親必須面對多重環境和大量發展的挑戰,這使得她們無法注意孩子是否正常發展,也缺乏如何促進孩子最佳發展的知識,而這又是使孩子進入未成年懷孕的惡性循環的基礎(《危機中的青少年》)。父母對女兒的性教育一定要談對孩子的不利影響,促使孩子認識到過早性行為對自己現在及將來的不利影響,不要說著說著就變成「丟人」「讓爸媽沒臉見人」這類話,這隻會讓孩子極為反感,覺得父母心裡只關心他們的名聲,根本不是真正關心自己,可能刺激孩子置自己的身體於不顧,放縱自己!

再者,告知孩子如何使用安全套,如何避孕。很多中國父母很忌諱與孩子交流這方面的知識,覺得告訴孩子了會促使他們去嘗試性行為!

許多性教育計劃和預防艾滋病病毒的教育計劃不僅沒有增加性活動的比率,而且實際上延遲了性交開始的時間,減少了性交頻率,減少了性夥伴的數量,並且增加了避孕方法的使用。因此,實際上減少了無保護的性行為。——《危機中的青少年》

為了避免孩子了解避孕方式而嘗試性行為,父母一定要結合其他的性教育建議。如果結合了這些性教育建議,告知孩子避孕的方式,更可能減少孩子衝動性行為帶來的不良後果。如今人工流產的未成年少女越來越多,性教育是父母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推薦閱讀:

母親覺得談了男朋友就該花男友的錢,我的工資應該省下來匯給家裡,我很為難怎麼辦?
孩子為什麼需要爸爸?
每日學習打卡0——善
成年以後,父親充當了你生命中什麼樣的角色?
千言萬語,不如一個擁抱。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