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四課:關注時間和複利

時間

李開復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一生可以說是用時間來換取才華,才華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少。如果一天天過去,時間少了,才華卻沒有增加,那就是虛度了光陰」。

時間是最重要的資產,管理時間資產,是理財中最重要的一課。

人類的追求,歸結起來,只有兩種。一是對空間的追求,二是對時間的追求。

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人理解的財富是以空間形態存在的,比如房子、車子、金銀首飾、紙幣、藝術品等,但他們沒有理解這些財富之所以有價值的核心原因,沒有去探尋財富載體的時間含義,這也就必然導致大部分的人「為財所困」。

當然,財富最終的具體表現需要空間載體去承載,但空間並不是產生財富價值的原因,時間才是價值的源泉。我們要用有限的時間去換取更多的資產。

窮人和富人的核心差別是什麼?

富人單位時間創造的價值比窮人要高很多;富人用於創造財富的時間很多,或曾經用於創造財富的時間很多,他們可能一天用12個小時甚至16個小時創造財富。

窮人看上去每天上班8小時,實際上只有4小時或更少的時間在創造價值。

當富人貼近了遊戲資源、能夠影響或制定遊戲規則時,他們就能夠無償佔有或低成本佔有別人創造財富的時間。

請記住,你的時間是最有價值的,一定要好好使用。

比如,你可以將時間花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如果面對沒有興趣的事情,你可能會花掉40%的時間,但只能產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感興趣的事情,你可能會花100%的時間而獲得200%的效果。

比如,你可以利用好時間的二八法則。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托調查發現,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在社會中存在各種不平等的現象,由此產生了「二八法則」。這同樣合適於時間管理,與其花時間去鑽研一個領域的80%,不如花時間去鑽研多個領域中20%的精華,實現時間效能最大化。

複利

談到複利,不得不提一個人: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白手起家,在26歲已經實現財務自由。26歲,許多人在讀博士,許多人遇到擇業的問題,許多人在研究自己的職業生涯,許多人在猶豫是不是要創業,還有許多人甚至在啃老,尚未實現經濟獨立。

巴菲特在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賺錢的原理:複利。

注意是原理,而不是道理。你為什麼聽了那麼多大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原因之一是你有問題,原因之二是你聽的是道理而不是原理。大道理是空的,而原理則是事物的本質。

巴菲特在6歲開始擁有第一份工作,10歲之前已經幹了5份工作。他從小就有了一個想法,「錢可以讓我獨立,然後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為自己工作,我不想讓別人主導我。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個想法,在他此後的一生中都沒變過。

複利法則在巴菲特看來就像滾雪球,「你要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你會以為巴菲特同學是神童?但你可能不知道他為了研究賭馬,會把圖書館裡幾百本有關賭馬的書都借回來研究。多年以來,他經常去市區的圖書館,查看每一本可能與股票和投資有關的書。重要的書他讀了3遍,有些被他認為是技術聖經的書,他會一口氣讀完。他從兒童時期形成大量閱讀習慣,給他帶來一個個影響人生的髮型和好運。

巴菲特的複利不是憑運氣和天賦得來的,而是他花了大量時間去積累知識,換取資產來實現的。

複利有三個最基本要素:基數、增長率、時間。

複利最奇妙之處在於時間因素,如果10萬元年複合增長率30%十年後只有138萬,在深圳還遠遠不夠買一套房子,但50年的增長會變成498億元,足以買下一家上市公司。

基數是最不重要的因素,時間基本每個人都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增長率。這裡不是指一味追求高增長率,而是一個穩定的增長率。巴菲特說過:「投資的第一條原則就是不要虧損,第二條就是要永遠記住第一條。

年輕的我們完全不用著急,學好理財知識,提高財商,培養一個能實現投資穩定增長的能力,總有一天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推薦閱讀:

今年已漲10%,我還該不該買港股?
你圖人家的高利息,人家圖的是你的本金!
P2P欲孽|和平台道德對賭,輸的永遠是投資人
壹周志識 | 換個角度談談「房價」
底就是底,另談樂視

TAG:理財 | 富人 | 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