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即是全,全即是一

約翰福音第一章第一節:太初有道, 道與神同在, 道就是神。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佛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太一論說,人要回憶神聖的起源。

人為什麼要誕生於世?"我"為何要出現?

人有了"我"之後就想尋找真理,這就是人生的主線任務。

但如角色扮演類的網路遊戲一樣,有些玩家不愛做主線任務,喜歡自己找樂趣,自由度高的網遊是可以的,人生就是高自由度的遊戲,自己想玩的,這就是每個人活著的哲理,也是他們一生的真理。

他們有不同的信仰,目的都是尋求主觀世界中,客觀的真理。因為人類本身無法認知客觀的存在,由發現到"我"的存在,由"我"的視角開始,看的只是主觀的世界,面對與別人的摩擦,不同價值觀的碰撞時,就想尋求最客觀的事實,就是所謂『講道理。 』

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道德標準,認定了自己的對與錯,非黑即白的判斷,讓人與人之間總沒法達至共識。

然而世界從不存在對與錯,好與壞,那都是來源自區別。就道家兩儀符號,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兩者走來並存不對方,善惡不是人類所想的。

太一論說區別,因太一就是虛無,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所以不斷去分裂,再回望。分裂的時候,有善惡之分嗎? 只是不斷分裂出自己的分身。

有一本基督教的異端書籍,叫『與神對話』,內容的上帝就是太一論的創主,教義上與傳統基督教有所區別,不過非常接近太極生兩儀的說法。

在沃爾夫假說中提到,語言影響觀感,影響思考,萬物的起源本因識別,由人類,到男人,女人,再細分不同的年紀,職業,身份,地位。

然而."我"與"你"真是獨立個體嗎?我不可以是你嗎? 站在別人的角度,就是共享意識的關鍵

一即是全,全即是一,在日本動畫中使用過這一句,當中主角的解釋是-

「全」即是一切事物的總和。眾多微小的「一」構成了整體的「全」。這個總和就是宇宙,亦即是世界、真理、神……它們都是同一個東西,只不過擁有不同名稱吧了。因此,傷疤人哥哥提到「正能量的情緒聚集在一起,世界就會充滿正能量;如果負能量的情緒聚集在一起,世界就會充滿負能量。」世界是所有人類的整體。個體整體呈現什麼,世界就變成怎樣。

因為世界就是大海,每個人的靈魂意識就是水,肉體是杯,裝起了之後,每杯水就個別的發展,誕生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些被放到沼澤地帶,有些則在山區什麼的。

所以每個人在出生一段時間,有了"我"之後,就被環境影響了,成為了不同的水,肉體是一個杯,肉體的各種需要,構成了這個區別之杯,要滿足肉體的需要,就如被加了其他東西的一杯清水,根據其經歷,環境,知識水平,生活圈子等個人因素而活在主觀的世界中。就是活在杯中世界。

兩個水杯遇上了,如價值觀不同,也就是水質也相距很大,碰杯也許就會碰碎了雙方。

污染程度接近的水合在一起,就會碰碎那些清水,污染那些清水。所以負能量大的地區,在那生活,是辛苦的,比如香港。那些水都到沼澤停留,不流到大海了。

世界是一元的,沒有對與錯,沒有好與壞,也沒有所謂有恥與無恥。一樣都是污水,無恥只是保持自我的方式。清水亦沒有恥可言。所以,那是不存在的。

佛家有一個故事,有人問禪師,他打坐時像什麼? 禪師說他像一尊佛,所以他滿心高興。然後他說禪師打坐時像大便,禪師也是一笑。心理學上有投影效應,自己想的就投影在別人身上,那人心裡像大便,才會想像別人是大便。禪師心裡平靜同佛,才看見什麼都是佛。與主所說的梁木與刺有異曲同工之效。

主角在開始時的解釋,是開端。他用食物鏈去解釋,世界是全,"我"是一,世界由眾多微少的一組成,他不去吃小動物就無法生存,這是一即是全的弱肉強食解法,那沒有錯誤,只是不夠完善。所以他們只是開始理解,並要踏上尋求真理之路。就是他們懂得自己在沼澤,尋求回到大海的路。

這就是鍊金術

『一即是全,全即是一』。一是起源,全是終結也是一。物質的構成,理解,分解再組合,就是知道物件的由來,組成,理解他們的構造,再分解他們,重新組合。這個動作照理髮生了核裂變與核聚變,但動畫中卻不需要,那個煉成動作,如求神一樣,就是想表達出,透過非現代科學方式,去轉化物質。在量子力學中證實了波粒二象性,要把物質轉化,未必需要那麼誇張的核反應。

意識是量子態,量子是疊加態,在杯中的你,同時也是清澈大海中的一部份,這大海就是全,溶和了所有一,有神這個聖潔的水沖淡一切。這是高維空間,是家鄉,有人稱作天堂,有人稱作西方極樂,有人稱作阿卡西紀錄,有人稱作虛無。是否回到這個起源與終點,就看人自己能否打破區別心。這不是死後才回去,而是原本就在那兒。

你選擇做哪邊的你,是由你的思考模式所決定的。是量子糾纏的A與B兩點。選擇了回到大海,那另一邊的區別心也會慢慢溶解,因為知道了"我"就是"你"。用自己的清水,去沖淡別人的污濁,自己不夠清澈,就回到大海被潔凈,再來回沖淡別人。其實那不是別人,也是自己,只是替自己洗白白。這就是世界所需的正能量。

吟遊詩人:裝逼是正能量的核動力源?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世界區別出萬物而複雜,所以是多元的,但區別之前的世界本是一元的,怎麼說也不會是二元的,這是撒旦想要做的事,與神平等,成為二元,然而魔鬼就是杯蓋,防止人類回到大海尋求神,亦防止兩杯水有交流,阻隔兩人,阻隔兩杯水,加重區別心,罪就因此而生。

基督宗教說要愛別人,愛敵人,不計較,因為全部本為一體。被魔鬼阻隔了,人與人之間就互相猜疑,出現很多摩擦,就算是家人,情人,也會因經歷不同,知識水平不同,有不同的思考模式,不同的價值觀,兩者碰撞,兩水被魔鬼的杯蓋阻隔了,持續下去,只會碰碎對方。

那必需其中一方,除去自己的杯蓋,再去衝掉對方的杯蓋。主說,為何只見弟兄眼中的刺,卻不見自己眼中的梁木呢? 二千多年前,主就道出了真理。

『愛』這就是回到一的真理,人其實不太懂愛,是容易動搖的,就算家人,情人,口中說愛,也是有區別心的存在,愛被當是一個字詞吧了。由奇在迷戀的時候,就被情緒控制了,愛到如何又如何,感覺過了,情緒平復了,那都不是一回事。哪有永恆的愛? 除了神。

也就是所謂的全善,只有神是全善。善與惡不是對立的,因為是一元的。人是一杯水,那水有多少善,有多少惡,每個人,每杯水都不同。 100個人之中只有一個是好人,那其他99個不會認為自己是壞人,只是利已,自私了一點,正常的。你說你是好人,那就人人為我吧,要求是無盡的,是在消耗善,是在根據善的程度去為人,那唯一的好人,要其他不知道的人知道什麼才叫好,就只能完全沒有自己,沒有"我",不去滿足自己的需要,只為別人,那個人叫耶穌。在世的唯一資產就是身穿的一套白袍。

亞當犯了錯,有了區別心這個原罪。吃了禁果不是食霸王餐的罪,而是產生了區別心,就與環境-父,與別人-夏娃有區別,才需要衣服。及後世代,一直去區別,就出現摩擦,碰撞,從而生出不同的所謂惡。也就是惡本來不存在的。惡是善的不存在,沒有善,剩下的,叫做惡,但惡本身是不存在。所以世界不是二元對立的,是區別心,讓自己與自己對立。

其實世界只有一個真理,那就是一。就是這個真理不斷區別出其他道理,宇宙的定律,也就是一,星系的運轉與粒子的運轉相似,物理學家就是去找尋世界運轉的定律,由牛頓的絕對空間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到霍金把哥本哈根派的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結合。

科學界不是向前,而是一直在回溯,尋求起源,尋求本來存在的真理。就如氧氣只是被科學界定義的名稱,在發現人類要呼吸的東西叫氧氣之前,人類早就在呼吸這個東西了。

識別,也就是創造,創造,也是回憶本存的事物。在太一論中,人類是早就知曉天下事,只是忘記了,在世是為了回憶,為了將這些知識變為經驗。

有一個叫阿卡西記錄的東西,相傳哪個地方已儲存了宇宙的奇妙,包括了過去,現在,未來的所有知識,要透過想像力去開啟它,愛因斯坦,特斯拉等超級天才,就是能讀取其中紀錄的人。

當然,不是讀取到全部,因為愛因斯坦在面對量子糾纏情況也出了錯。

我們的靈魂意識是量子態的,同時存在於大海與現世,回到大海,也是意識共享態,嘗試在別人的角度去看,會發覺煩心的事,讓自己憤怒的事,是不存在的。肉體的需要,讓人總有一點區別心,在荒島人食人的情況,在禁室只有最後一件食物,你會把它給愛人嗎?

面對生死的情況,你選擇自己死還是愛人死? 這情況要到那時候才知道,而我遇過一次,在地鐵中,見到一大群乘客,尖叫著,逃跑似的,衝過來,當下的情況,讓我心生一個念頭:『趕快跑!』

這時候,女朋友在身邊,你跑得比她快還是比她慢呢?我選擇在背後墊底,因為留下來的,才是最傷心的,我不眷戀在世,不再體貼肉體的求生需要,在背後推著她跑,最後原來是虛驚一場。

這件事讓我了解到自己。一般人是沒有意識變化狀態的,這狀態就是能安居家中,真實地體會到在特別情況下所會遇到的事。人的意識是環境的器皿,這狀態就是更改自己能意識到的環境,就如特斯拉可以想像機械在運作時會遇到的問題,在自己的腦海中進行了實物實驗。

一般人透過想像就只會出現很多奇怪的情況,比如被害妄想。那些天才的肉體大腦,是透過其意識思想改變過,也就是白質連結不同,愛因斯坦的大腦切片明顯見到他的白質數量比一般人多。

用他的DNA去複製他也未必得到同樣的大腦,因為大腦的白質連結是透過意識想法去改變,是思維模式的不同。曹操的強因環境,他的強遺傳不了兒子。

也就是杯中的水改變了杯,那杯只是器具。靈魂不被時空局限,能在大海與現世之間遊走,在現世沒有改變想法,沒有改變連結,那他就會沖不破杯蓋,被情緒所控制,區別心只會越來越大,戰爭,就是這樣出現。兩國之間為了人民的肉體需要爭奪資源,所以要戰爭,兩國之間如沒有區別心,共享,齊心去找尋更多的,那會有戰爭嗎?

人性不是好與壞之分,而只是器皿,環境太多污水,那他就不清澈了。馬克思說,政府要製造一個不會引發出惡的環境,就是滿足他們的需要,不會互相爭奪。

烏托邦的建立,礙於區別心,區別心生所謂獨立思想,寧願做一些不附效率的事,也要去做,自由的旗號是源自區別。除非每個人都明白『一即是全,全即是一』的道理,懂得完全站於別人的角度,那就能看到"你"。那就沒有區別心,資本主義也會慢慢打破。

人工智慧的出現,就是去滿足人的肉體需要,肉體需要被滿足了,就去追求精神的層次,打破區別心.或只需減底區別心,那時候才會有真正的烏托邦。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
黑格爾:物質自身在靈魂中沒有任何真理
真理存不存在?
名言反思 謊言重複一千遍就變了真理
至上真理!人什麼都不是,人就是一隻空瓶子

TAG:真理 | 哲學 | 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