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你準備好了嗎?看看國外老年人如何養老

一、資金來源

國外老年人的養老資金來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國家養老金、自身的積蓄和財產性收入、社會捐贈和救助。

國家養老金制度是發達國家普通百姓的主要養老資金來源。目前,絕大多數國家的養老金制度實行的是待遇確定型和現收現付籌資模式,資金來源主要是國家的稅收收入,從僱主及僱員的工薪稅收中取得資金,再加上每年資金的市場運營收益納入養老金的賬戶支出。

二、發展趨勢

國外養老呈現居家養老和社區服務相結合的發展趨勢,居家和社會化服務的有機結合,使老年人既能繼續留在熟悉的環境中,又能得到適當的生活和精神照顧,免除後顧之憂。

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接受居家養老服務的老年人的比例在80%左右。該種模式適合子女無暇照顧,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願意離開原有熟悉環境的老年人。依託社區服務的居家養老融合了傳統的家庭養老和集中院舍養老之長,在享受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專業服務的同時,不必使老年人脫離原有的居住環境和社會關係,也方便子女在閑暇時照顧老人,老人的情感需求能夠得到充分滿足,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同時,居家養老能夠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區的資源,使養老成本大大降低。目前,居家養老已經成為歐美等發達國家老年人養老的主要方式。

三、國外養老方式分享

美國:成熟體系成就社區養老

美國養老主要為老年公寓半托式養老機構和社區互助的居家養老,老人真正進入養老機構的只有20%左右,其他主要以家庭養老為主。目前,美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全面的養老居住建築和服務設施類型,全面覆蓋身體狀況從健康到虛弱,生活自理程度從獨立居家生活到需要輔助生活的各階段老年人。根據個體情況,老人可以選擇活躍老人社區、獨立生活社區、協助生活機構/社區、專業理療養老院等。有的社區為老人提供了多種可參與的活動內容,形成上百個由社區居民自行運營的俱樂部和活動項目,使老人老有所樂。

養老中心的經費是主辦者向美國聯邦政府申請,經審查合格後聯邦政府給予一定的資助,同時,中心可以接受社會的捐贈,這種捐贈經聯邦稅務局按程序核定無誤後可以在稅前列支。至於收費,沒有具體的標準,完全是按每個托保人的經濟狀況而定。

美國養老社區機構作為一個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是在法律上有一套鼓勵、監督機制,以保證養老機構的高質量服務。該鼓勵監督機制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套完整和不斷發展的評估體系,和相對獨立的監察員體制。

英國:在「老年宜居城市」倡導社區照顧

英國出現了一些「老年宜居城市」,如貝克斯希爾、海斯汀、伊斯特邦等,這些度假城市風景如畫,吸引退休的老年人紛紛遷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齡人口已佔20%—50%。面對日益龐大的老年人群及已經形成的「老年宜居城市」,英國政府採用了「社區照顧」的模式。

社區照顧,是指在社區中由社區各類人士合作,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照顧,以求在社區環境中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質。這裡「有需要的人士」,涵蓋的面非常廣,主要是指老弱病殘者及兒童。目前,社區照顧被廣泛應用於英國社會服務的各個領域。雖然英國社區照顧的對象並非僅僅是老年人,但是,在養老問題上最能體現其特色。就老年人而言,社區照顧已成為區別於傳統養老的一種新型模式。英國有關社區照顧的法令明確指出,要在社區內對老年人提供服務和供養,以便他們儘可能過上獨立的生活。其目標是在他們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環境中受到幫助。

日本:商業養老院注重個性化,介護保險服務居家養老

日本商業養老院注重個性化,日本政府將養老設施分為多種類型,包括短期居住型、長期居住型、療養型、健康恢復型等,其中政府在全國建設了約3100處健康恢復型養老設施和約3700處老年療養醫療設施。此外,不少企業建設個性化的商業養老院。看護型養老院主要供身體不便和患病老人入住,由養老院下屬團隊為入住者提供看護服務。住宅型養老院供身體狀況正常的老人居住,當老人需要看護服務時,企業提供臨時看護服務。健康型養老院類似賓館,院方只負責打理老年人的日常家務。在日本,上述種類的商業養老院數量已超過2000家。

日本從2000年開始實施介護保險制度,介護服務從大的方面可以分為居家介護服務和設施介護服務(「設施」類似於養老院)兩種形式,從申請程序、認定標準到監管機制都有一整套體系。其中,居家介護服務包括上門訪問,居家療養管理指導,福利用具的租借等。設施介護服務有10餘種,其中特別養護老年公寓、老人保健設施、介護療養型老人設施這3種可以用介護保險。這些設施里,老人只需負擔10%的介護服務費用。

瑞典:居家養老漸成主流

瑞典目前主要有三種形式,即居家養老、養老院養老和老人公寓養老。在瑞典,在養老院養老的一般是基本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雖然養老院硬體設施一應俱全,而且從吃飯到洗澡都有人照料,但由於缺少人情味,瑞典老人不到萬不得已一般是不會住進養老院的。公寓養老是上世紀70年代在瑞典興起的一種養老形式,類似於國內小型的干休所。不過,近年來,老人公寓養老已不再時興,一些老人公寓被逐漸改造為普通公寓。瑞典政府目前大力推行的是更具人性化的居家養老形式,爭取讓所有的人在退休後儘可能地繼續在自己原來的住宅里安度晚年。主管老人社會福利事務的部門,會根據老人需要,提供包括個人衛生、安全警報、看護、送飯、陪同散步等在內的全天候服務。

德國:老年之家催熱互助養老

進入「專業護理老人院」是德國老人的普遍選擇,這些養老院擁有世界一流的硬體設備和人員管理方式。德國政府推出護理支持金、護理假等,以便人們協調好事業與家庭的關係。德國政府從加強諮詢、資助無障礙房屋改造、鼓勵鄰裡間互助、支持老人合租房屋享受居家護理、注重護理人員培訓等多方面著手,幫助老年人安享晚年。德國近年來興起了一種名為「老年之家」的互助養老方式。在「老年之家」中,成員共同分擔家務,互相幫助,一起參加社會活動。

德國一些社會團體和地方政府探索出了包括「多代屋」在內的多種互助養老模式。這種方式不僅有助於開發老年人潛力,還有助於促進代際交流。如里德林根的「樂齡合作社」,不僅老年人可以加入,年輕人也可以加入進來。參加者可以選擇小時工資,也可以把服務小時存入合作社,用以日後獲得同樣時間的免費服務。這種做法既鼓勵老人互助和自立,也吸引了年輕人參與其中,通過服務老人為自己未來的養老做準備。

澳洲:護理分等級,費用不算貴

澳洲對養老院的補貼數額很大,因此對養老院採取准入制——環境、房間、設施、註冊護士、洗澡間、膳食等等各項都必須達到具體的要求。進入養老院的病人也有準入制,首先必須通過Aged Care Assessment(長者照顧評估組)的評估,在此評估中,確定你是Low/moderate/high/extra high care(低/中/高/特別護理),針對不同的水平,會有不同的看護模式。澳洲現行的養老金制度開始實行於1992年,得益於納稅人。

法國:養老院費用高於月均稅後收入

西方國家的文化和中國有很大的差異,西方國家的老人在退休之後,只要他們有自主的生活能力,一般不會選擇和兒女居住。在法國也是這樣。當然,如果在失去一方配偶時,老人和孩子可以互相達成共識,怎樣進行對老人的贍養。一旦老人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時,有幾種選擇方式,一種,子女可以請專業陪護去家裡照顧老人,第二種就是在老人自己同意的情況下,住進養老院。另外有一種特殊情況,比如老人突然中風或者突發疾病後,醫院的醫生會通過對老人病情的考慮,直接送往老人院,因為在那裡有更專業的照顧。

加拿大:鼓勵私營老年公寓或養老院的設立

加拿大是個高福利養老的國家,他們養老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加拿大養老金計劃,簡稱CPP;老年保障金,簡稱OAS;個人方面的積蓄,投資回報和個人儲蓄養老計劃,簡稱RRSP。

除了養老金計劃之外,加拿大政府籌資興建的老年公寓或老年社區,也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加拿大老年公寓大部分都是一家一戶的戶型,租金約為住客總收入的30%。凡59歲以上能夠自理的老人,都有資格向所在省、市政府的Housing Connection機構提交申請。對於不能自理的殘疾人,政府會另外提供護理院,這些護理會一般都是由公立醫院進行操作管理,也是一人一單室,食宿條件非常好。儘管政府提供的老年公寓一直在擴建,且費用低廉,但由於人口老齡化嚴重,很多老人需要等候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入住,為此,政府非常鼓勵更多私營老年公寓或養老院的設立。

四、國外養老模式和經驗為我國提供借鑒

國外的養老模式和經驗為我國提供了很多可資借鑒之處:一是我國基本屬於「現收現付」式的養老金籌資模式,目前一些地區已經出現入不敷出、空賬運行的局面,應當儘早改革完善,並進一步擴大國家社會保障基金的規模。二是家庭養老雖然已經難以為繼,但居家養老仍應作為優先發展方向,關鍵是要把與之配套的社會化服務儘快發展起來。三是把針對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的全托式養老院作為一項社會福利政策,按照「政府兜底保基本、社會優質走高端」的原則,儘快發展起來,以解決家庭和社會的後顧之憂,也是我國計劃生育國策後續應有的配套政策。四是養老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全球的問題,其中蘊含著巨大商機,應當搶抓商機、發展產業,在服務好國內的同時,參與國際競爭,輸出中國特色的產品和服務。


推薦閱讀: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海外華人既不入籍,又不海歸?
為什麼國外只認可道教是中國的「國教」?
破解奈及利亞騙局
震驚!各國出現為中國人「量身打造」的假貨
雙十一, 外國人也買的很開心!

TAG:養老 | 老年 | 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