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與空間》讀書筆記

這本書算得上是真誠的文字,也有一些乾貨。遺憾的是系統不足,車軲轆話有餘。我在這裡儘可能的把相似的要點融匯,並以粗體記錄我個人的看法。下劃線文字則代表現實中的例子。

  • [創造公共空間避免消極空間的原因]:其一,購物、園藝包括我想出門看書多數只是借口。人作為社會性動物是要出門尋找社交和「激情」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應當提供優質且充足的公共空間來滿足這一隱性需求。老頭說要去園藝,他只不過是想在戶外呆一呆,而園藝本身也給了老頭事兒可做。所以好的優質空間要讓人有事(用餐、看書之類)可做,願意停留。其二,街道的繁華會降低惡性事件的產生幾率,凋敝的社區將會引起惡性循環。
  • 戶外活動分為[必要]、[自發]、[社會性]活動三種。公共空間的提升可以讓人們更享受必要活動,大大激發自發活動,而自發活動的提升又會引發更多的社會性活動。社會性活動中,被動式接觸(共處一個空間、眼神交流、聽到彼此的聲音)作為最弱的一種,是發展出更親密關係的必經之路。理想的公共空間使人聚集,即是製造大量被動式接觸的必要場所。公共空間的削弱不會對必要活動造成致命打擊,然而自發活動及社會性活動就會隨之消失殆盡。同樣的一條街道當車行量不可避免增大時,人們就避免在街頭消遣,鄰里之間交流變少,人們便更傾向於在家休息
  • [人被人吸引]。這也是為什麼咖啡廳能看見室外活動的桌椅相對更受歡迎。吸引人的是活動。這是為什麼施工中的工地或是街頭畫家會帶來一些圍觀,而空著的工地或是路邊的隨便一幅畫帶不來這樣的效果。所以一個好的空間會引起活動的開始,而活動又會吸引出更多的活動。反之在現代大都市環境一惡化就會產生惡性循環,最後令人避而遠之。
  • 一個地域群體對於公共活動的愛好與其[傳統]關係不大。當歷史上不重視公共交流的哥本哈根的公共空間得到加強,當地公共活動的提升立竿見影。
  • [大而無當]且缺乏設計的公共空間就是垃圾。而通過建築物和功能設施的布局即可創造[緊湊合適]的公共空間以及儘可能短捷的公共交通,由此人和活動才聚集起來。當代建築師總傾向於在不確定尺寸時把尺度放大,結果總是搞出很多大而無當的空間。威尼斯的街大多只有3m寬。在吞吐量沒有問題的情況下相對狹小的道路允許通過者輕鬆掌握周邊情況,同時欣賞兩邊商鋪,是為舒服。
  • 悲哀的[歷史]:中世紀的城市作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結果而非目的,是上百上千年內一點點生成一點點調整出來的,而其對公共互動的增益在今天依然有效;文藝復興後規劃師這種職業出現,然而全城皆為14m寬道路和巨大的幾何平面廣場這類事情印證了有些管事兒的就是一幫平面設計師;柯老師帶來的現代主義很好的利用了新知識與科學,強調了日晒、排水、通風等的重要性,然而其類卻醉心於功能分離或是擠壓住宅留出大量草坪的構想而使街道消失。一望無際的草坪不會像諸君效果圖上那樣站滿了小人兒啊老師!時至今日,柯老師的構想因為滿足資本需求和政府規劃,在某種程度上居然成了常態。加上互聯網的興起等因素,人們常去的公共空間似乎變得很少且集中起來,如購物中心等。這個鍋設計師還真的不背。仔細想想文章封面的那個空間,有機會再看一遍星爺鏡頭下的豬籠城寨,這不就是建築師夢寐以求的鄰里一家,充滿交流,遍地都是公共空間?為什麼?人家不是高層、廁所公共、外廊炒菜、廣場打水、全寨無Wi-Fi。當代住戶能保證這物質水準生活方式,設計師分分鐘給你拉出來一座豬籠城寨。所以威尼斯氛圍雖好,要複製請您首先將方圓十里機動車給咱禁行嘍。
  • 插播:書看到一半我就找出了愛在羅馬和午夜巴黎大致快進了一下,想看看鏡頭後的這兩座城市。羅馬是真的偉大,他的每一個街道每一個廣場都是那麼的令人感到沁人心脾恰到好處。我總結了下,一是一些社會背景比如人口就那麼多不會有容量壓力,二是前文說過的城市一點點生長起來,且由技術的缺乏給城市表情上了一個硬限制,不會像剛混產生後的建築長得千姿百態雜亂無章,三是義大利人對生活的慵懶態度也反映在他們的城市面貌上,倘若米蘭的市長是個中國人或居民都是紐約人,這城市的氣質也會遭受一定程度的中和。四是由於米蘭或者更極端的威尼斯就是一個步行城市,街頭生活就會因此而興起。至於巴黎,主觀上反倒不如米蘭吸引我。巴黎精緻,和諧,但少了一點兒人情味。它的精緻源於奧斯曼對於單體建築形式的苛刻要求,其效果不得不說立竿見影。但正是這種要求連同巴黎人不同於米蘭人的性格特點使得巴黎不具有米蘭那種有機的氛圍。當代的城市很難達到以上兩地的高度。資本運作,人口多寡,建造技術等等等等都是阻礙。
  • 對威尼斯的模仿:機動車在進入城市或住宅區之前即停下,而後在鄰里單位中步行50-150m,使得[純步行]生活區(公共客廳)再次產生,而每次出門走向汽車的過程為公共行為帶來可能性,這段行走總能令人期待。或是限制汽車的逗留和行進,在特定區域內小汽車是「客人」。
  • 如果能通過對城市和住宅區進行理想的戶外設計,就不用為了使建築物更「迷人」而製造耗資巨大而牽強的戲劇效果。長遠來看,[理想的戶外空間比矯揉造作且投資巨大的建築]更引人入勝。
  • 不可否認在物質環境建設上,建築規劃的好或壞是可以將公共互動促進或扼殺,但設計還是有[局限性]的。公共互動的根源在於不同人擁有共同的趣味、問題或經歷。從這裡開始我開始欣賞作者的真誠。有多少「建築家」們要用自己戰無不勝的專業本領「懸壺濟世」,我謝謝你們,也祝你們成功。
  • 好的物質結構(規劃設計)應該在視覺和功能上反應[社會結構],這也是為什麼在工作室空想的設計師總是被現實踢屁股,而樂於從業主們聽取意見的設計師總能設計出真正好用的環境。那些切實在此處掙扎過,對著未來的生活有著真實憧憬的人能給善於傾聽的設計師們帶來極大靈感。我的真實感受是在我用自己「天馬行空」的設計概念折磨自己時(作為半個藝術生,我卻是一個極端的實用主義者),小業主們一兩句請求就能把整個項目帶活。
  • 很多城市的公共空間出現了[斷層],小的只有陽台客廳,大的直接到了購物廣場。如果能把住戶進行組團以及採用其他組織方式,則就會出現多層次的公共空間。在中等公共空間的用戶則也可有擁屬感和安全感(比如允許孩子在小區里玩)。
  • 誇張龐大的標示是為了迎合快速的受眾(車行),而對於慢速的受眾(人行)這種[尺度]就顯得莫名其妙了。
  • 激發室外空間生活要增加活動人數,也要[延長停留時間]。
  • 立面長訪客少的大型建築可有效疏散人群,而立面窄訪客多的街頭則能聚集人群。所以銀行、大型辦公或是加油站這種[冷漠巨獸]一旦落地,城市的公共性就產生了缺口。這也是為什麼電影院這種大傢伙的入口要藏在樓上而不是直愣愣地擺在街邊。
  • 避免無謂的[高差變化]。試圖將活動抬高或是下沉通常就是找死。我還挺喜歡下沉廣場的。我想書中針對的是同一公共空間,比如下沉廣場中不要再有高差。
  • 要分析什麼是允許[視線]通達的(臨街書店咖啡),什麼是不能的(工廠、教室),什麼是可以用設計找到平衡點的(能看到公共空間的老人房反之卻不能)。
  • 好的[人行道]要尺度宜人,鋪裝合適,避免高差(實在不行就小梯段斜坡最好),蜿蜒一點,卻是捷徑。都是500m限額,注意以上要點可以在心理上使人喜歡這點兒步行距離。蜿蜒也可以指在親切尺度的幾百米中間插入三兩大尺度的光場,對比要給足,這樣人就會覺得長步行不過是一節一節的。
  • 對於大空間人是不願意向其中心移動的,而[溜邊]走(有人特地在這裡搞出半廊子的形式)讓人更有依靠建築物的安全感、遮風避雨以及欣賞大空間的角度。此現象同樣可應用於駐足。無論是廣場,還是森林/海灘/樹叢,人出於本能都喜歡靠著邊緣觀察內部。而在設計中邊緣活了整個空間就活了。同樣由於人類這種原始本能,令人駐足的地方可以有避免人出於眾目睽睽之下的庇護(建築凹部/後退入口/門廊等),或是戶外的支持物(可依託的柱子/戶外傢具等)。否則人的本能會阻止人進入空曠的空間休憩。所以最好的停留處是不規則的建築外立面加上各式各樣的支持物。這就是我喜歡的那種乾貨,好的空間背後應該是有心理生理學支撐的。人對空間質量的判斷必須是直覺,而直覺即本能。
  • 人和觀景對象或事車行道可以有[高差],坎波廣場這種邊緣高廣場低就是一石二鳥的設計。
  • [座位的布置]與駐足處類似,還是要靠牆或事在轉角,根本還是在於給人的背部方向以保護並提供更廣闊視野,否則看似美觀的擺在廳或廣場中間的座椅就是浪費。此外,要以輔助座位(台階/矮牆/箱子/噴泉,威尼斯整個城市都是可以坐的!)結合普通座位來做。一是輔助座位有時候能帶來特殊的放鬆效果,二是大量的普通座位一旦空置,很不好看。此外,為了老年人也許100m就需要布置一個休憩點。而具體來講,凳子的布置也可以令對話更可能產生,比如飛機的做法就不利,而成角度的凳子就有效。
  • 因地制宜考慮[天氣]因素(溫度、風速、日照等)。如低層住宅允許風緩慢通過,而高層對風的阻攔對當地微氣候的影響是致命的。
  • [柔性邊界]:對於住宅來說,最優是帶前院或門廊的底層組團住宅,也可帶一個更私密的後院(怦然心動同款),次之是房子門口只能停車的(絕命毒師同款),最次就是最廣泛的高層獨戶住宅。如果高層是不能改變的,那就把模糊的空間定義,清晰的分配給對應用戶,以期被很好的使用。怎麼把美好的原型(前後院)和令人沮喪的現實條件(高層)經濟的結合起來,是個有挑戰的任務。
  • 數據:親密距離 0-450 /個人距離 450-1300 /社會距離 1300-3750 /公共距離 3750+,觀看活動(理想城市最大尺度)110m,看清臉(公共空間舒適尺度)25m。

自學建築起,我也聽了他人嘮叨了五六年的「塑造公共空間」。這個觀念怕早就變成建築界的政治正確了。說老實話我不大喜歡樓下那個以本書標準完全達標的小廣場。老太太們鬥起舞來,幸福是她們的,我什麼都沒有。


推薦閱讀:

【步步每月指南】2月國外最佳旅行地 | 抓住冬天的尾巴,大聲說:「溫泉,I'm coming!」
有哪些可以讓人的心智變得成熟的電影?
遭遇惡劣的廁所,是怎樣的體驗?
你這戀愛,談的挺像廢品回收站的
李佳航個人生活?

TAG:建築 | 設計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