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如何正確添加嬰兒輔食?

配圖:momo 6個月

寶寶出生後只需要吃母乳或配方奶,但是隨著身體機能的日漸成熟,差不多6個月時就應該引入固體食物,也就是輔食啦。新手媽媽一定對添加輔食充滿了疑問,什麼時候添加輔食?輔食應該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今天就來聊聊有關輔食的話題吧。

什麼時候開始添加輔食?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輔食餵養期是從6月齡至24月齡,也就是說嬰兒應該從6個月開始攝入輔食。

忌過早

千萬不要給未滿4個月的嬰兒吃奶以外的食物,因為過早添加輔食寶寶的消化系統還難以處理固體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研究發現如果寶寶過早添加輔食,反而可能會延長接受輔食的時間。最重要的是過早添加輔食更容易引起食物過敏。

momo在3個多月時,娘家的鄰居老人來家裡玩的時候就提出應該讓寶寶早點吃點粥,所謂的讓米粒卡卡喉嚨,以後才會吃;後來momo添加輔食後由於吃的很少,也不太愛吃,那些老人又說就是因為我當初沒有早點給他吃。對於這些民間育兒方法我嘗試去解釋過,但是他們只會認為你是新手媽媽不懂,所以之後遇到這種我也不多做解釋了,只能心裡呵呵噠+翻個大白眼就算了。

忌過晚

也不要過晚給嬰兒添加輔食,有些父母擔心寶寶消化不了固體食物,而延遲給寶寶添加輔食,這樣的做法會令寶寶缺乏生長所需的營養素,如鐵和鋅,會對健康和身體發展產生不良影響。還會影響寶寶的進食技能,使他比較難適應吃多種食物的飲食方式,導致偏食或其他進食問題。

為什麼要添加輔食?

滿6個月的寶寶需要添加輔食,原因是:

滿足營養所需

一般來說,嬰兒6個月前單吃母乳和配方奶就能滿足營養所需,但是滿6個月後,單吃奶已經無法滿足了,需要進食各種豐富的食物來攝取更多其他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

配合發展需要

  • 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和胃腸道消化功能
  • 幫助寶寶適應多樣化的食物,逐漸往成人飲食過渡,並減少偏食的問題

怎樣知道寶寶已準備好進食輔食?

當寶寶有以下的表現時,就說明他已經準備好進食固體食物啦!

活動能力

  • 能在背後有支撐的情況下坐起來(如靠在椅背上)
  • 能穩定地控制頭頸部
  • 能伸手抓取食物

進食表現

  • 對大人的食物感興趣,表現出十分想吃的樣子
  • 看見勺子會張開嘴,把勺子放進寶寶的口裡,能含住勺子
  • 能閉上嘴巴吞咽食物,而不是用舌頭頂開或吐出
  • 每個寶寶的發展步伐不一定相同,但是大部分將近6個月的寶寶都會有這些行為,如果寶寶已經7個月了還沒有這些表現,父母應該請教兒科醫生。

配圖:momo 5個多月

輔食添加初期寶寶可以吃什麼?

1. 米糊

建議寶寶的第一口輔食為嬰兒營養米糊,因為市售嬰兒營養米粉中強化了鐵的含量,而自家制大米粉中的鐵含量低,嬰兒食用後無法獲得充足的鐵。

2. 蔬菜泥

胡蘿蔔、南瓜、菠菜、青菜、西蘭花、土豆等

3. 水果泥

蘋果、香蕉、梨子、桃子、櫻桃等

4. 肉泥

豬肉、牛肉、雞肉、魚肉等

5. 豆類

豆子泥以及豆腐之類的豆製品

輔食添加要注重鐵的補充:

一般情況下,足月的寶寶體內儲存的鐵及從母乳或配方奶中吸收的鐵,可以滿足6個月的需要,6個月後則應該從輔食中補充。嬰兒如果缺鐵會造成缺鐵性貧血,影響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所以輔食添加要注重鐵的補充。

鐵質豐富的食物有:深綠色的蔬菜葉、蛋黃、豬肝、雞肝、豆腐、豆泥、魚等,這類食物鐵質豐富,又容易研磨成泥,可讓寶寶逐漸嘗試。

配圖:momo 10個月

momo每次長牙齒都會導致食欲不振,最嚴重的一次是10個多月的時候,因為長牙導致的食欲不振,已經三天沒有吃過一口輔食了,每天只是母乳充饑,本身我的母乳也就夠他配合著輔食一起吃,遇上沒有輔食,導致那幾天momo動不動就要掛在我身上喝母乳。關鍵是不吃輔食使得他的精神非常差,人變的不活潑了,對什麼也提不起興趣,嘴唇也不夠血色(見上圖)。後來給他補了鐵劑,加上無意中發現他肯吃黑米粥,吃的飽了,人也漸漸地恢復往常的活力。在這裡講這個就是想說明,媽媽們一定要重視寶寶鐵的補充。

加入新食物時,家長需要注意些什麼?

  • 食物要煮得熟透
  • 添加輔食沒有特定的先後次序,建議剛開始添加輔食應該先嘗試營養米粉,3-4天後再開始嘗試添加蔬菜泥或水果泥,可以單獨食用,也可以加在米糊中一起食用。
  • 每嘗試一種新的食物建議以半勺到一勺開始添加,逐漸增加分量,連續嘗試2-4天,患有濕疹的寶寶則需連續嘗試一星期,試吃期間細心觀察寶寶是否出現食物過敏的癥狀,如果沒有過敏反應,便可繼續嘗試另一種新食物。如果有過敏反應,應當暫停餵食,隔一段時間再嘗試喂。

配圖:momo 7個月(初嘗櫻桃的味道)

食物過敏會怎樣?

食物過敏是指身體對某些食物不正常的免疫反應。

食物過敏的癥狀

食物過敏的癥狀可能在進食後數小時內或數天後出現。

數小時內出現的比較常見的癥狀:

風疹塊( 蕁麻疹)、濕疹惡化;眼、舌、臉、嘴和唇腫脹;腹瀉、嘔吐。

數小時內出現的比較罕見的癥狀:

呼吸困難、休克。

隔一兩天後才出現的癥狀:

濕疹、持續嘔吐、氣喘、便秘、腹部絞痛。

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牛奶和乳製品、蛋、花生、魚、甲殼類海產、果仁、小麥(如麵包、餅乾)、豆類、燕窩。

是否可以給寶寶嘗試易致敏的食物?

  • 可以在寶寶6個月大後引進這些易致敏的食物,延遲或避免食用這些食物,並不能減低濕疹或過敏性疾病的病發機會。
  • 如果寶寶食用某一種食物有了過敏的癥狀,就應暫停添加這種食物,等一段時間再為他嘗試,一般建議三個月後。

注意:如果懷疑寶寶出現食物過敏的癥狀,家長可以諮詢醫生作詳細診斷,若癥狀嚴重,應立即到醫院求診;已被確診為對食物過敏的寶寶,必須遵照醫生指示來進食。

momo自從添加輔食以來,唯一過敏的食物就是雞蛋,7個月時給他添加後就發現吃完嘴邊會出現很多紅斑點,有時吃完還會嘔吐,所以就暫停給他吃雞蛋了,過了3個月再嘗試也仍然有這情況,直到現在每次吃過嘴邊都會有紅斑點,但已經有改善,至少不會嘔吐了,感覺會越來越好的。

這裡所說的雞蛋包含了含有雞蛋成分的餅乾、麵包、蛋糕等。

如何製作寶寶的食物?

餵食餐具

材質安全的碗、軟頭勺

製作工具

研磨碗、研磨棒、磨板、刨絲器、濾網、攪拌機、電動攪拌棒、輔食機等。

蒸打一體的輔食機是最方便的,但是價位高,使用時間短(用一兩個月就不需要了,因為很快寶寶就不需要吃泥狀食物了),媽媽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來選擇。

輔食製作

米糊:

首先把1-2茶匙的嬰兒米粉放進乾淨小碗內,按照包裝說明加入適量的溫開水,調勻成幼滑的糊狀。米糊的稀稠度可以通過水的分量來調節。

不建議使用奶來沖調米糊,一是因為奶粉和米粉的沖調水溫不一樣,二是給寶寶添加輔食本身就是希望他能夠嘗試新的味道,如果用奶沖米糊,吃到的還是奶味啊。

蔬菜泥/肉泥:

先把蔬菜/肉煮熟或蒸熟,切碎後用工具研磨成泥,或用攪拌機攪打成泥。

水果泥:

用硬質的勺子刮出泥直接餵食,如果刮不出,可使用研磨工具研磨成泥,或用攪拌機攪打成泥。

配圖:momo 6個月

哪些輔食不是好輔食?

1. 米湯、菜湯

很多人以為給寶寶喝米湯菜湯之類的湯水會「很有營養」,其實並不是這樣,湯水營養密度極低,提供不了寶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和能量,還佔了很大的胃容量,長久食用容易導致寶寶營養不良。

2. 果汁

很多人都覺得果汁是很健康的東西,特別是自製的果汁,又純正又新鮮,給寶寶喝一定非常好。殊不知,果汁並不適合寶寶飲用。果汁中含有很高的糖分,對寶寶口腔護理、保護牙齒不利,常喝果汁還會干擾寶寶喝白水的興趣,而且果汁的營養遠遠沒有果泥高哦!

3. 鹽

不要給1歲內的嬰兒食物中加鹽,盡量保持輔食的原味。很多食物中都含有鈉,只要正常餵養,寶寶是不會缺鈉的。超過一歲的寶寶可以添加少量鹽,但是如果本身進食良好,也沒有必要刻意在飲食中額外加鹽。

注意:寶寶對食物味道非常敏感,建議不要用筷子蘸取成人的飯菜給寶寶嘗試,因為這種做法可能會導致寶寶對原本不加鹽的食物產生排斥。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住在娘家,光是不能吃鹽這個問題,我和父母都不知道爭論過多少遍。由於momo太愛奶,輔食雖然也吃,但是吃的很少,也不太愛吃,他們就認為是食物沒味道導致的,偶爾也會蘸取大人飯菜的湯汁給他嘗,令我非常無奈。

4. 糖

1歲前的嬰兒食物中不應該加糖,因為加糖會增加寶寶齲齒風險,不利於口腔護理。如果寶寶喜歡甜味食物,也應該是利用水果或蔬菜的自然甜味來為寶寶的輔食調味,比如在輔食中加入蘋果、梨子、西梅等。

5. 蜂蜜

不加糖,那加蜂蜜可以嗎?當然不行!切記不能給未滿1歲的寶寶食用蜂蜜,因為蜂蜜在釀造、運輸與儲存過程中,易受到肉毒桿菌的污染。嬰兒由於抵抗力弱,食入肉毒桿菌後,則會在腸道中繁殖,併產生毒素,而肝臟的解毒功能又差,因而易引起肉毒桿菌性食物中毒。

6. 葡萄糖水

葡萄糖水只提供熱量,沒有實際的營養價值,影響牙齒的健康,還會使寶寶不愛喝白水。

7. 容易噎到的食物

  • 細小的食物:如玉米、瓜子、花生等堅果
  • 質感較硬的食物:如糖果、未煮軟的蔬菜
  • 未去骨的魚和肉
  • 未去籽的水果

其實在和很多媽媽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媽媽們在照顧寶寶上都越來越科學了。很多壞輔食是來自於老一輩人的傳統思想,他們通常認為自己經驗足,還在用舊思想來養育嬰兒。momo的奶奶就是一個很傳統的人,深受民間育兒方法的影響,米湯、參湯、珍珠末、象牙絲、花塔糖之類的東西都想給寶寶吃,當然都被我一再拒絕了。對於這些我是又生氣又無奈的,其實除了這些育兒觀念的不同,她是一個很好的婆婆。不過好在momo一直由我帶,很少住在一起,不然育兒上的分歧真的非常影響婆媳關係的。

輔食應該怎麼吃?

  • 在喂輔食前,應該將寶寶放進高腳餐椅,並為他清潔雙手,養成就餐前的好習慣。
  • 盡量與大人吃飯的時間一致,寶寶和大人一起吃,邊吃邊觀察大人是怎樣吃飯的,可以幫助他模仿學習如何咀嚼食物。
  • 起初寶寶進食的分量會較少,只是一兩勺,家長應該隨著寶寶適應的進度來增加分量。
  • 建議輔食添加初期應該先喂一些奶,在寶寶不是很飢餓的時候喂輔食,因為寶寶沒有吃過輔食,不知道輔食可以用來充饑,如果在飢餓的情況下喂他,可能會引起他的憤怒,導致不願意吃輔食。
  • 等寶寶已經適應且接受了吃輔食後,建議在餵奶前30分鐘喂他輔食,然後再餵奶。
  • 當寶寶適應了吃幼滑的糊後,便應該要開始給他嘗試質感較稠的食物。
  • 添加輔食後,可按寶寶的需要給他喝水。

配圖:momo 6個多月(吃西蘭花泥拌米糊)

怎樣知道寶寶飽了沒?

寶寶天生懂得分辨自己的飽與餓,因此吃多吃少應該由寶寶做主導,大部分寶寶在15-30分鐘內便吃飽了。

他們會通過以下行為來告訴你「我肚子餓了」或「我吃飽了」!

我肚子餓了!

  • 對食物表示興趣
  • 身體俯向食物,將頭湊近食物和勺子
  • 太餓時會哭鬧

我吃飽啦!

  • 不再專心進食,吃得越來越慢
  • 避開勺子,緊閉著嘴唇
  • 吐出食物,推開或拋擲勺子和食物
  • 拗起背

配圖:momo 10個月(我不想再吃啦!)

如果寶寶吃飽了,而你仍然要強迫他繼續進食,會導致:

  • 寶寶覺得進食不是輕鬆的事;
  • 寶寶對吃輔食產生反感;
  • 產生其他進食的問題,例如寶寶在吃奶和吃飯時與你對抗,因而吃得少,或因進食過量而引致肥胖。

由於momo從添加輔食開始,吃的就很少,有時也拒絕吃,所以導致我每次給他喂輔食就好有壓力,總擔心他不好好吃,漸漸地我也變成了強迫孩子吃的媽媽,一旦發現吃的少,就想方設法哄騙他多吃,感覺能多喂一口心裡都舒服一點,但是仍然沒能改變momo吃的少的事實。後來我自己調整好心態,不強迫放寬心,感覺生活美好多啦。隨著momo越來越大,飲食上的不斷調整,現在吃的也越來越多了,感覺以前都白操心了。

其他問題

添加輔食後,寶寶應該繼續吃母乳嗎?

是的,應該繼續喂哺母乳,因為母乳不但可以讓寶寶得到母親的免疫抗體保護,還可以減少寶寶出現食物過敏和某些自體免疫性疾病,如一型糖尿病。

寶寶六個月大後,要轉用二段奶粉嗎?

六個月以上的嬰兒可以飲用二段奶粉,也可以繼續喝一段奶粉,寶寶飲用母乳或嬰兒配方奶,加上進食營養的輔食,便可得到充足營養。

本文內容參考了香港衛生署《6至24個月嬰幼兒健康飲食 (1) 起步篇》

加我微信,互動交流,一起做個更好的媽媽!

weixin.qq.com/r/n54dBez (二維碼自動識別)

weixin.qq.com/r/cEMyKt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文由「新生兒」原創,歡迎點贊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育兒,你需要從【充分關注】孩子開始
想要一個自信的寶寶嗎?父母需要這樣做!
怎樣和孩子交流,才能讓他更聰明?
紙尿褲VS尿布
避免錯過【最佳教育時期】的做法

TAG:母嬰 | 育兒 | 育兒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