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體評價一個城市的通勤焦慮程度?百城通勤焦慮指數出爐

常常聽到一種聲音:「在北京上班太不容易了!」說話的人可能是家住天通苑的小王和回龍觀的小李,小王剛從國貿擠一個半小時地鐵回家,小李剛經歷了軟體園下班的晚高峰,7公里的路走了50分鐘 ,第二天清晨他們又同樣要奔襲一程,變身為傳媒之花和程序員小哥。

上班這件事說大不大,但說小也不小,一萬個人只有幾種通勤方式,卻可能有一萬種不同的心情,最重要的,清晨上班路上這一段時光預示了一整天的心情。

在中國,各地的上班族通勤有多遠、要多久、路途順暢嗎?遺(Un-)憾(-fortu-)的(-nate-)是(-ly),並沒有一個完美的標準,我們通過滴滴大數據,來說說上班這件小事。

北京人依然最苦最拼最累

兩年前,50KM做過一次分析,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中,北京人上班距離最遠、時間最久、下班最晚,當之無愧成為「最苦最拼最累」的人(點擊查看)。

兩年後,再一次做統計,不出意外,在百城通勤榜上,北京依然位列第一居民上(下)班平均需要17.4公里,單程平均通勤時間達52.9分鐘,職住分離和空間碎片化讓這座城市的通勤者經歷著最漫長、最擁擠的上班路。讓人意外地是,位列第二第三的是東莞和深圳,將廣州上海甩在身後。

*此處是指根據滴滴出行平台上打車出行數據測算的上下班通勤距離和時間,即工作日06:00-10:00和16:00-21:00期間通過滴滴順風車和專快車來往於住宅小區和商務樓宇的訂單的平均距離及時間,數據統計周期為2017年11月。

具體來看,一個城市的居住位置和上班時間是什麼關係呢?

下圖為北京市上班時段通勤時間的起點分布,可以看出,上班時間最短(30分鐘以內)的藍色居住區並非完全分布在市中心,亦庄、回龍觀、望京、北京南部等區域的部分地點上班時間最短,這是就業多中心為通勤者帶來的福利。

↑北京通勤時間分布

二環內的市中心區域通勤時間主要在30-50分鐘之間,五環外多為50-60分鐘。同時也不能忽視,上班時間最長(超過60分鐘)的居住區普遍分布在主城區外圍和偏遠市郊。假如不用行政區劃加以限制,在這之外更遠離市中心的地方,通勤時間只會更加漫長。

距離相同時間相似的路線體驗相似嗎?

並不是。以北京市通勤人數排名靠前的兩條通勤路線(路線1:通州梨園-國貿,路線2:大興黃村-金融街)為例,隨機選取兩條線路上通勤距離在18-22公里範圍內的1000次出行,統計其時長分布會發現下圖規律。

↑通州梨園-國貿和大興黃村-金融街通勤時間可靠性

兩條線路雖然在上下班高峰時段的平均通勤時間非常接近(57.6分鐘vs 58.4分鐘),但其通勤時間分布卻有著顯著差異,黃村-金融街路線時長分布的方差要顯著大於梨園國貿站。也就是說大興黃村-金融街路線通勤時間的可預測性更差,交通狀況也更糟糕,在這個路線上通勤的人時間會更加不靠譜。

如何整體評價一個城市的通勤焦慮程度呢?

過往研究表明,中國城市居民的通勤時間和幸福感呈負相關。然而「時間長」並非影響通勤的唯一負面因素,「不靠譜」也會讓上班族陷入不可自拔的通勤焦慮中。對於個體通勤者,通勤焦慮的具體表現是心煩意亂、缺少睡眠、以及因擁堵導致的經濟損失。

在確定性成為稀缺品質的社會中,靠譜的通勤意味著能預判出行時間,能信任每天道路的路況,以最低成本(含時間成本和心理成本等)到達公司。

如何整體評價一個城市的通勤焦慮程度呢?借鑒浙江大學交通工程研究所陳喜群提出的交通可靠性指標,我們將「通勤是否靠譜」定義為通勤可靠性:為保證準時到達上下班目的地,每公里行程需要預留的規劃時間。

基於往期研究和以上指標,我們計算了中國主要城市的「通勤焦慮指數」(Commute Stress Index)。在這一次排名里,重慶意外地超越北京,成為全國通勤最焦慮的城市,也就是說重慶人的上班之路最不穩定。通勤時間距離排名第二的東莞,在通勤指數上排名36,雖然上班之路又苦又累,但是每天都這樣,人們會更加習慣。

**其公式是??S??=??(?????????)3,指數範圍為0-100,數值越大意味著平均通勤時間越長、通勤可靠性(即時間的可預期程度)越低。

根據平均通勤時間和通勤可靠性,我們將中國主要城市進行劃分並繪製了散點圖,將100城分為以下城市類型。

↑四種通勤類型城市

  • 類型I:奔潰型

時間長、可靠性低,如北京、深圳、重慶、武漢、成都等

  • 類型II:煩躁型

時間短、可靠性低,如昆明、西寧、包頭、石家莊、合肥等

  • 類型III:痛苦型

時間長、可靠性高,如佛山、東莞、汕頭、中山、紹興等

  • 類型IV:友好型

時間短、可靠性高,如莆田、新鄉、臨汾、常州、湖州等

一種新方式:跨城通勤

在這個高度流動的社會中,通勤行為跨越了行政邊界,城市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過去一年,滴滴平台上城際通勤日益普及。

當你在夢鄉中,他們在上班路上;當你與男朋友共進早餐時,他們在上班路上;當你出門時,他們在上班路上;當你到公司時,他們還在上班路上。沒有什麼不一樣,就是跨城通勤者的上班路長了一點。

↑全國順風車跨城上班線路圖

從全國跨城上班線路來看,最亮也就是線路最熱的區域是京津冀、江浙滬、珠三角和成都與周邊城市。在你未曾走過的地方,順風車駛出了這樣一條上班路。

↑跨城上班熱門線路

清晨7點,但也許是7點之前,天蒙蒙亮。廊坊、蘇州、佛山、東莞,北上廣深周邊城市的跨城上班族起床忙碌起來,他們總能看到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洗漱後,匆匆帶上早餐,在小區口等另一個早起的順風車主,出門。在跨城通勤量的排行榜上,多個珠三角城市躍居前十位,深圳-東莞、廣州-佛山和北京-廊坊成為熱門的城際通勤線路。

義大利城市學家馬切提總結出來一個定理,被稱為「馬切提恆值」(Marchetti』s constant)。這個基本理論是:人是領土動物,有守家和擴張之本能,人日常的活動領土,也有一個天然的限度,即每日大致一小時的「出行預算」,這個時間大概也是讓人覺得不被摧殘的時間。

隨著城市擴張和發展,1小時的出行時間這個範圍越來越大了,但在日常通勤上,漫長的1小時,依然是人們忍耐的一個臨界點。

小王、小李、小張、小趙,好多好多個他們,新的一年,拉開了上班的大幕。有人騎著自行車,有人輾轉騰挪跨越十環,不管怎麼樣,上班這件與生活休戚相關的小事,是影響你幸福或焦慮體驗的大事。

開心地上班,才能開心地生活。

本回答主要內容數據引自:50KM(滴滴媒體研究院)


推薦閱讀:

(1 條消息)在日本,乘坐電車真的能夠從最繁華的東京都任意地點一直坐到北海道或者鹿兒島這樣的極北極南的地方么?
清邁最高性價比交通方式不是Tutu雙條車,是Uber!
大貨車的確存在「故意不鎖緊集裝箱」的潛規則嗎?
如何評價鹽城建設高架?

TAG:城市 | 交通 | 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