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室上性、室性早搏患者在中醫干預之後心悸感的消失及其善後

一些朋友對個案嗤之以鼻,其實,中醫個案是有價值的,因為一旦個案可以在某種規律下重複,那麼,這個個案便可以推而廣之。

我寫過一些中醫治療室上性、室性早搏的病案,其治療思路其實差不多,但是又依據患者體質有所差異,通過實踐我發現用中醫將困擾心神的室上性、室性早搏控制下來,並不困難,難的是善後,讓其少複發,乃至不複發,今天我們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是通過不斷實踐,才初步解決了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先溫習一下現代醫學對心臟早搏的定義,所謂心臟早搏也叫期前收縮。正常的心臟搏動,起源於竇房結,而異常的心臟搏動,則起源於竇房結之外的異位起搏點。其中由心室中的任何一個部位或室間隔的異位節律點提前發出電衝動引起心室的除極,稱為室性早搏;而心室以上、心房以下的房室交界部位異位興奮點而導致提前收縮則稱為室上性早搏。

中醫將其歸之於心悸的範疇,在臨床上多由心血不足,心陰虧耗,心陽不振,心血瘀阻,水飲凌心等因素引起,當然,這些因素不是單一的,而是互相交織的,所以辯證時要找到每一個階段的主要矛盾,循序漸進地治療。

患者有7年+以上的原發性高血壓病史,心臟早搏病史,平素心率較快,在100次左右,常年服用β1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出現性功能勃起障礙後停葯,在心內科的醫師的指導下更換為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纈沙坦。停用美托洛爾後出現較為強烈的心悸感,伴四肢乏力睏倦感,精神鬱悶,眠差,食欲不振,時常耳鳴。為求進一步治療,於2017年12月25日就診於我門診。

患者脈細弱,舌胖大,舌質淡,可見散在細小瘀斑,舌苔薄白,初步診斷為心悸,心血不足,氣虛血瘀。

舌苔如下:

中醫干預前24小時心電圖如下:

(附:這張24小時動態心電圖有一些爭議。我請教了一些專業的心內科醫師,他們的意見是這種心電圖的室性早搏應該是3833次,結論中的240個可能是複製黏貼過程中導致的。因為前面是機器判斷的,而後面是可以人工編輯的。當然為了尊重心電圖醫師的結論,我也沒有修改他的結論。)

患者24小時室性早搏為240個,室上性早搏為250個,患者異位搏動平均每小時20個左右,讓患者自覺痛苦不堪。

遂處方如下:

炙甘草21克 黃連6克 醋柴胡15克 龍骨30克

陳皮12克 牡蠣20克 大棗30克 百合15克

麥冬20克 桂枝16克 生地黃60克 醋延胡索12克

茯苓12克 山藥15克 丹參12克 炒白朮12克

党參6克 鬱金12克

生薑五片

中藥5付,水煎服,日一劑,2000毫升熬到600毫升,分三次服用

這個方子本質上是炙甘草湯的加減方,炙甘草湯由甘草,生薑,人蔘,生地,桂枝,阿膠,麥門冬,麻子仁,大棗九味葯,再加低度清酒組成。當然,由於患者脾陽不振,食慾差,我去掉了原方中的阿膠,以免其滋膩黏滯礙脾,又去掉了潤腸通便的火麻仁。

我這個方子,其特點是重用炙甘草以補胃氣,守胃氣,生胃津;用生薑以鼓舞胃氣;党參,白朮,山藥以健脾益氣;重用生地黃,到60克以上,配合20克的麥冬,百合,以滋陰,補血中津液;醋柴胡,鬱金以疏肝、行氣、解郁;延胡索,丹參,一溫一涼,活血祛瘀,相得益彰;龍骨、牡蠣固攝腎氣,重鎮安神,潛陰補陽;再佐極少許黃連以清心安神;最後通過16克桂枝的上行作用,引領諸葯,滋補心之陰陽。

患者服用5劑後,自覺心悸感較前好轉,仍有疲倦無力感。

遂將党參改為人蔘,劑量加到10克,同時加補血、活血甘溫之品當歸10克,叮囑患者再服五劑,服藥後,自覺疲倦無力感及心悸感大減,遂囑患者去西醫院複查24小時心電圖,結果如下:

室上性早搏基本消失,24小時降為1個,24小時室性早搏降為102個。

效不更方,囑患者續用原方十劑後,患者自覺上症好轉,心悸感已經消失,偶覺心率稍快。

為避免患者複發,將以下中藥做成水蜜丸:

党參,白朮,炙甘草,生薑,酒黃精,三七,桂枝,甘松,琥珀粉。

100個水蜜丸1克。

先是囑咐患者每日三次,每次4丸,後囑咐患者每日三次,每次10丸,同時注意休息,學練八段錦,五禽戲等運動。患者學會八段錦後,堅持練習和服用丸劑,隨訪至2018年三月中旬,患者精神狀況好轉,期間心悸未見複發。

寫在後面的話:

我們看病,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讓患者回歸正常生活,而不是去拚命指責患者的感覺是「錯誤的」,指責患者說:「你的心悸感不是室早引起的」——事實上,正是因為患者通過前後對照,看到24小時心電圖中早搏的次數大幅度下降了(實際上也下降了),才真正得以安心地回歸正常生活。

我的微信公眾號:醫師黃繼斌

下一期,與您不見不散!


推薦閱讀:

上火就要降火,怕冷就要進補嗎?
不可不知的「蒸籠頭」,寶寶睡覺出汗多也不用緊張!
冬至|一陽生
冷飲---現代人的健康殺手
恐怖的「黑死病」與荒唐的英國醫生

TAG:中醫 | 中藥 | 中西醫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