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霸和普通孩子的差別,這4點一看就能分辨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過人,成績優異,將來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其實,孩子未來會不會成為「學霸」,從現在的一些小表現就能初見端倪,下面列舉了最具代表性的4種表現,快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

一、愛問「為什麼」

媽媽,為什麼天是藍色的,而小草是綠色的呢?

爸爸,為什麼飛機可以在天上飛,可我卻不能呢?

媽媽,太陽公公到底有多大?月亮姐姐到底離我們多遠呢?

......

各位家長們,有沒有收到孩子諸如此類的疑問呢?我想大多數都是有的。

因為孩子們的世界總是充滿著好奇和憧憬。他們的小腦袋裡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時不時就會蹦出來一個,讓家長們措手不及。

對於孩子們看似幼稚荒誕的問題,家長們千萬不能一笑了之或敷衍回答,而是要慎重的解答孩子們的疑惑。

因為,好奇心往往是孕育「學霸」的溫床。

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希望所有的問題都能得到解答,久而久之,他們的知識層面會越來越豐富,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入。

其次,愛問問題的孩子,會有驚人的鑽研能力,他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一定要得到滿意的答案為止。

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用到學習上,必然是一把有力的推手!

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問,得到點撥就心滿意足。這樣的學習態度,想不成為學霸都難!

二、做事很專註

西漢著名思想家董仲舒,他家的書房後面有一個偌大的花園,但是他專心讀書,孜孜不倦,三年都沒有進園觀賞一眼,最終促使他成為歷史上知名的思想家。

魯迅先生少年讀書時十分認真,每當晚上寒冷難耐時,他便放一顆辣椒在嘴裡嚼著,直辣的額頭冒汗。他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最終成為了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俗話說,不怕事難干,就怕心不專。可見專註,是成大事必備的特質。

專註力,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是指能夠把視覺、聽覺、觸覺等器官全部集中在某一種事物上,從而達到認識某種事物的目的。

專註力低下的孩子,注意力難集中,上課時無法專心聽講,寫作業時也總愛分神。而專註力強的孩子,即使周圍環境再嘈雜,也能夠專心於眼前的事情不受打擾。

另外,他們能夠在一件事情上花費較多精力,並且不會輕言放棄,最大程度的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

如果你發現你家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很容易沉浸其中,注意力高度集中,那麼千萬不要打擾他,這正是他發展專註力的好時機,父母該好好守護才是。

三、獨立自主

很多父母喜歡掌控孩子,從穿衣吃飯到學習規劃全都一 一包辦,讓孩子失去了自主發揮的空間。

父母以為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但其實不然,事事依賴父母,不懂得獨立思考的孩子是無法在學習的道路上走的更遠的!

一個只會對父母言聽計從的孩子,會把學習當成是父母或者老師的事情,當父母或老師一旦放鬆警惕,他們就會茫然無措,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走。

缺乏獨立自主性的孩子,往往性格懦弱,對自己缺乏自信,習慣向他人尋求幫助。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將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而獨立自主的孩子,會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他們會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步向前走,當遇到問題時,他們會主動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選擇依賴他人。

長此以往,他們面對困難就不會膽怯退縮,而是懂得運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解決,從而開闢出自己的美妙人生!

四、做事有條理性

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小毛,今年上小學五年級,一直是班裡的前三名,讓我們這些媽媽們都好生羨慕,紛紛向朋友請教她是怎麼教孩子的。

沒想到朋友卻說,我壓根沒插手孩子的學習,他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

我們趕緊催著她分享分享,她就給我們講了小毛是如何安排他的學習的。

首先從寫作業來說,小毛每次放學回家之後都會根據作業量來合理安排自己的寫作業時間,然後將每科作業排好順序,按照計劃一步步完成作業,最後作業寫的又快又好。

而每到大型考試的時候,小毛也會給自己做一個複習規劃,先複習哪門課,後複習哪門課,他都心中有數,做到有條不紊的進行,而不會像其他同學那樣看到哪複習哪,也不知道重點是什麼,最後複習的一團亂。

通過小毛的事例就能看出來,一個做事有條理性、邏輯性的孩子能夠很好的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做起事來也層次分明,井然有序。

這樣的孩子,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肯定會取得較大的成就!

去哪學是一個彙集眾多專業、知名培訓機構的移動端APP平台,專註於為0-18歲學員提供針對性的海量課程。藉助去哪學APP的定位功能,我們用心"繪製"一張你掌中的移動培訓地圖,讓您輕鬆知曉附近優質培訓機構的位置分布。

歡迎您關注去哪學(qunaxue_shanghai),隨時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解讀以及切實可靠的升學意見。


推薦閱讀:

想讓孩子走國際化教育,為何越走越迷茫?
鄭也夫談興趣培養:消費時代下抵禦空虛無聊的必需
現在女生手上腿上有汗毛的多嗎?大家會自卑嗎?
讀詩讀故事:十五從軍征
若孩子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追求,家長是否應該替孩子決定呢?這樣造成的影響是好還是壞?

TAG: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