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給寶寶做霧化,危害比輸液還大?-肺保卡霧化健康套裝

  最近,氣溫驟然變化,很多小寶寶都出現呼吸道疾病。面對咳嗽、多痰、咽喉水腫等問題,許多醫生都會推薦「霧化」治療。然而有不少家長認為,霧化治療比輸液危害要大,那麼這個觀點是真的嗎?

  真相:

  給寶寶做霧化,危害並不大。霧化用藥量少,藥效快,對寶寶的全身副作用很小。

  什麼是霧化?

  首先,讓我們來正確認識下霧化。霧化跟口服藥物、靜脈輸液給葯、肌肉注射給葯一樣,都是給藥方式的一種,主要治療、咳嗽異性哮喘、支氣管哮喘、嬰幼兒喘息。急性喉炎支氣管炎、感染後咳嗽等多種兒童呼吸系統疾病。

  這種方式可以將藥物變成直徑只有幾微米的小顆粒或者是小液滴,隨著患兒呼吸,藥物便會進到肺部和呼吸道,直接有效。

  這種方式因為可以準確作用於病變的肺部和呼吸道,所以藥效又快又好。而且因為是局部用藥,所以藥劑量也少,因此是很多兒童醫生樂於選用的治療方式。

  霧化危害大?對比一下就知道

  有不少家長對「霧化」表示疑惑,擔心對寶寶身體有害。下面,我們不妨來對比吃藥、輸液、霧化這幾種給藥方式:

  吃藥:口服後要先經過消化器官處理並吸收,再由血液循環將藥物輸送到肺部。

  輸液:給寶寶靜脈注射,將藥物通過血液循環「護送」到肺部。

  霧化:寶寶直接呼吸,藥物通過氣管直接來到肺部。

  一目了然,霧化的給藥方式非常便捷,而且也能有效降低不必要的用藥量,最大程度地減少其他器官對藥物的吸收。通常,霧化的用藥量很少,只有全身用藥的1/5。顯然,霧化效果好,用藥少,副作用也少,這種「定點打擊」完全比吃藥和輸液更安全!

  而且在國外,這種用藥方式很早就開始流行了,而我國也已經使用了二十多年。時下,霧化療法也因為其突出的優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霧化治療常使用什麼葯?

  就目前而言,霧化治療常常用於以下幾類葯,媽媽可以了解一下哦:

  1.激素

  較為常見的是「布地奈德」,能夠局部抗炎,而且用量僅僅是全身的幾十分之一,而且可以很快被肝臟滅火,副作用基本可忽略不計。

  2.擴支氣管葯

  若兒童出現支氣管痙攣,那麼可以使用該葯。通常,一天可以重複四次霧化給葯。

  3.抗微生物葯

  主要是抗病毒和抗生素,但就國內而言,直接霧化的藥劑並不多。

  4.化痰葯

  沒有直接霧化的藥劑,多是通過注射針劑來霧化藥物,讓患兒吸入。

  給寶寶霧化時,父母要注意什麼?

  霧化前

  1.購買一款家用經濟實惠的霧化機-肺保卡霧化健康套裝,壓縮式霧化機+封閉式吸入器(封閉式兒童面罩型和封閉式成人咬嘴型),家用經濟款,在家就能享受醫院級的專業治療。

  2.注意溫度和濕度,倘若溫度太低,會導致氣管收縮痙攣,會加重霧化刺激,讓寶寶感到不適。如果患兒痰多,那麼建議先把痰吸出,再霧化。如果鼻腔內分泌物比較多,那麼就先清洗再霧化。

  霧化時

  1.體位:建議半坐或者坐姿,不建議躺卧,因為躺卧時潮氣量低、肺活量低,孩子吸入時容易出現煩躁情緒,呼吸急促等現象。如果是大寶寶,那麼可以教他們慢慢地深呼吸,以此來提高肺活量。

  2.時間:5-15分鐘最好,間隔時間根據醫囑執行。

  3.霧化器選擇:大寶寶可用口含器,小寶寶則需要用面罩。

  4.其他:倘若孩子在霧化治療期間哭鬧不止,建議暫停,以免影響療效,可在寶寶睡著後再進行。此外,如果發現孩子在霧化治療期間,有氣促、咳嗽等異常現象,也需要立即停止,並告知醫生。最後,不要將霧化氣霧對著寶寶的眼睛,以免刺激雙眼。

  霧化後

  先要讓寶寶漱口,並且用清水擦拭寶寶的嘴巴和鼻子外側。接著,家長五指併攏成空心狀,輕拍孩子後背,注意是從上而下、由外向內的順序,以此來幫助稀釋後痰液的排出。

  霧化治療方法,不僅用藥量小,便捷見效快,而且副作用也很小,所以對寶寶來說很安全,家長無需「聞霧化而色變」!


推薦閱讀:

呼吸糾正訓練,這五個胸廓練習必須做!
寄生蟲怎麼呼吸?
如何優雅地呼吸?一篇文章講清楚呼吸和體態
新手浮潛是選用半乾式還是全乾式呼吸管?
你知道導致孩子哮喘的過敏原有哪些么?

TAG: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