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地產大V撕逼遭人肉 到底是誰擋了誰的發財路?

微博付費問答門檻變低,這種全民皆商的模式本沒有什麼不妥,只要你情我願雙方樂意就好,一方在工作之餘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賺點快錢零花,一方則可以節省時間並得到一個看起來還算客觀和用心的答覆。

但這種現象在房產大V圈卻逐漸變了味兒。

報團取暖,抬高你踩低他成常態。加名字按倒拆遷妹潛移默化引導著年輕人的價值觀,年入100萬在北京只是脫貧的言論也是甚囂塵上。姑且不論這些言論的正確與否,通過營銷流量變現,他們做到了。當你還在吐槽他們的三觀崩塌時,他們早已賺的盆滿缽滿。

誰都可以是房產專家。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那些坐在電腦屏幕後給你提供付費指導的,究竟是什麼人?

只要道德水平夠低,臉皮夠厚,就可以靠知識星球「小密圈」圈錢。沒有在房產圈待過一天,不懂基本常識,絲毫搞不清房地產的門道,沒有踩過盤,沒有買過房,也可以冒充所謂的地產人士。

為了顯示專業,必須假裝人脈廣闊,假裝跟開發商很熟,假裝在這行已經呆了很久,假裝拿到的信息都是一手的、獨家的。

大V們開著小密圈,粉絲每人交著一年一兩千,聽著所謂專業但是從百度而來的內幕消息。而粉絲們所謂的付費學知識,反倒成了幫他們交學費。

猶記得,入職第一周時,領導開會說道,我們這一行相比普通行業是有門檻的。我在心中默默點頭,那時我也是個剛入房地產行業的小白。一層辦公室都是985211跟海龜,有人熱愛寫小說,有人熱衷理財;有人守著家裡傳下來的幾套房子「死於安樂」,有人雖「生於憂患」卻也努力上了車。

踩盤作為硬性要求,但沒聽說有誰可以把這種了解變現,乾的是工作,從早忙到晚,就算有時間,經營的也是公司的賬號。百分之99的地產工作者成不了大V,而成為所謂地產大V的人,卻很少從事著地產行業。

房地產大V圈,就這麼大,而客源,也就這麼多。北京一年能賣多少套房子,有多少潛在買房者,都是明了的,與預期不會差距太大。而很少有人會付費加入幾個不同的小密圈,所以搶生意是必然的。再者,房地產問答本地化嚴重,上海房產的付費問答,不會去問北京大V,所以要想多「撈」多得,必須手段豐富,無所不用其極,言論出格,相互爆料。

不得不說,不少房產大V還是有自己的獨特本領的,但其中最厲害的,要數會吹、會忽悠。畢竟房價這麼高,不裝不忽悠,怎麼買得起?畢竟坐擁京滬內環線大平層一斤房產證,為何要在網上樂此不疲的賺著這幾百幾千?

當然,開發商的廣告費也是大V們生錢的又一重要來源。畢竟金主爸爸的手筆還是要比普通購房者壕的多。但如何吸引開發商的目光?只能樂此不疲的撕逼,搶客源,製造輿論,擴大影響力。

其實,對於房產圈大V們的供給側改革,看看就好,不必過分當真。

老百姓買房著實不易,尤其是像京滬這樣的一線城市,交通、物業、戶型、學區、價格每一項都牽動著一個家庭的命脈。家庭拿出畢生積蓄,年輕一輩擠破頭考學、落戶再背上半輩子的債,房子買錯買對買好買壞,都是關係一輩子的大事。

知識能變現說明社會在進步,但是關於買房賣房,還是要自己多留心,多聽多看多跑,不論大V、中介、開發商吹的再好再合適,也要守住自己心裡的那桿秤,有個基礎的預判,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當然了,遇到心儀的房子,還是不要猶豫!該出手時就出手呀!


推薦閱讀:

環京樓市腰斬之後,就是三四線城市的暴跌
人民日報說,房產稅真來了
英國開始警惕中國投資者?
一級市場拉開帷幕
2017 年全國房價會呈什麼趨勢?大家怎麼看了?

TAG:房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