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隻豬年賺63億,你還急著給它送錢?是!

文/金錯刀頻道 祥燎

「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

《小豬佩奇》,這部針對學齡前兒童製作的動畫,現在老少通殺。

「小豬佩奇有毒啊!因為回家和兩歲的小外甥一起看過,結果上癮了,最近拉著室友一起看,哦,我是男的,讀研。」

「小豬佩奇,適合2-3歲和22-33歲人群觀看。」

相關的公仔、紋身貼、滑梯玩具,在某寶上銷量輕鬆破萬。

打開B站,滿滿的彈幕,分別來自小孩、中學生、大學生、白領...

在商業上,如今這隻小豬,每年創造超過10億美元全球零售額、擁有 800 多個全球授權商。到2020年,零售額預計將達到20億美元。

在當初,誰也沒想到,它會這麼爆。

1

《小豬佩奇》也曾無人問津

《小豬佩奇》的誕生,是三個英國大叔醞釀五年的成果。

這三人分別是:馬克·貝克、內維爾·阿斯特利(負責編劇和導演),以及菲爾·戴維斯(負責出品、推廣)。

三人因共同愛好走到了一起。剛組隊時,只有馬克略有名氣,曾在1988年憑《山丘農莊》,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

隊伍剛成立前幾年,不溫不火。1999年,三人決定玩票大的。他們發現,當時英國流行的動畫片,大都以人物為主體,主要角色為男性。與此同時,馬克突然想起自己同學的女兒,她在看動畫片時,發現動畫角色很少有父母陪伴,很疑惑很傷心。

所以,就有了《小豬佩奇》的誕生:主角是一隻名叫佩奇的女孩小豬,故事則圍繞著她與家人、朋友的經歷展開。

接下來,是找投資人。當時迪士尼、皮克斯的動畫片開始大行其道,3D技術+大牌配音,這才是賺錢之道。與之相比,他們的《小豬佩奇》,什麼也沾不上邊,沒人看得上。

找了兩年,都沒人投資,最後他們帶著兩分鐘的樣片,前往在卡迪夫舉辦的動畫界論壇,打算碰碰運氣。在那裡,終於有家經銷商表示願意提供一半資金,英國第五頻道也願意資助一些。

但是,錢還是不夠。當時他們每人每年僅幾百英鎊的收入,只好把家人拉進來,東拼西湊了32.5萬英鎊,總算啟動了項目。

2004年5月5日,《小豬佩奇》在英國第五頻道播出。隨後,開始霸屏,還頻獲大獎,比如2005年法國安納西國際動畫節大獎,2005年、2011年、2012年的英國兒童學會獎,等等。

2015年9月,《小豬佩奇》引入中國,早上七點在央視少兒頻道播出。沒多久,收視率就在早間檔動畫節目里排到了第一。

《小豬佩奇》2015年7月-12月百度指數

同年10月,《小豬佩奇》上線愛奇藝、優酷、土豆三家網路平台,熱度很快超越《喜洋洋與灰太狼》以及《熊出沒》,一年的播放量超過了100億人次!

2017年9月,小豬佩奇第五季播出,它的受眾也從學齡前兒童拓展到了00後、90後,開始了真正的爆發。

2

劇情簡單、畫風幼稚,為何會爆?

去年,有則新聞很有意思,一位媽媽大聲疾呼:千萬不能給小孩看《小豬佩奇》,不然小孩天天學豬叫!

這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聞,卻引發了不少共鳴。

其實,面對《小豬佩奇》,大人們都要淪陷,何況小孩。

去年年底,將佩奇紋在身上的短視頻,在快手、抖音等平台刷屏,佩奇一躍而為社會人icon。與此同時,各方言版《小豬佩奇》,在微博和B站上爆發,笑抽網友。

佩奇的表情包,朋友圈裡的佩奇,更讓人覺得它真的火了。

作為動畫片,能擁有這樣的話題性,躋身一線IP,在刀哥看來,主要有兩點。

1. 內容:填補用戶內心空白

一個成功的兒童IP,需要來自兒童端和家長端的雙向驅動力,缺一不可。而實際上,一部動畫推向市場時,往往要先過父母這關,因此內容至關重要。

在豆瓣上,《小豬佩奇》的評分都在9分以上。

在相關文章的評論中,《小豬佩奇》也收穫了不少來自家長的讚美之詞。

《小豬佩奇》針對的是3到6歲兒童,他們的家長以80後和90後居多,這代人的婚戀觀育兒觀,與上一代人大相徑庭。關於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處理夫妻關係等家庭問題上,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渴望找到一種自己認同的「家庭生活方式」作為範本。

這時,《小豬佩奇》來了,它提供了目前最令人認同的家庭模式。

比如,劇中的豬媽媽,永遠和顏悅色,從不大喊大叫,佩奇提出的合理要求很少遭到拒絕。

有一集,佩奇想玩泥巴,她去徵求媽媽的意見,媽媽告訴她,「如果你要在泥坑裡跳,你必須穿上靴子才行。」這種教育方式,既不抹殺孩子興趣,還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一舉兩得。

比起老用平底鍋教訓老公的紅太狼,豬媽媽豬爸爸這樣的人設才更討人喜歡。

此外,豬媽媽和豬爸爸彼此相愛,爺爺奶奶不過多參與小家庭,但又能在必要時出現,佩奇和她弟弟有愛互動。如此和諧的家庭生活,令所有家長羨慕。

滿足了家長,還要過兒童這關。

《小豬佩奇》並不關注「正義、邪惡」這樣宏大又寬泛的主題,它的每一集,都是關於家庭生活小事。即使是兒童,也較易產生代入感。

而它的表達方式,從來不是說教式的,而是在娛樂和遊戲中傳達思想,接受起來更加容易。

每集僅五六分鐘的時長,對於專註力不夠的學齡前兒童,恰恰合適。

可以說,《小豬佩奇》是真正只為學齡前兒童打造的動畫片。與之相比,很多國產動畫,總想將14歲以下兒童一網打盡,卻適得其反。

2. 營銷:醞釀口碑,引爆線上

如今,一個火爆的產品,幾乎離不開營銷。

《小豬佩奇》背後是E-One,這是一家世界知名娛樂公司,以收購、製作和發行電影與電視內容為主。2015年,它以1400萬英鎊的價格收購了三個創始人的工作室70%的股權。

它選擇的切入點,是TV動畫。小孩主動選擇能力有限,每天定時定點的TV端,是最直接有效的渠道,而且在中國,幾乎所有家庭都有電視。

其實針對兒童內容的傳播媒介,除了TV動畫,還有網路動畫、動畫電影、早教產品、舞台劇等等。

傳播媒介這麼多,但企業還是該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才是明智之舉。一般而言,有錢就選TV動畫,沒錢就選成本最低的網路動畫。

TV動畫只是第一步,只是醞釀口碑和用戶基礎。移動互聯網時代,僅專註於傳統渠道,很難形成全民討論。

所以,《小豬佩奇》的推廣,漸漸出現在微信、微博、美拍、抖音等不同平台。這方面的推廣,主要有表情包、熱門話題、短視頻營銷。

比如2016年10月,E-One推出《小豬佩奇》首個微信表情包,兩周內下載量超過100萬次。而「小孩學豬叫」「跳泥坑」等熱門話題,也被不少大V和營銷號拿來蹭熱度,引起跟風。

而在社交平台、短視頻平台火了之後,E-One又迅速簽約大牌,推出衍生品。

由此,《小豬佩奇》順利進入兒童日常生活場景,如玩具店、商場、超市。例如E-One與旺旺合作的零食禮包,以及前不久和優衣庫合作,推出的最「潮」嬰幼兒裝等等。

3

會有第二個《小豬佩奇》嗎?

2017年,《小豬佩奇》在中國的授權和商品銷售收入,同比增幅超過了700%。光是主題故事書,就賣出1600多萬套!

可以預見,在將來會有很多人想要複製《小豬佩奇》的成功。畢竟這種劇情簡單、畫風幼稚的動畫,似乎並沒什麼壁壘。

其實複製《小豬佩奇》不難,但走它的老路子,很難成功。

《小豬佩奇》是第一部滿足了家長對「認同的家庭生活方式」的需求的作品,已經是頭部IP,擁有充分的市場話語權。想挑戰行業第一,除非它做得不好,或者其他競爭者口碑極好,且資金充沛,否則往往沉沙折戟。

與其想用第二個《小豬佩奇》打敗《小豬佩奇》,不如學它如何洞悉用戶需求、做好產品、做好營銷的手段。

好產品,就是要做出超出用戶預期的產品。《小豬佩奇》為小孩量身打造,卻不止適合小孩看;殘酷的《紅海行動》在春節檔不合時宜,卻能逆襲成功,因為它把中國戰爭片提到了世界水準。

《小豬佩奇》真正的火爆,是得益於在社交平台、短視頻平台的營銷。但不要忘了,前提是它這個IP得到用戶的深度認可。

後來者要做動畫,能做到讓家長心甘情願和孩子一起看個上百集嗎?

不說了,買佩奇手錶去了。

推薦閱讀:

高級運營需要具備哪些運營思維?
5G時代的萬物互聯都有哪些應用場景?
國內有哪些工作環境很贊的互聯網公司?
今合時訊 | 抓住時代機遇,今合入局大健康產業
民航飛機為什麼不給乘客配備降落傘?

TAG: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