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4:人工智慧會增強我們對學習和工作的興趣

興趣是怎樣產生的?沒有確切說法,但至少與這幾個因素相關:反饋速度、新鮮感、社交互動性、面向實景。

反饋速度: 一項工作很艱難,半天沒有進展,自己就會陷入無聊苦悶之中。但如果進展很快,就會感到有成就感;

新鮮感:搬入新家、入學或旅遊,心理容易預約,原因是就進入新環境會給人新鮮感;

社交互動性:我們聊天可以聊很久不覺得累,但一個人讀書就可能很乏味。喜歡與人互動是大部分人的本性;

面向實景:讀專業書與讀小說相比,後者更容易激發人們興趣。因為專業書多是抽象的(各種公式、定理之類的)需要大腦進行相應轉換與我們已有知識進行映射聯繫,而小說描寫的是人,我們腦海中自然形成相應畫面。

電子遊戲幾乎具備上述四個要素,所以讓人喜愛甚至沉迷。而人工智慧會讓工作具備這四個要素,雖然比不過遊戲,但會接近甚至某一天達到一致。而此時,工作即遊戲。以下將工作和學習分開論證:

工作:1. 反饋速度和新鮮感。Ai能將工作中機械重複、可用較明確規則定義的部分替代,而我們工作中大部分都是這類任務,所以ai引入工作後會極大提升工作效率,給人以更多的反饋激勵。而只要工作不是完全重複,不斷有新東西引入,那麼ai就會增強我們的新鮮感。而且隨人工智慧不斷發展,這倆者會不斷加強,我們成就感更高; (題外話:工作效能提升會帶來企業效益提升,只要你的老闆不是小氣鬼的話你就能漲工資!)

2. 社交互動性。現在的echo、小愛同學之類的智能助手就是用於與人社交互動的,以後這類產品會用於工作中(先稱作語音辦公儀吧,不僅如此,還會有AR/VR交互設備、手勢控制器、眼球追蹤儀甚至腦機),你只要簡單發出指令,ai就能進行相應操作,簡直不要太爽! 而且ai還能同時和你聊天開玩笑,你感覺不是一個人在工作(想像以下鋼鐵俠中的賈維斯);

3.面向實景。其實會聊天的ai已經讓你部分面向實景了(語音實景),但也不僅如此,比如你是建築設計師,那些參數計算驗證之類的工作可以更多地交給ai,然後你就負責面對一個全息建築圖發揮自己想像去改造,這時候工作更像是藝術設計。

教育:先定義教育,廣義上只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思考達到自我認知升級的過程就是教育,也可以說是被教育,因為我們可能既是主體也是客體;

狹義上從幼兒園到畢業之前接受的才是。主要談廣義教育:

1.反饋與新鮮感。學習或思考的本質是將知識與腦中原有知識建立鏈接的過程,當鏈接好時你會覺得你懂了。對於大部分學習思考過程,如果知識不困難或太無聊,思維是順暢的,反饋和新鮮感較強。但遇到困難時思維會遲滯甚至卡主,這時反饋和新鮮感降低,我們的興趣就減弱,久而久之我們就沒興趣了。

但是有ai學習助手存在的話,有疑惑可以直接提問,它會及時解答;甚至對於一些較艱深抽象的問題,你都不懂自己哪裡不懂,一臉懵逼,ai也能根據演算法預判你的疑問,然後詢問你「主人,是不是xxx不懂?」這樣你就能愉悅地講學習進行下去。

當然啊,達到這種程度的ai與強ai無異了。總之弱ai也能加強學習反饋,現在有相關產品了,google 「talk to books」:

DeepTech深科技:谷歌發了兩款AI工具:一個讓你和書「聊天」,一個能測試辭彙聯想能力?

zhuanlan.zhihu.com圖標

2.社交互動性大家都想得到,略過;

3.看完上述教育ai助手描述可能覺得貌似沒有ai工作助手更有趣,很正常。教育主要是我們接受信息的過程,而工作主要是我們輸出信息的過程,與環境互動更多,給人的興趣自然更強一些。 不過沒關係,我們看電影看小說一樣很爽,因為這些活動面向實景。現在有一些教育影視作品拍的更電影一樣,比如:

神秘旅行-細胞內部之旅?

www.bilibili.com圖標

Ai技術可以讓這類作品跟容易製作出來,屆時學習和看電影一樣有趣。 可能你覺得這種看電影學習的方式效率太低,其實不然。面向書本學習主要是文字輸入,這是一種串列輸入,即便一目十行效率也不高。 電影這種圖像輸入是並行輸入。有時候學習一個概念可能半天看不懂,但有一個ppt演示的話會覺得TMD的這麼簡單! 這種例子很多,以後這類演示動畫可以很容易做出來。 當然文字和圖像輸入結合使用最好。

使用工作或教育ai助手能幫人們更專註,這時更可能進入心流狀態,而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學習,意味著一直處於較愉悅狀態,做喜歡的事是種幸福。

ai助手是一種增值型消費品,即能幫你賺錢。不過我更傾向於總"幫你滿足需求"來描述,因為錢只有滿足需求才有價值。 購買增值型產品對個人成長是正向的,會構成良性循環。不像遊戲這類產品,總體上耗費人們時間和精力而沒太大幫助。所以購買ai助手你不僅沒有心疼感,還會加大投入。 這種投入會從兩方面促進ai發展,購買ai產品可以靠消費驅動ai行業發展,產品能增長ai產業從業者的知識技能從而幫助他們進一步研發ai。

不過ai助手會進一步加大貧富差距。既然是產品就有好壞價格高低之分,簡單粗暴地理解為富人買更好的產品賺更多的錢,外加富人在其餘方面的投資也大,他們的回報更多。 關於這點,就看大眾怎麼看了。如果非要與人比較,那多半是痛苦的。 我們喜歡與人比較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在自動化程度不高的時代,只能滿足少數人物質條件較好而多數人較差,不比別人更好就意味著過得更辛苦。 在ai極大提高世界自動化水準的時代,大部分人過上條件不錯的生活是沒有問題的,這時候我們的競爭心理可以放淡一些也自然會放淡。 即便仍然存在競爭心理,也傾向於主動性競爭而非被動性競爭,這種競爭是種享受。

另一點可能算是壞處的是,ai提升了我們的興奮閾值,如果離開ai助手來的話,我們可能很難靜下心來。不過不是大問題,類似現在遊戲發展很快,沉迷的也只是少數人。

好了,言歸正傳。ai助手能讓工作學習更有趣,達到心流算是有趣程度很高的地方,那麼能否保證工作學習時總能進入心流? 除非你自身境界很高,那麼大部分人都不能藉助ai達到總是心流的狀態,即便是強ai助手。 這是我們生理因素限制住的。我們的任何行為無非是:人與環境交互或者獨立思考。 以前者為例,過程為獲取信息,大腦思考,向環境輸出信息實現某種操作(當然只包含其中兩種也算)。 ai是種外界工具,只能直接加強1、3兩步,對第2步加強效果不大。我們是碳基生物,智商最高也不過200,我們的智力總會變為瓶頸。

那麼這種瓶頸如何突破呢? 生物改造與腦機。尤其後者作為人機融合的關鍵設備,效果是無法估量的。 以後詳談...

上面談的本質上是工作趨近娛樂的過程,那麼娛樂是否會趨近工作呢? 小部分會,大部分會更加娛樂。 頭號玩家知道吧,以後的遊戲就像那樣的,可能更容易上癮。沒辦法,技術進步總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果...... 不過頭號玩家真好看!!我甚至腦洞斯皮爾伯格大神看看中國玄幻小說,然後頭號玩家II的畫面就是: 玩家化身各種修真者縱橫四海、大殺四方.....嚯嚯哈哈哈哈

腦洞無限,願與你分享


推薦閱讀:

TensorFlow 1.0 發布
是科技不是科幻!別擔心,人工智慧取代不了你的工作
人工智慧的三個層次:運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
人工智慧,是當計算機能欺騙人類的時候
下一個機會,浪潮之巔

TAG:人工智慧 | 興趣 | 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