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雲新野心暴露了:收購整個傳媒圈成為中國默多克

馬雲新野心暴露了:收購整個傳媒圈成為中國默多克

傳聞往往都是真的:比如阿里巴巴收購《南華早報》。從日前正式簽約來看:這次馬雲收購的不僅是《南華早報》,還包括南華早報集團旗下的雜誌、招聘、戶外媒體、活動、會議、教育、數字媒體業務。至此阿里巴巴媒體板塊擴充至25家:包括新浪微博、虎嗅、36氪、第一財經等。有人說,微信太火刺激了馬雲,馬雲要買下整個傳媒圈,成為中國版的默多克。

若是對阿里巴巴上市前,馬雲和《南華早報》打的筆墨官司的背景略知一二,就可以揣測到馬雲大舉收購傳媒的心態:都別叨逼叨了,哪有喉舌罵自己腦袋(老闆)的。

《南華早報》是香港最大的英文報紙,與內地諸多陷入運營困境的報紙不同,《南華早報》報紙版面上擁有不少奢侈品零售商和房地產開發商的廣告。2011年至2014年的三年中,《南華早報》集團年收入都突破10億港元,不但不需要阿里巴巴補血,還可能成為阿里爭奪傳媒陣地增強話語權的新武器。

自從入股新浪微博,近兩年來,馬雲加強了對傳媒領域的「佔領」,「買買買」幾乎成了阿里系的常態,隨著馬雲布局文化影視產業,迅速補全阿里傳媒與娛樂生態圈就成了阿里戰略中的重中之重。

先圈地再放羊

2013年馬雲對新浪微博的入股只是小試牛刀,之後,馬雲在傳媒領域的「圈地運動」便開始了。馬雲這兩年在傳媒領域的布局相當大手筆:

2013年4月,阿里巴巴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在成為了新浪微博的股東後,新浪允許阿里巴巴在未來按事先約定的定價方式,將其在微博公司的股權稀釋攤薄後的股份比例提高到了30%,這是中國互聯網行業迄今數額最高的一次股權交易。

在購入新浪微博股份後不久,阿里巴巴又戰略投資《商業評論》雜誌,此次的合作,可以說是阿里巴巴開始推進建設自己傳媒生態系統的標誌。

2014年4月,馬雲本人和其他幾個投資人共出資10.5億美元投資華數傳媒,這項合作達成後,華數成為了阿里巴巴的內容合作夥伴。而這次合作,讓阿里巴巴擁有了互聯網電視牌照,這也是阿里巴巴投資華數的主要原因。目前國內只有7家公司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和資質資源,早前國家新聞出版和廣電總局已經停止了對互聯網電視牌照的發放,這讓互聯網電視牌照資源更加顯得稀缺,不少互聯網公司採取了用內容換取牌照的模式。

今年6月,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和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以SMG旗下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為平台,利用各自在數據、資訊、技術、市場推廣等方面的優勢,打造新的傳播形式。在此次合作中,阿里斥資12億元入股第一財經,未來阿里還將會參與第一財經的經營和運營。

影視、娛樂、媒體一個都不能少

10月份,阿里巴巴向優酷土豆董事會發出了非約束性要約,希望全面收購優酷土豆集團,收購總金額預計將超過45億美元。如果能將優酷土豆攬入阿里懷抱,阿里的娛樂傳媒生態將會進一步增強,優酷土豆的內容平台與阿里電商平台的業務進行融合,將進一步提升用戶的數字消費體驗。可以想像,用戶在邊看視頻的同時便對視頻內容中出現的自己喜歡的產品進行購買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除了傳媒,影視方面阿里也在悄然布局。8.04億美元成為了香港文化中國(後更名阿里影業)最大股東,該公司製作過《讓子彈飛》、《西遊降魔篇》、《功夫》等票房收入不錯的電影;15億元投資華誼兄弟,達成了在電影及遊戲業務等方面的合作,與騰訊並列成為華誼兄弟第二大股東;24億入股光線傳媒成為光線傳媒第二大股東,將光線傳媒的影視作品、藝人等優勢與阿里目前電商平台、互聯網金融等優勢相結合,打造全新的內容傳播形式與盈利方式。

可以說,伴隨著入股收購的步伐,馬雲在人們心目中快要成為一個傳媒大亨了。如今的阿里,在互聯網、影視、新媒體、視頻、出版等方面都投下了自己的一顆棋子。前不久傳出阿里要收購新浪網,如果新浪網被阿里收購,那麼阿里在傳媒領域的控制能力將會進一步增強。

提前布局,野心勃勃爭奪未來話語權

馬雲曾說:「中國現在的問題是,有錢沒腦子,文化太差,口袋滿了,腦袋空了,如果文化產業不起來,中國就是個暴發戶國家,不能持久的。」如今馬雲如此這般發展自己的文化產業,是為了他這個有情懷的追求,還是為了別的?

馬雲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阿里需要媒體幫助自己平台上的中小企業做推廣,反過來,利用阿里平台積累的數據,媒體可以更準確地報道經濟信息。看來,馬雲在發展自己阿里生態系統上,有更大的野心。他不僅要藉助傳媒平台更好地宣傳自己的電商平台,而且還要利用自己電商平台上積累的數據更好地發展傳媒業。

馬雲要控制話語權,藉助傳媒改善自身形象。近兩年,阿里在取得了發展的同時也惹來了不少負面的議論,這嚴重影響到了阿里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如淘寶的假貨問題,對阿里的形象打擊甚大,這對馬雲謀求布局海外發展會帶來一定阻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篇負面新聞的報道,一條短短的微博,一段小小的視頻,都可能對阿里帶來很大的影響,如何減少這些負面的消息?控制這些傳播渠道,成為了馬雲努力的方向。

馬雲的互聯網焦慮

馬雲也知道,現在是投資收購傳媒領域的最佳時機。國外發達國家有一個總結,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GDP收入超過5000美元時,傳媒業將迎來發展。2014年年底,我國人均GDP超過7800美元,根據國外發達國家經驗,我國的傳媒業將擁有無限的發展潛力。並且當前受互聯網的衝擊,不少傳統媒體陷入困境,新媒體也正迎來發展,在這個時候選擇投資傳媒領域,對阿里巴巴來說正當其時。而且現在傳統媒體所欠缺的正是阿里巴巴所擁有的,新媒體所需要的阿里巴巴也都具備。

騰訊、百度的不斷擴張,讓馬雲也很是焦慮,商場如戰場,沒有常勝將軍,一個腳步跟不上,就有可能落後對方好遠。如何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只有不斷完善阿里生態系統,通過不斷融入新的內容在彌補阿里短板的同時,讓阿里生態系統更加多元也更加強大。(感謝關注李光斗品牌觀察微信公眾號:lgdbrand)

馬雲要做中國的「默多克」?

馬雲和他的公關團隊向來以彪悍著稱:對官方檢測數據不滿,便敢指名道姓和國家工商總局叫板!當年馬雲任《贏在中國》總評委,不僅成功推廣了阿里平台,而且搭建了超級企業傢俱樂部。

讓如此強悍的團隊來執掌傳媒領域會是怎樣一種情況?就像馬雲說的,他的阿里電商平台藉助傳媒平台的傳播一定會推廣得更好,而他的傳媒平台在電商平台積累的數據的作用下,也將會開啟信息傳播新模式。此次馬雲收購的《南華早報》,早在1986年傳媒大亨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就曾收購過該媒體。馬雲在成功打造了自己的電商系統之後,正在沿著默多克當年的軌跡在傳媒領域打造自己的帝國。收購《南華早報》讓馬雲的新野心又一次昭告天下:此君決非池中之物。


推薦閱讀:

《娛樂至死》:口渴的人卒於汪洋大海
電影票房的保底發行到底是個什麼鬼
如何用群眾語言講好政經道理?人民紅小兵用90分鐘聊了6個問題!
金評媒將赴美IPO:2018年計劃金融服務產品32億美元交易額
我的媽媽是做廣告的

TAG: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