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叔本華《人生為何不同》有感——痛苦與希望
人的本質是什麼?人生到底是什麼?古今哲學家的思考給我們什麼啟示,人生是否有確定的意義,人應該如何認識自己,人如何尋找自身存在的意義,人的意志和目的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人該不該存在希望和夢想,人性本惡還是本善,人的「智力」在人的生命中佔有多大的比重,什麼樣的生活是合乎正義的,苦難是否可以避免?
在《人生為何不同》這本書中,叔本華與以往所有的哲學家不同,他用禁欲主義的悲觀論和意志、智力、認知一起構建起自己獨特的哲學思想,與絕大多數哲學家從客觀上解釋人和世界不同,叔本華用意志與情感詮釋一切,在他的哲學中,沒有嚴謹精確的哲學體系,而是代之以現實的感覺和體悟,是由情感匯聚起來的存在和幻覺,叔本華認為人只不過是一種有感覺的動物,這種感覺的意志性和智力將人和其他動物區別開來,但無法改變人生的真相——悲劇和不幸。
在叔本華看來,慾望、無聊、苦難、爭鬥是人生的本質,人生就像一座鐘擺,總是在追求而不得與慾念滿足後的虛空與索然無味中來回,沒有人能擺脫痛苦和無味的悲哀輪替,人只不過是自己情緒和精神活動的奴隸,無論是物質富有或匱乏還是精神的充實或貧窮,人都永遠處在時刻變化無法自控的感覺之中,人無法掌控自身的命運,縱使他富甲天下或者能力超群,人無法與人生的無常和不確定性討價還價,只能在幻想與痛苦掙扎中等待死亡的來臨。
在本書中,叔本華還對世界的意志和表象、歷史、文學、哲學、音樂、閱讀、人格、道德等問題做了研究和討論,闡述了自己獨特而別具一格的觀點,比如他認為世界只是我的意志和表象,歷史只是單個人和事的連接和綜合,有很多人們趨之若鶩的暢銷書根本就是垃圾,偏見和頑固是阻礙人們追求真理的最大敵人等等。
對於叔本華關於人生本質的哲學思想,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世界是我的意志和表象;
二、人生除了痛苦和無聊外再無其他。
叔本華認為,人生活於世,會遇到很多的無能為力和無所適從,疾病、厄運、仇恨、戰爭、死亡從未從我們身邊離開過,危險和苦難隨時都可能降臨,剛剛還是信心滿滿,此刻卻已經失望透頂;一開始還是親密無間,一下子就兄弟反目;從小身體健康,突然患上疾病;本來應該欣喜快活,可卻絲毫高興不起來……人生太過無常,作為充滿慾望和感覺的人,永遠身處情緒之中,人始終都在追求好的一面,可稍不注意就會不可避免的墜落到另一面,因為人的慾望一旦滿足就會對它失去興趣,繼而陷入悲觀,而如果沒有如願,就會極其難受。總之,叔本華認為人始終擺脫不了悲劇的命運。
三、人對「自我」無能為力;
四、唯一明智而直接的做法就是消滅意志,不抱任何希望;
五、俗人的智力服務於意志,哲學家的智力獨立存在,直接作用於生存的意志則被弱化和降解。
下面來說說,我對叔本華哲學觀點的幾點探討:
一、希望和光明是人活下去的重要原因。
我想說,既然人生不可避免地走入死亡,為何不能為自己設定一些意義和想像呢?為何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和美妙呢?為何不在沒有實現一個目標時轉向一個更實際可行且合乎正義的目標呢?如果一個慾望得到了滿足,為何不能休息片刻之後再重新投入下一場戰鬥呢?如果說勞動是老天爺對人的懲罰,為何人不能選擇更有興趣和成就感的工作呢?房子車子老婆孩子,生活中的煩惱已經夠多了,為什麼非得去強調和標註那些傷疤呢?
二、人可以所有作為。
叔本華認為,「自我」包括我和世界,因為世界也只是我的意志和表象,所以只是我的一個反應,所以叔本華認為人對世界和自己都不可能做些什麼。一方面人是歷史性的非自在體,人看似自由卻受到諸多約束,遺傳因素、兒時教育、文化背景、思維模式,人雖然有表面上的選擇自由,其實卻受深層的潛在自我支配,就像當一個物體飛向你的眼睛你會本能地閉眼一樣,人的絕大多數行為都是刺激——反應的固定模式,所以叔本華認為人不可能改變「自我」。
對於這一點,我想說,我們的經驗表明人仍然可以通過學習、思考、奮鬥,改變自己,改變生活,過上開心幸福的日子啊!
三、意志作為人的生存本能,是我們人生樂趣的來源,為什麼不能保留呢?總不能因噎廢食,一有不利可能就清除掉吧!我們平時吃飯的時候牙齒還可能咬到舌頭呢,那為什麼不把牙齒都拔了呢。是的,對於部分聖人,對於那些有信仰的人,他們可能放棄世俗生活或者竭力壓制意志和慾念,與塵世的快樂撇清關係,將意志排除出精神之外,可他們那只是純粹修鍊自己的內心,所謂無欲則剛,當他們無所求時也就無所失了,因為他們已經進入禪化境界。但是我想說,對於像我這樣的絕大多數受慾念驅使的普通人而言,生存意志是他們活下去的本能,對於思想境界根本達不到哲學家高度的他們來說,要讓他們消滅自我意志,不是等同於讓他們斷了活路嗎。
四、人有多重角色,多重身份,人在現實世界與精神世界裡轉換,又在各種目的性和自我定義中調整,所以人應該具有必要的處理生活事務的能力。雖然人與人之間工作不同,他們的智力水平,思考能力,辦事能力等等也有差異,但每個人都有他生存的意義,在精神和人格上,人與人之間是完全平等的。
所以我覺得,《人生為何不同》這本書太悲觀了,雖然說可能叔本華想通過把人生說的足夠苦,然後希望人們從中找出一點甜來,但我還是覺得這種思想太過負面了。
我的觀點是,人生就像一場充滿驚險、刺激、艱難、喜樂的旅行,但任何時候人應該以樂觀的心態面對一切,最好能把所有的遭遇都當作通往幸福與成功之路上的一次意外且難得的體驗,並且從中去尋找讓我們的生命充滿希望和陽光的價值所在。
by作家千誠
推薦閱讀:
TAG:哲學 | 哲學思考 | 叔本華Schopenhau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