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菲爾:要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創造力

波菲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最終促使我成為建築師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我的幽閉恐懼症,我必須做點什麼來逃離它,而建築能夠生產空間;二則是我想要永生。」 從這句話中,應許能夠窺探到波菲爾建築之靈魂的模樣吧。

里卡多·波菲爾(Ricardo Bofill),西班牙著名建築師,享有「建築鬼才」之美譽,在他年僅24歲時便創建了集建築師、詩人、美術家、音樂家以及數學家於一堂的知識精英集團「TALLER DE ARQVITECTURA」(泰勒建築事務所)。

里卡多·波菲爾是許多國家建築協會的名譽會員,被許多大學授予名譽博士。里斯本的Saldanha大廈1998年榮獲年度最佳建築獎;Donnelley大廈在1990年-1996年期間獲得年度房地產開發獎(1993年,芝加哥太陽時報)及最佳新建築獎等十餘項大獎。除了建築設計外,里卡多·波菲爾在學術上成就顯著。曾撰寫《城市建築》、《空間設計》等論著和評論文章。

如果你看過《飢餓遊戲3》,一定會對影片最後高潮的部分印象深刻,電腦特效製作的如同複製黏貼一般的建築傳遞出無邊的神秘和詭異。然而,不知你是否知曉,這些建築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電腦編程出來的,而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它們就是里卡多·波菲爾所創造的世界,像是從人們的夢境中搬出來的一樣,被許多人稱為「後現代」風格,散發出某種詭異的氣質。這些建築也將《飢餓遊戲3》中的電影情節烘托到前所未有的極致感官,根植在觀眾的內心深處。

里卡多·波菲爾的建築中包含著一種古典主義語言,又交雜著歷史與幻想,人們在其中彷彿能夠望見自己的回憶,甚至是人類的過去。

之所以稱他是天才是因為在他超過50年的職業生涯中,已在50多個國家設計過超過1000個項目,而他同時又是個不折不扣的鬼才。他討厭成為潮流,拒絕自己的藝術成為某種流派。波菲爾始終堅信著,本土個人語言結合才是自我建築風格的本源。

住在水泥廠的建築師

1973年,波菲爾發現了這家位於巴塞羅那附近的廢棄水泥廠。很多人都沒有看到這簇建築群的潛力,其中有些是1920年建造的。但波菲爾卻受到啟發,從此開始了45年的勞作。

工廠里(經改造的)富麗堂皇的房間和寬闊的空間幾十年來一直是波菲爾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他在自己的個人網頁上說:「我對(在那裡)生活的印象……是居住在一個封閉的空間中,可以讓每天免受外界干擾。」

在工廠的中心,定製的傢具和配件為巨大的空間增添了暖意。大理石裝飾和溫暖的燈光使這個房間呈現出一種豪華的感覺。卧室擺放著微型傢具,但它的奢華卻給人帶來一種深沉的感覺。

現實版「紀念碑谷」

波菲爾早期的作品「紅牆」簡直就是現實中的紀念碑谷的原型。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座現實版的紀念碑谷早在1973年就建成了,原名La Muralla Roja,「紅牆」二字是直譯得來的。

也正是因為「紀念碑谷」的超高人氣,讓波菲爾在今天再一次成了一位網紅建築大師。由於他設計的建築實在是顏值太高,所以近幾年來,他的作品一直是國際各大建築雜誌最愛刊登的圖片。

如何形容La Muralla Roja的美呢?可能你永遠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辭彙。它的每一個角落、每一種角度都面面俱到,讓人不禁去讚歎波菲爾的才華。而且,這裡簡直就是拍照聖地,絕對的360°無死角,隨便你閉著眼睛按快門都能夠得到一張絕美的構圖。所以,每年世界各地的許多人們會慕名前來。

當你走進去,你還會看到有不同深淺的藍色,顏色的強度同時與光線產生直接的關係,令建築創造出的迷幻效果。多彩的顏色既衝突又浪漫,創造出迷幻絢麗的效果。

波菲爾的創造力究竟來自於何處呢?這個不得而知,但他曾在演講中對年輕人這樣說:「別總是看雜誌,去看看你們自己在想什麼,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創造力。」

在波菲爾的少年時期,就經常在西班牙境內旅行,他在西班牙本土特色建築中汲取了許多營養。此外,他還被許多烏托邦思想影響,所以早期的作品多處在烏托邦與現實的邊緣之上。那麼,波菲爾的烏托邦究竟有多美妙呢?

「瓦爾登7號」是里卡多·波菲於1975年設計的,位於巴塞羅那西邊的市郊小鎮聖胡斯托德斯韋爾恩,人們能從中感受到屬於波菲爾的那份建築理想。

瓦爾登七號包括446間公寓,「Walden」一詞來自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的著名科幻小說《Walden Two》(瓦爾登第二),小說中正是描繪了一個烏托邦的社區。關於這件作品,波菲爾曾這樣回憶道:「在那個時期的西班牙建造這樣的項目,我可能是瘋了!」

波菲爾在建築的外部運用一種紀念性建築的語言,凸顯出崇高與威嚴的氣氛。內部又以藍綠色為主,安然而幽靜,在內外空間中形成一種反差。許多建築評論家認為,瓦爾登7號運用了最嚴格的結構體系,使建築得以靈活地變化。

外立面看過去,錯落的、不規整的凹凸,使得整個建築根本不像一處公寓,而是像一處防禦堡壘,內部有著許多的半圓形陽台,對應著這片土地過往歲月中隨處可見的煙囪,這裡原先也是一座工廠的遺址,這些設計不斷喚起人們對從前的回憶。

這位鬼才建築師的作品雖然令人們嘆為觀止,而他在談及早期作品時卻總會用「失敗」來形容,這難免讓人感到不解。波菲爾意在告訴我們的,實際上是屬於巴塞羅那的一種生活方式——不是如何迎接成功,而是怎樣面對失敗。

…………………………

來源:ARIZON乾正設計,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文木家】


推薦閱讀:

俞挺:你無能,所以你絕望
忙碌的建築師,2018,對自己好一點
建築師的職業一般分為幾個階段?
講座預告丨彼得·埃森曼:第二數字時代的建築
你真的了解地圖么?論地圖的詩意表達

TAG:建築師 | 空間 | 西班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