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同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基督徒如何實踐社會公義

凜冬將至。

或許我們已在漫長的冬夜裡面了。不管看向世界哪一個角落,都沒有平安。先知阿摩司曾經說以色列人如同「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真是形象啊,岌岌可危,人心惶惶,現在這個世界不也是這樣嗎?

「每日要如何度過?」—— 如今不再只有抑鬱症患者這樣問,而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倫理困境,每個人不得不審問自己的良心並做出相應的判斷和選擇。

在上帝諸多的屬性裡面,有兩個看似paradoxical的屬性,就是上帝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和社會性(sociology)。這兩個看似矛盾的屬性教導我們了解教會之於世界、信徒之於社會的意義,它或許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答案,如何每日活得勇敢、有盼望、能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

上帝的超越性大概無需多說,就像所羅門在獻殿禱告中所宣告的:

神果真住在地上嗎?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惟求耶和華我的神垂顧僕人的禱告祈求,俯聽僕人今日在你面前的祈禱呼籲。願你晝夜看顧這殿,就是你應許立為你名的居所。求你垂聽僕人向此處禱告的話。你僕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處祈禱的時候,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垂聽而赦免。

而神的社會性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體現在上帝是三位一體的神,不是只有一位,而是三位並列並彼此之間發生關係的複數存在,我引用一段話來說明三位一體的上帝的社會屬性:

The doctrine of the Trinity reveals that God exists as Father, Son, and Holy Spirit. The three divine persons of the Godhead live in unity as one, yet remain three distinct persons. The communion of the Godhead does not compromise the distinctiveness of the three. In this way, particularity and relatedness co-occur because their relatedness is characterized by perfect reciprocity where the three live with and for each other... To live as beings made in the image of God is to exist as reciprocating selves, as unique individuals living in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in mutually giving and receiving relationships (The Reciprocating Self 2005).

翻譯:三位一體揭示上帝以父、子、聖靈的形式存在。三位神格合而為一,同時具有各自的獨特性。神格的合一併不以犧牲各自位格的獨特性為前提。反之,獨特性和關係性共存於三位一體中,呈現完美的互惠關係,與彼此合一,為彼此存在。人按著神的形象被造,同樣並非孤單的個體,而是「互惠性的個體」,意思是我們即是獨特的個體,但同時身居給予和接受的互惠關係網路中。

第二,體現在上帝要與他的子民同住。在曠野中的帳幕、所羅門的聖殿、耶穌的道成肉身、以及最後新耶路撒冷新天新地的降臨中,至高的神要世人同住。而神與人同住的條件只有一個,就是在利未記19章所說的:「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

上帝的超越性和社會性的paradox在於,神是至高無上卻要與世人同住,神是無與倫比卻要他的子民效法他,以及個體是獨一無二卻要與他人發生互惠關係。用保羅的話說,就是: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

與之相反的,是我們今天的教會生活。我們住在眾人之外,我們失去了社會性的信仰,我們的信仰生活越來越private,不與世界發生關係,心裡驕傲,不行公義,不好憐憫,喜歡爭辯,喜歡炫耀富足的生活,卻向窮人的遭遇掩面,忘了自己也曾是赤身露體的,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

如今教會有兩個很大的迷思,因為我們沒有看到神既是超越的,又是貫乎眾人之中的,所以第一個迷思是基督徒要離開世界不與不信主的人相交,但耶穌明明的說過「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保羅也說「不可與行淫亂的人相交,此話不是指著這世上……的;若是這樣,你們除非離開世界方可」。

第二個迷思是反正新天新地會替代這個罪惡的世界,所以對周圍的惡視而不見。然而耶和華神在申命記中告訴以色列人「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他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賄賂。他為孤兒寡婦伸冤,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所以你們要憐愛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

我們也曾在埃及地做過寄居的,然而如今我們在天父的家中,我們可曾不以貌取人,不受賄賂,為孤兒寡婦伸冤,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

神要我們有超越時間空間的盼望,同時有engage當下世界各種不善、不義、不憐憫、不聖潔的智慧和勇氣。

《希伯來書》的作者說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本是這世界不配有的人:

他們因著信,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

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

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釋放原文作贖)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

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鍊。

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

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

注意接下來的兩句話:

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 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

這句話看英文意思可能更清楚: These were all commended for their faith, yet none of them received what had been promised, since God had planned something better for us so that only together with us would they be made perfect。

這些人,在世的時候沒有得著因著行公義所得的獎賞,但他們看到神的超越性,他們「從遠處望見,歡喜迎接,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們看到的不是他們的當下,而是神超越萬世所定下的計劃,他們看到這計劃的成就,看到神的得勝,看到萬事之終。

然而,他們卻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們在當下應盡的義務、當行的公義、當付出的代價。反而是那萬事之終之得勝的盼望賜給了他們超乎凡人的勇敢和力量,終於在那世上如明燈照亮,成了這世界不配有的人。

這樣的人在當代也有很多,比如新澤西貴格會的約翰,還有馬丁路德金。


***

2006年上映了一部電影叫做《Amazing Grace》,講的是19世紀的英國年輕議員威廉·威伯福斯致力於廢除奴隸制度的故事。大部分人大概不知道其實早在半個世紀以先,美國的貴格會就已經廢除奴隸制度了。那時,美利堅合眾國甚至還沒有從英國獨立出來,那時,還沒有一個美國國父願意解放他們的奴隸,Amazing Grace的主角威廉·威伯福斯還沒有出生。

這一切都要從一位約翰(John Woolman)說起。1720年生於新澤西的一個貴格會家庭,約翰年紀小小就對上帝的事情具有非常敏銳的洞察。21歲,他離開家來到城裡做學徒。有一次他的老闆讓他幫忙起草一個販賣奴隸的文件,約翰非常清楚這樣做有違上帝的旨意。於是,便告訴老闆奴隸制度和基督教的信仰是衝突的,他不能起草文件。

接下來的十幾年,約翰致力於在貴格會中促進廢奴。在1758費城年議會上,教會中很多成員對廢奴提出很多妥協的方法,有人說還是緩緩吧,有人說之前買的奴隸不算數,有人說最好避免衝突。一直沉默不語的約翰緩緩站起來,說了擲地有聲的一番話:

My mind is led to consider the purity of the Divine Being and the justice of His judgment, and herein my soul is covered with awfulness.... Many slaves on this continent are oppressed and their cries have entered into the ears of the Most High. Such are the purity and certainty of His judgments that He cannot be partial in our favour. In infinite love and goodness He hath opened our understandings from one time to another concerning our duty towards this people; and it is not a time for delay. Should we now be sensible of what He requires of us, and through a respect to the private interests of some persons, or through a regard to some friendships which do not stand upon an immutable foundation, neglect to do our duty in firmness and constancy, still waiting for some extraordinary means to bring about their deliverance, God may by terrible things in righteousness answer us in this matter.

斜體的翻譯是:「上帝之於我們的要求,我們並非不明白。然而,如果僅僅出於忌憚某些個人利益,或者顧慮某些屬世的人際關係,就不能以堅定和誠實的態度來履行我們的職責,還借口說什麼等待神跡奇事的驗證,我們不要忘記上帝的公義,不要等到那可怕之事臨到我們,我們才有所行動!

1758年,貴格會全體成員決定,在他們中間不再有蓄奴的行為。

***

來到二十世紀,馬丁路德金在曼菲斯的Lorraine旅館被刺的前一晚發表了一篇如同先知一般的演講。這篇名為「I Have Been to the Mountaintop」的演講取自《聖經舊約》里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的典故。馬丁路德金說:到今天我已經無所謂了,因為我已經到過那山上,已經看到那迦南美地。雖然我很可能不能與你們一同進入迦南,但是我相信那天不會太遠了!」第二天,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在下榻的Lorraine旅店的陽台上遇刺身亡。他果真沒有辦法和他的追隨者們進入迦南,但我相信,他是真的已經看到過了那美地。

在現已改建為馬丁路德金紀念館的旅店外面,豎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你看,那做夢的人來了,來吧,讓我們將他殺了!」出自《創世紀》37:19。那個「dreamer」原指被兄弟們出賣的約瑟;現在指被他的「兄弟」殺害的馬丁路德金。約瑟的夢實現了,馬丁路德金的夢實現了嗎?Beatles輕聲唱道: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


兩千多年以前,以色列的一位先知阿摩司曾經勸誡以色列人從各種不公義不憐憫的罪中悔改,他說

我傾覆你們中間的城邑,如同我從前傾覆所多瑪、蛾摩拉一樣,使你們好像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你們仍不歸向我。

可是以色利仍不悔改,於是神宣告他的審判:

我厭惡你們的節期,也不喜悅你們的嚴肅會。你們雖然向我獻燔祭和素祭,我卻不悅納,也不顧你們用肥畜獻的平安祭。要使你們歌唱的聲音遠離我,因為我不聽你們彈琴的響聲。唯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我們也好像是上帝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所多瑪、蛾摩拉早已傾覆,是的,這個世界只會越來越敗壞,越來越偏離真理,然而我們過去有很多的人,之後也會有很多的人,從遠處看見神超越萬世之先的應許,就歡歡喜喜、充滿盼望和勇氣、行公義、好憐憫,不掩面不看這世上的不義,不逃避責任和義務,如明光照耀,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

一支火柴的火微小,火柴多了,火就旺了。

推薦閱讀:

神的應許是什麼?
你是一個從來都不疑惑的基督徒嗎——基督教的懷疑精神(下)
神本心理學 開篇 天上的父
從法老的心說起

TAG:基督教 | 神學 | 社會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