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的品格》只能止於意淫

別傻了,我們真拍不出來


趕上「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三八婦女節),微博一部集體意淫影視劇作品《淑女的品格》霸佔熱搜榜。

微博網友@SUM不二 分享了自己的一個腦洞,稱建議拍一部講述四個大齡女青年追求精緻生活的連續劇,並指定由俞飛鴻、陳數、曾黎、袁泉四位中生代女演員領銜主演,劇的名字就叫做《淑女的品格》。該消息還得到了「主演」微博翻牌,陳數表示「有點兒期待」、曾黎評論「總裁?可以試試」……

不婚,狂蜂浪蝶,大齡女:這不就是赤裸裸的平權主義劇情嘛!呼籲社會對女性多些尊重,理性看待女性對婚姻及家庭的選擇自由權,打破封建世俗的禁錮。這類女性角色都具備「女權」氣質,思想成熟、經濟獨立、富有魅力,不被世俗觀念裹挾。高級!職業!成熟!霸氣!

47歲的俞飛鴻、41歲的陳數、42歲的曾黎、41歲的袁泉,她們代表著國內中年的知性而美麗的女性。


國內優秀的中年女演員其實非常多:我們暫定為年紀在30-50歲,演藝生涯超過10年以上的女性。

她們在這個年紀似乎很難在演藝事業上有所突破,其實國內也拍過「大女主」的作品,但無非都是「辣媽」「婆媳」《咱們結婚吧》《媳婦的美好時代》「大齡剩女遇到真愛」「古裝美女」這類的劇情。

《小丈夫》中的俞飛鴻美麗大氣,上演不被理解的姐弟戀,脫離婚姻失敗的陰影重拾自信的她卻仍然無法在感情的抉擇中堅定。

《和平飯店》陳數冷艷高貴,智商無敵,可惜陷入臉譜化崇高化大無畏化。

《老男孩》曾黎一出場就把整部劇質感提升了好幾個檔次,可惜只是個打醬油的角色。

《我的前半生》袁泉出演失去愛情的職場女強人,在幫助好友走出困境後落得一個友色盡失的下場。

在影視作品中,中年女性頗受冷落,出彩的角色實在少之又少。角色總是受限於被壓迫、被選擇、被同情的戲路上,很難突破到自有品格層面去

再者,「IP+流量」模式仍是拉動電視劇播放增長的主要方式。有數據顯示,2018年待播劇大致有55部,其中32部是翻拍自都市情感、古代言情、仙劍奇幻等知名IP網文。在這當中,90%的都市情感類型題材都依據小說改編。

全是讓人厭倦又反感的老套路,女性角色毫無魅力,清一色把低智當成單純,把腦殘當善良,把白痴當可愛

我本以為小女生喜歡看這類劇是因為可以在傻子女主身上找到存在感,通過窺視別人的成功自我催眠來獲取滿足感?後來發現,這些槽點滿滿的爛劇可以成為受眾們茶餘飯後的閑聊話題,才是一種炒熱的成功手段。

《甄嬛傳》大熱後,「熱門大女主IP+人氣演員」的模式開始批量生產:《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錦繡未央》《羋月傳》。

未播已拍的還有倪妮《凰權·弈天下》,周迅《如懿傳》,章子怡《帝凰業》,湯唯《大明皇妃》,女演員紛紛從大熒幕轉向小熒幕演起了大女主

蠢的到底是導演還是編劇還是演員還是觀眾啊?

觀眾對於「淑女的品格」這樣作品的期待,實質上是對目前國內電視劇質量的討伐。獨立、自信、有思想、高智商的成熟女性形象是符合一部分觀眾審美喜好的,這屆觀眾還有得救


這些優秀的中年女性演技在線,那麼我們就需要一個合格的劇本來支撐了

縱觀以往所謂的「大女主」電視劇情

古裝女性劇中,一名美貌女子先是擁有極好的出生條件,然後落難,然後一步步復仇、收穫愛情、達到自己人生巔峰,後宮女人鬥智斗勇、爾虞我詐,所依附的不過是男權恩寵。

現代劇中,女主在職場上漏洞百出,生活上友好善良,看上去生活中很不如意,卻從不缺少物質、友誼和愛情。《我的前半生》羅子君的成長改變離不開賀涵,《歡樂頌》安迪身邊也圍繞著譚宗明、包奕凡、魏渭等男人。

這些作品從來沒有正面去刻畫女主究竟是怎樣從自身專業角度取得成功,鮮有憑藉女性本人個性魅力,不落俗套地撐起女主角獨特人物形象,而是在重大關頭,永遠有那麼一個男人的犧牲或幫助讓其化險為夷。

「女強人」總是離不開男人。優秀的機長、外科醫生、霸道總裁通常情況下總是男人,為什麼女人就甘願做一個被征服的軟弱階層。

我們之所以要做《淑女的品格》這樣一個作品,是對目前國內影視劇中女性形象深感失望。

真正的淑女,對外能扛得起壓力,在困難來臨時能夠跟男人一樣作為個體去承擔;生活上保持純粹整潔,優雅又不失少女心,有情懷又食得人間煙火……

真正的淑女,不會被生活和現實所屈服,她們可愛,並且堅強。

今年,國外表現精英女性的作品獲得了非常不錯的反響,韓國正在熱播的《迷霧》,金南珠那樣渴望成功的「狠女人」,強悍堅定,錙銖必較,對於阻礙她的敵人,都毫不猶豫給予還擊,而不是一味聖母,任人欺負,由人憐愛。

《傲骨之戰2》里的Diane在面臨即將破產的困境,她依然面帶微笑拒絕了男人的好意,「我的生活很困難,但我不想靠你,我自己可以」。

「一個女性的光環要通過男性愛慕來實現」的窠臼必須打破。


「女權」主義越來越受到重視,反「年齡歧視」也應當提上日程

在掀起的#MeToo和「Time』s up」運動,得到了全球的聲援。奧斯卡、金球獎等頒獎典禮甚至成為了女權主義者的舞台。影后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在頒獎典禮提出的「inclusion rider」,清楚地表達了美國演員的價值觀——

演員在簽合同時可以堅持要求加入一種多元包容的條款,保證電影製作過程中須滿足一定程度的多樣性和公平的報酬,除了性別、種族平等,性少數人群、殘障群體的權利也要得到保障。

尤其可以注意到,好萊塢近年的中年女性角色在《三塊廣告牌》《大小謊言》《使女的故事》《水形物語》甚至《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我,托尼亞》等等作品中大放異彩。

一百年後,歷史學家可能會把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描述為人類女權主義發展的又一個收成季節。

除了老生常談的「同性平權」「種族平權」等問題之外,「性別平權」問題最近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年齡歧視」似乎總是得不到足夠的重視

雖然說演員行當本身就被外界認為是「青春飯」,但是這些曾經為整個電影工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前浪」們,也不該因為無法抵抗的自然衰老而遭受到行業的不公正對待

35歲的海瑟薇說:「我不能抱怨什麼,因為我也曾因此受益。當我只有二十幾歲時,有些角色可能是寫50歲的女人的,但我還是能得到這些角色。現在我進入30歲,我在想,為什麼那個24歲的姑娘能拿到這個角色。我也曾24歲。我不能為此生氣,事情本來就是這樣的。」

人們所期望的優秀中年女性作品的誕生,關係到整個影視劇產業鏈的發展,受到行業內選角的「潛規則」的壓迫、低質量大流量劇本濫行的霸屏,因此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影視劇其實是社會現象的折射,我們正是苦於現實社會的壓力與封建固化的「女德思想」的迫害,才會對虛構的東西有那麼高的期待。我們希望通過別人創造的世界來找回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尊重。

為什麼國內劇作品裡的女性都不夠強大,關鍵時刻被各種因素打敗,那是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等一切的綜合。光靠那麼一些女性獨立自由的作品,並不足以對抗幾千年來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和社會背景。真正自我強大的女人是不容易做到的,當然,我們只是希望,迫切地,希望那一天能夠實現。

不要追求自身軟弱以獲得寵愛 要追求自身力量以獲得尊嚴

以上。


後生小旦加把油

說不定等你們到了中年

就能打破這一魔咒

為國產優秀劇作做出點貢獻吧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十三邀》對話姚晨&俞飛鴻 | 20,30,40,許知遠尬聊各年齡段女性
如何評價俞飛鴻的生活態度?
俞飛鴻自導自演的電影叫什麼?
四十多歲的俞飛鴻為何依舊這麼美?
俞飛鴻的婚姻愛情觀是怎樣的?

TAG:俞飛鴻 | 陳數 | 女權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