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超預期」的金融開放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人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未來幾個月內,將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進一步完善內地與香港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從5月1日起把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4倍等。在今年底以前,還將鼓勵在信託、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紀、消費金融等銀行業金融領域引入外資,大幅度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範圍。此外,目前滬倫通準備工作進展順利,爭取年內開通。如此密集地公布開放舉措,前所未有,舉世矚目,釋放了中國金融業堅持在開放中成長的強烈信號。

落實開放措施「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中國金融業近幾十年的發展歷程,某種程度上就是開放歷程。當年我國引入外資銀行,國內商業銀行從競爭中學到了很多,為我國金融業帶來了產品、業務模式、管理經驗等一系列變化。後來通過股改上市,國內銀行的經營效率、資產質量、公司治理能力等都有了較大提高。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舉措也是動作頻仍,如滬港通、深港通順利開通,A股納入明晟指數,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原油期貨掛牌交易等,表明中國金融業開放的腳步從未停頓。

儘管如此,這次金融業開放的力度之大、範圍之廣、乾貨之多,還是有些「超預期」。以銀行業為例,對外開放由銀行擴大到幾乎所有的持牌銀行業金融機構,開放領域已是由點到面,開放程度由淺到深;保險業開放進程也在加快,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等,體現了全方位的開放姿態。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的堅定態度——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金融擴大開放,將促進打造更加健康而富有效率的金融體系。金融從本質上說是競爭性服務業,競爭對行業發展至關重要。這幾年,我們的金融業快速成長,無論是規模還是成熟度,與前些年相比都有明顯改觀,這很大程度上是緣於競爭越來越充分,越來越開放。競爭帶來壓力,壓力推動進步,通過開放,吸引更多競爭者,帶來先進的經營理念,有助於激發活力、催生動力,將進一步推動我國金融業的效率提升、產業升級。

金融擴大開放,將為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開放意在發展。過去幾十年,中國製造業在開放中茁壯成長,創造了數以億計的就業機會,為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市場選擇。同樣,金融業與億萬百姓的生活貼合度緊,利益相關度大,未來在日益開放的過程中,金融將會更加關注百姓訴求,不斷優化服務,為普通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帶來更多紅利。開放還能促進金融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的深化,形成更透明、更公平的市場氛圍,普通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將得到更有效保護。同時,中國金融業越來越開放,也將為全球投資者和消費者創造新機會。

當然,開放不是放任。在開放的同時,重視防範金融風險,要使金融監管能力與金融開放度相匹配,這也是必須遵循的原則。我們不能忽視金融敏感性強、風險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在擴大金融業開放的同時,必須加強金融監管,依照相關法規對各類企業一視同仁。建立更有效的監管體制,鍛造更強金融體系,開放的步伐方能走得更穩更遠。

推薦閱讀:

中國有哪些世界頂尖的金融投資者?或者未來會出現嗎?
社群營銷案例系列之二:金融行業
上市公司的年報在哪能找到?
財務報表 姓甚名啥
逍遙劉強居然跳樓了?

TAG: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