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外語人的中國「芯」

最近美國制裁中國晶元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中興那麼大的公司居然沒有想到搞晶元,不管是沒有想還是最終沒有做,華為有麒麟晶元,但是通過技術人員的解讀可以窺見也還是有受制於人的部分,中國泱泱大國居然沒有製造晶元的人才和技術,也許曾經有或者一直有,但是反映到最終的結果上就是沒有成行。客觀環境有一方面影響,很多企業不到真正缺的時候是不會想這些,眼前的虛假繁榮迷亂了眼睛,只有打了一棒才能知道疼。但是我感慨的是教育。

我兒子現在3歲半,沒有報任何補習班,現在上一個雙語幼兒園,之所以上這個幼兒園的原因是離家近,而且是之前一直擔當的老師在,但是看到諮詢家長來問的最多的就是,有外教嗎,每天都有英語課嗎,還有周邊的很多動輒學費1W的英語補習班,年齡範圍2+,然後就看到那些稚氣的臉上台Hello, I am...., 可能家長們覺得很自豪,我卻覺得心裡莫名的悲涼。

我是86年生,我是7歲的時候學的英語,在當時算是比較早的,因為有了基礎,所以小學初中英語考試都還不錯,到了高中因為重理偏文,所以英語稍微放鬆了,高考成績100+,看到這可能覺得還很常態。因為家裡的原因選擇了外語專業,主修韓語,延續了英語的學習方式,大三的時候有幸出了國交換,最後畢業前得到英語六級,韓語六級,日語一級,是全系證最全的,前一陣看了個TED的演講,覺得很有道理,那個TED講學習首先要有興趣,然後就是學習水平和學習時間不成正比,甚至成反比,我計算了一下三種語言達到熟練交流的時間,英語學了20年+,韓語用了3年,日語用了1年,因為日韓語和中文都有漢字,我又自學了義大利語,發現一年時間達到正常交流也沒有問題,那麼英語打基礎的20年是不是太長了。

家長不想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沒有想到起跑的早和到終點的名次沒有關係,因為人生的學習不是50米短跑,學的時間越長有可能給孩子的厭惡感更大。

現在全球化了,家長們的眼界也開闊了,我們那陣上學都是啞巴英語,於是現在都是鼓勵孩子去說,這個思路沒有問題。但是問題是真的不是每個孩子都擅長外語,像我的室友,高考成績也不錯,畫的畫就我看來能媲美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就是一說外語就緊張,就像某些人天生跑調一樣,也許家長會說,通過努力肯定會彌補缺陷,但是過程必定是痛苦的,為什麼不讓他們學他們更擅長的專業,也許這樣會更快樂,並能獲得更大的成就。就我的經驗來看,通才極少,擅長理科的大部分外語口語表達都不強,術業有專攻,能看懂就可以了,如果是出國需求,放國外一年也就會了,外語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溝通嗎。

順便想說一下最近回復的一些問題,很多大一的新生都在問,多學一門語言多一門專業技能多好,但是這個前提必須是專業知識的強大,請不要給外語妖魔化,它只是一個工具,而且在AI逐漸發達的現在,我相信在有生之年在翻譯技術水平上會被AI取代。所以,如果想學另一門外語,那麼就必須首先是對這個國家文化的認可以及自己的興趣,不要過高期待。現在很多人都有錢了,再加上國外野雞大學和國內中介相互勾結,用父母血汗錢出國的不佔少數,出國之前請想一想你出國的目的是什麼,你想得到什麼,別花了幾十萬甚至數百萬,只有外語。

回到中國芯上,很多人都能聽懂特朗普講什麼,因為他的用詞真的很簡單,但是卻沒有能馬上提出對策的人,因為技術受制於人。中國不缺會外語的人,但是需要通過外語輔助來獲得技術的人才,教育上需要體現出對技術類的重視,減少行政類等學術性不強的專業或者降檔,在入學上對偏才需要有寬容,這裡的偏才不應該只限於奧林匹克獲獎的學生,出國留學需要設置門檻,提高海歸的水平,讓真正的海歸們得到尊重和重視,不要讓一些家裡拿錢的大量偽海歸們渾水摸魚。希望以後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才有中國「芯」。

推薦閱讀:

一個指標就能避免,股票一買就下跌
美國禁售中興7年晶元,你怎麼看?
中興倒閉不可怕,重要的是這幾件事!
泱泱中華大國,竟無「芯」,中國真的強盛了嗎?

TAG:外語 | 美國制裁中興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