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十願即普賢菩薩的十大願,又稱十大修行方法

十願即普賢菩薩的十大願,又稱十大修行方法,分別是: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

普賢菩薩心量如同虛空法界一樣廣大,而他的十願每一願都究竟圓滿,都值得我們深思、學習。

禮敬諸佛

禮敬諸佛中的「佛」指的是無量無盡的佛。

《妙法蓮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在每個地方見到的每一個人,無論善人、惡人,老人、孩童,都會對他們進行禮拜和讚美,他會這樣做是因為他把所有人都當成了佛。

當一個人能把所有人當成佛來禮敬的時候,他必然也會受到所有人的恭敬和讚美,這樣的人其實就是諸佛之佛。

當我們總是看到別人的缺點時,就需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自己的問題,為什麼自己眼中只能看到缺陷,卻看不到美麗?

世間沒有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但是人的優點永遠多於缺點、比缺點更突出。

有許多人問我誦經需要做什麼準備,是沐浴更衣、燒香三炷,還是要供上鮮花水果。

我告訴他們都可以,這些都是表面,何種形式都無傷大雅。

關鍵要看內心的禮佛態度,一切收穫都來自於恭敬之心,恭敬越多,收穫就會越多。

如果帶著無限虔誠之心學習佛法,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夠產生巨大的變化。

我們的變化和收穫往往來自於內心對外界的感知,心的容量決定了我們的承載量,內心封閉就不會有大的收穫,禮敬他人也是心量大的一個表現。

一個總是看到別人缺點的人,其實是有「我」的問題,而這個「我」指的就是我見、我愛、我慢、我痴。

問題得不到解決往往是因為我們自己過於關注自己的角色、放不下執念、打不開自己的思想和心量。

學佛的第一步就是禮敬諸佛,把所有人都當作佛,當作解脫者,通過禮敬他們而不斷進行自我修行。

世上眾生皆是佛,獨我一人是凡夫。

每個人在世間都要歷經幾十載光陰,在此期間要給自己一個定位,然後根據這個定位去修為自己的人生。

曾經有企業家朋友問我有關生命的問題,我告訴他,佛教考慮生命問題的方式與其他宗教不同,是通過死來看生的。

人生的最終結果都是死,由死往前推,是老年、中年、青年、少年、童年,再到出生。

有新的生命出生就肯定會有舊的生命逝去,人類的生生死死永遠是這樣一個輪迴。

人的一期生命只不過是一個或長或短的過程,當我們看清楚這個過程,理解了生命的規律之後再回頭看生命中的一切問題時,心中便會豁然開朗。

所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一個事物發展得再好,到了極致也會慢慢往下滑,而下滑到低谷時又會慢慢往上升。

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也是輪迴的過程。

好與壞、死與生只是一牆之隔,其間的道理需要我們慢慢去體味。

更多關注妙用堂公眾號


推薦閱讀:

壇經 決疑品第三
禪宗寺院制度
百丈禪師《坐禪儀》
如理實見分第五
愚者求運氣,智者修氣運

TAG: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