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聽課記(一)——聽北大課程,給教授打分。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北大。

時令已屆初冬,北京的氣溫不算寒冷,只是赤涼而已。

赴京前,雖然帝都霧霾的大名早已如雷貫耳,不料親臨其境之時,還是嚇到了本寶寶:這不是傳說中的「極夜」現象嗎?心中不由暗自慶幸:在不到40度的北溫帶地區卻能見到70度高寒區的「極夜」奇觀,真是不虛此行!

貪婪地呼吸著首都的黑色空氣,無暇欣賞「極夜」美景,霧一層,霾一層,更向霧霾深處行。一踏入夢寐已久的北大校園,我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眼花繚亂、一臉懵逼地開始了在這所中國最高學府的聽課體驗。

經粗略統計,大約聽課30節次,茲將聽課記錄稍加整理,配以三言兩語之囫圇點評,命名《北大聽課記》系列,分期推出,以博一哂。

依鄙人拙見,點評從課堂氣氛、備課深度、學識廣度、口語表達、肢體語言、精神狀態、板書呈現、互動指數、著裝儀錶、進度把控等方面入手,綜合權衡而定(滿分為10.9分)。

點評共分四級:拍案級(10.0—10.9分),評語——此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聽;點贊級(8.0—9.9分),評語——安坐一隅終不悔,莞爾一笑人陶醉;灌水級(5.0—7.9分),評語——深入淺出淺還深,平平淡淡才是真;路過級(3.0—4.9分),評語——夢裡巡遊千百度,瞌睡來了撐不住。

特別聲明:點評純屬個人意見,且僅限於該節次課時,不溯及既往。

廢話少說,趕快點評。

第一課 大數據 時間10月24日5—6節 主講者不詳

儘管開始正式聽課之前,我做足了準備功夫:提前二天進去熟悉校園環境,從東到西、從北到南,把北大的教學區、文娛區、辦公區和生活區都來回踩了幾次點;把想聽的課程包括課名、時間、課室、主講老師等都抄列在筆記本上;熟記《北大旁聽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等,但是到時候還是手忙腳亂的,在各個教學樓之間暈頭轉向、來回折騰。這不,原計划上午3—4節聽哲學系程樂松副教授的《道教原典》課,好不容易找到課表上標示的教室,卻發現教室里空空蕩蕩的,根本沒有安排課程。緊急搜尋替代課程,再兜兜轉轉地找教室,如是三番,課沒聽成,卻聞到從食堂飄過來的飯菜香,提示我該吃午飯了。

匆匆離校(北大食堂不對外)到外面點了份自選快餐,狼吞虎咽之下,不敢午休,又急急趕到北大教學區,準備聽下午1點就開始的5—6節課。按圖索驥,對照課表找教室。這回選聽的是藝術系副教授邱章紅主講的《信息技術與文化產業》課,好不容易找到二教309,卻發現教室一片漆黑,只有講台上的投影發著熒熒的白光,隱約看見銀幕上方「大數據」三個字。又是「課不對板」?管它呢,大數據就大數據吧,我是不想再折騰了,趕緊找個空位坐下聽講。

課程由一位年輕的美女主講,身材小巧玲瓏,上穿緊身毛線衣,下著灰色牛仔褲,扎一條馬尾辮,乍一看,不像大學老師,倒像鄰家小妹。

老師小妹從三個方面講解大數據:一是大數據變革商業,二是從技術角度理解大數據,三是人工智慧(認知計算)。全程電化教學,美女手拿一支激光筆,講到哪裡就點到哪裡,思維清晰,表達準確,語速很快,流暢自然。無板書,無互動,只在下課之前加了一句:「有疑問的同學可以提出來」,還有一個人也站起來附和,鼓勵提問,一陣難堪的冷場之後,依然無人回應。這個時候,我才發現第一排靠近講台的地方坐著一位大叔,也許他才是主講吧?這個鄰家小妹不過是助教,誰知道呢?環顧四周,我又有一個驚奇的發現:所有人面前都擺著一台筆記本電腦,只有我一個人傻呵呵地用老土「筆記本」記錄!

點評:點贊級(8.6分)評語:鄰家小妹上講台,口若懸河真有才。

第二課 孟子哲學時間10月24日78節 主講者:哲學系王鑫

上課鈴聲響過之後,老師講了幾句開場白,便退到窗戶邊,課堂的主角就變成了學生。本課討論交流的主題是「孟子的仁政觀」,先後有五名學生上台,分別從民貴、君仁、王道、仁政易仁心難以及孟子談「天」等五個方面闡述自己的觀點,期間,也有台下的學生提出一些質疑,台上學生當場答疑,氣氛相當活躍。

老師在每名學生下台之後,都會給予言簡意賅的點評,神態輕鬆、語言幽默,圓圓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微笑,話不多,暖心窩。可以感覺得到,師生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融洽的。

點評:點贊級(9.3分)評語:你方唱罷我登場,師生和融暖洋洋。

第三課 宋明理學專題 時間:10月24日1012節 主講者:哲學系張學智

晚上的《宋明理學專題》課是哲學碩士課程,三節連上,主講者是張學智教授。

張教授對宋明理學的研究應該頗有建樹,這從他不緊不慢、娓娓道來的講課風格也可以感知一二。而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旁及朱子學、易學、老莊等學說,更彰顯出主講者學識的廣博與深厚。

只是音量較小,坐在後面的旁聽者還是有些吃力,好在研究生課程人少,都安排在小教室上,只要前面十幾個入門弟子能聽清楚就OK了。師生互動較少,氣氛略顯沉悶。

因為手機沒電,本課未能拍下課堂實況照片,憾哉!

點評:點贊級(9.1分)評語:學富五車氣自華,融會貫通成一家。


推薦閱讀:

《脫口秀大會》北大保研撒貝南是什麼梗?
中日家庭教育有哪些差異?
寫給自己的情書:這是我們的獨木成林
三戰北大,三次複試被刷,今年我終於可以向全世界宣告:我考上啦!
重要 | 2018北大MBA背景調查最新變化

TAG:北京大學 | 評分 | 學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