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 環保層層加碼倒逼升級,家居業粗狂式狂奔難現

文 | 博匪

編輯 | 木清

去年小明想裝修房子,裝修款差2萬;經過一年的奮鬥,現在差4萬……

這是個段子,正在經歷家居建材「漲價潮」的業主們恐怕笑不出聲來。

2018年4月1日是中國環境保護稅徵收首日,環保稅的實施意味著施行近40年的排污收費制度退出歷史舞台。對於很多家居建材企業來說卻「坐立難安」:企業需要根據排污的程度進行繳費,這勢必會加大工廠的成本,並直接波及產品價格上漲。

星商會(微信公眾號:xingshanghui2017)認為,這對於整個家居行業來說並非壞事,落後產能將逐漸被淘汰。無數家居企業正站在「懸崖」邊上,是墜入「萬丈深淵」,還是尋找新的「康庄大道」?這場行業的深度洗牌,已經拉開大幕。

環保加碼

環保稅開徵對家居建材行業意味著什麼?有專業人士算了一筆賬,以年產值5000萬元的中型家居製造企業為例,企業一年應繳的環保稅額為30萬~70萬元,加上此前環保設備整改每年15萬~30萬元的投入,一年環保總花費為45萬~100萬元。

有行業人士表態,每年45萬~100萬元的環保費用對家居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於凈利潤率常常不到10%的中小家居企業,更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實,環保對家居行業來說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

2016年開始全國開始環保大督查,2017年環保風暴和安監風暴來的更兇猛,凡是安監不合格、環保不達標的企業一律關閉。隨著2018年環保稅的實施,環保已經上升到了立法的層面。可見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程度,勢必將環保措施進行到底。將傳統企業以犧牲環境來獲取利益的做法通過稅收轉嫁到企業自己的頭上,以此來控制污染。

除了生產過程中要環保,家居產品的環保性能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重視。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數據顯示,中國53.8%的消費者在選購時很注重產品的環保性,特別是傢具產品,36%的消費者將環保作為首要標準。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過篩」下,家居企業不得不突破重重迷霧,積極尋找轉型之路。有大批企業因環保問題而遭遇滅頂之災,也有一批綠色、智能工廠的不斷湧現:蒙娜麗莎瓷磚投入使用節能窯爐系統、無塵化拋光設備等節能減排設施;箭牌衛浴採用了UV輥塗生產線,UV漆是屬於環保的油漆,能有效提升產品品質……

合格率納入「考核」

環保稅的徵收可窺家居行業變革的一角。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近年來,國家陸續出台相關政策、標準對家居行業進行規範。

星商會(微信公眾號:xingshanghui2017)注意到,國家統計局最近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中,首次將「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作為「發展質量效益改善」指標納入其中,這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尚屬首例。

根據《公報》,「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 的統計調查樣本覆蓋了包括家居行業在內的29個行業,主要評估分地區、分行業製造業的產品質量發展水平。這一指標的納入,標誌著我國製造業發展模式正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這也意味著,家居行業需要由粗狂式發展向精深化發展轉變。

家居行業從材料的選配開始,打孔、銑型、截斜角、雕刻部件的加工,必需保證加工精度,這樣才能保證組裝工序的組裝精度在允許的誤差範圍內。所以這個行業處處都需要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把控。

然而根據統計,發生在家居行業歷年的投訴問題中,質量問題佔據很大一部分比例。

深圳市家具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傢具消費需求大數據》顯示,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消費者獲取信息更加便利,從搜索行為來看,傢具消費者在購買前會主動對品牌、材質、風格等信息進行較為詳盡的了解,更多地介入到產品品質的鑒定,質量意識不斷提高。

從消費需求到政策變化,都要求企業必須重視產品質量,打造王牌。以精益求精、匠心獨運的工匠精神創造高質量、高品質的產品成為家居企業的不二選擇。反之,將會被淘汰。

傢具業質造升級

從環保稅到合格率,再到2018年以來的各種相關指標:重塗服務標準新定、傢具產品技術要求修改、家裝甲醛釋放限量更嚴苛……家居行業正迎來更科學、嚴格的監管要求,倒逼企業升級。

同樣的,中國的消費市場,隨著人們的收入增加,正逐漸轉向價格更貴的優質產品。

眼下,傢具業未來只有一條路可走:質造升級。以質取勝、以品牌論英雄的時代已經到來,品質革命已成為中國家居行業的下一個風口。

正如寶恩集團總裁楊淑琴所言:不是「中國製造」不行,要看用什麼標準去做。

相信未來會有一批有責任的中國企業家,以最高的質量標準,為中國的消費者提供更舒適、更健康環保的產品。


推薦閱讀:

提高環保投入,減少污染排放,環境保護稅開徵!
300萬、3000億、蝴蝶效應?
定了:取消農業部,取消國土部,取消環保部(附解讀)
白一聯合站「三定三嚴三提升」安全環保管理法

TAG:環保法 | 傢具 | 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