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境隨心轉」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當我們把物質世界不斷地剖析開來就會發現構成物質世界的本源僅僅是念頭而已。所以佛教認為「一切法從心想生」,其實自己的心就是開啟整個宇宙時空的按鈕。

我們的真心就像是操控電視節目的遙控板,如果我們不斷地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遙控板就會一點點恢復他本有的功能,接收到宇宙中所有空間的信息。

宇宙空間的信息其實就像是電視節目的電波一樣充塞在我們的周圍。我們之所以無法察覺,乃是因為我們的心被妄想、分別、執著所障礙,從而無法接收到宇宙中其他空間的信息。

很多修行人修到一定的境界,心會非常的清凈,這時候他能夠接收到宇宙空間的信息也愈來愈多,比如鬼道和天道中的信息是很容易接收到的。因為我們人道是半陰半陽,而天道則是純陽、鬼道又是純陰。所以,介於陰陽之中的人道是很容易通過自凈其心收到鬼神兩道信息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偶爾也會見到鬼道眾生,這種情況要麼是心地比較清凈的時候,要麼就是陽氣不足的時候,再加上與那個鬼道眾生有緣所以就不難遇見的。

什麼是修行?修行其實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自凈其心的一個過程。為什麼我們要自凈其心?就是為了通達宇宙萬法的實相,並且從虛妄中得到究竟圓滿的解脫。

這時候有人也許會感覺到很矛盾,為什麼一邊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一邊又要通達宇宙萬法,你這不是自凈其心,而是自染其心了吧?

是的,《金剛經》中也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了不可得。這個不可得並不是要我們不去想過去、現在、未來的事情。如果是這樣,那不就成了傻子嗎?假使你不想過去、未來、現在又怎麼能過好生活?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你不對明天的生活有個計劃,今天就把錢給花光了,那麼明天又該怎麼辦呢?

其實,三心之所以了不可得,不是要你不去想那三心,而是想而無想、無想而想,怎麼叫做想而無想呢?你可以想過去、現在、未來的事情,但是心不染著於過去、現在、未來。

比如有些人想到過去的事情,就悔恨交加,甚至於痛哭流涕,這樣心就有了染著,就不叫想而無想了。還有些人想到未來的事情,就在那裡發獃,表情一會兒看起來很痛苦,一會兒嘴角又有一絲笑意,一看那表情你就知道這個人的心一定是有染了。

那麼,什麼又叫做無想而想呢?就是你雖然想到過去、現在、未來,可是心卻毫不執著,對於過去、現在、未來的事情不產生貪心、瞋心、痴心、貢高我慢心、疑心。就像一面明鏡一樣,雖然照見過去、現在、未來,但是本身卻如如不動,物來則現、物去即隱。

同樣的,《金剛經》中也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說明這個有為法是虛妄不實的,如果是真實的,那麼這個虛空早就被妄念給塞爆炸了。

為什麼呢?我們不往遠了看,就看看自己一天之中要起多少的妄念?一會兒想東、一會兒想西、一會兒想南、一會兒向北,那妄念就像是大海中的波浪一樣,一浪接著一浪,根本沒有絲毫停歇的時候。

我們經常說:「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一切境界的轉變其實源自於我們的內心,內心如何能夠轉境?又如何能夠轉到好的境界中去?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自己心上的垃圾毒素統統的排除乾淨,顯明自己的真心自性。這樣,你要怎樣的境界便會有怎樣的境界現前了!

當我們心地清凈的時候就會發現內心中有一種力量引導著你去改變那些以往你認為根本無法改變的事情。這時候,你才能真正的體會到「以天下為己任」這句話的深刻內涵了。

蓮因居士 2016.09.03 09:29

微信:foyuchanxin2


推薦閱讀:

每天勞碌奔波是為了什麼
佛教里為什麼提倡懺悔?
人人都在獨木橋上
現實生活中的修行人
略說契入無我與頓悟一真的方法(二)

TAG: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