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澄:普通人通常不會在意內心秩序感的培養

對於一個停不下來的人來說,整整平躺了一天,這就是我昨天做的全部事項。自從4月9日有點小關節錯位之後,我沒有聽骨科醫生、複位醫生、理療醫生、推拿醫生的話,依然跑出去將近10天的時間參加了秋葉大叔的知識變成財富演講、海峰老師的DISC商學院活動,導致這次的腰痛,沒有像以前那樣在一周內恢復,而是不斷加重到必須強制卧床休養才行。

別問我為什麼不聽醫生的話。兩個活動在幾個月前就已經敲定了,老師們的宣傳都出了,但凡組織過活動的人都知道,一定不能在臨近活動的時候出幺蛾子,對組織者來說那真是添麻煩啊!更何況,兩位老師邀請我參加是為了提攜我這個後來者,要是不好好表現,那也太對不起老師們的信任了啊。

RSQC模型告訴我,要想得到,就要支付一定的成本。這次的成本基本上也算清楚了:連續疼20天,至少躺3個周,所有健身全部停止。

放心,問題不大你不用擔心,我還是比較樂觀的,畢竟所有經歷都是財富啊!你看看我的收穫:我躺在Doubling爬行的地墊上,她一天在我身邊爬來爬去,這是她一歲多以來我第一次全天陪伴她;昨天和今天的文章是我用語音輸入法完成的,我可能掌握了一個全新的技能;我想清楚了關於秩序感的核心輯,並且把它說給你聽。

你看,我必須要很有秩序地躺著,才能跟你談秩序感的價值、原理、方法吧?

秩序感是自己內心對於某一確定目標按要求和標準達成的自我要求程度,簡單來說,你給自己定了事情並且按照自己確定的要求去執行並完整,秩序感就很強,反之,秩序感就很弱。來看兩個例子吧:

3月份,我在後宮團組織了早起學習會的活動,有至少40多個人報名參加,大家都信誓旦旦的樣子。我特意沒有給出任何的秩序,只不過就是自己持續做這件事,早晨4點-4點30分之間起床,然後開始進行閱讀、思考。到今天,跟上的人只有20%左右,很符合二八定律!不要把責任賴到沒有運營機制和激勵,本質上來看,已經答應了卻不按照自己內心原定的標準去做,就是因為秩序感不夠好。(注意,秩序感不好,很有可能會形成一種難以突破的格局,如果你不懂格局問題,我強烈推薦你讀讀《徹底解決目標反覆失敗的三種方案》)

再來看看重災區:目標管理。跟我學習目標管理的人已經有4300多人了,他們其中的95%都有過,甚至還深陷在這個問題中:定了目標不去完成,做不完就放棄了。無論是最簡單的每天三件事(傲嬌臉:即便是只定一件事,也有人在反覆放棄)、還是周度重點任務、月目標,都有無數人會放棄。放棄的原因有很多,我在目標達成術的活動中確實幫助大家分析過,但是,最根本的就是秩序感不足。

秩序感,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守紀律,一旦確定下來的事情,就要全力以赴去做,而不是稍微遇到點困難就要逃避。想想看,董存瑞炸碉堡的時候忽然說:「算了,太可怕了,我還是趕緊跑了吧」、邱少雲隱藏在草堆里被火燒,然後跳出來說:「我不玩了,太疼了」,這能行么?(誒,我引用的例子暴露了我的年紀,不見得大家都能聽懂怎麼辦)

我們可以來算筆賬,你是一個擁有秩序感的人,我是一個在這方面還蠻欠缺的競爭對手,看看我們的差別有什麼:

? 你每天都是六點起床,看看新聞大事,聽下得到的App,我呢,想起來就做做,想不起來就算了;

? 你每天提前1小時到崗,規劃全天的工作,我呢,根據心情和交通,早來一點晚來一點,反正老闆不管;

? 你每天都會要求自己必須做完最重要的工作,我呢,如果有好連續劇沒有追完,我會先讓自己爽了再說;

? 你每天都會要求總結今天的收穫,我呢,有時候陷入情緒什麼都不想搞。

你看,我們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一周里看不出我們有啥不同,一個月里也不見得你比我好多少,一年裡可能你就稍微優秀點吧,我努努力還能超過你……呵呵,一年的光景可以超得過,那三年呢?五年呢?

這個社會太焦慮、太浮躁了,導致大家忘記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時間的朋友。每天聽到的都是誰又暴漲了、誰又拿到投資了,每天想到的就是我要做大事、我要一下子改變世界,每天做的呢,卻是毫無紀律的亂搞!

時間的複利效應,不會讓河東西出現在三十年之後,而是短短的三年,因為秩序感的差距,就會帶來天壤之別。讓我來給你分析一下,秩序感真正有價值的邏輯究竟來自哪裡。

打開我的解釋系統:

根據我的世界觀,我們生活在投影-現實世界,而真正的世界可能並不是我們看到的一個連續的整體,它很有可能是非連續的,如上圖的國際象棋所示,影子是一個完整(連續)的整體,可是真實的樣子卻是分離的兩塊(非連續)物體。

在投影的現實世界中,你會發現一個人突然之間突飛猛進,短短的時間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只是和自己差不多的一個人,怎麼突然間就趕不上了呢?那只有一個原因:他在真實世界裡,進入到了下一個非連續的板塊上繼續發展了,他實現了躍遷躍遷只能來自於兩塊非連續板塊的邊緣,如果你無法走到邊緣,就不能實現躍遷

說到這裡,你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秩序感的價值是幫助你高效走到該板塊的邊緣,躍遷至下一非連續性板塊上發展。如果沒有秩序感,就會在一個板塊上亂動,做無規則的布朗運動,而擁有秩序感,就會給自己指出一個方向,持續走向那個方向。

這裡多說一點點,實現躍遷通常有兩個必要要素:一段時間的定向積累和不確定性,前者就必須有秩序感支撐,後者要讓整個系統開放、接觸到更多新觀點、新事物。而為什麼要實現躍遷呢?因為,真正的快速發展,來自於躍遷帶來的直線拉升,平時的積累只不過帶來了提升的感覺而已。

說到這裡,你就會發現,原本差不多的人,但是只是因為秩序感的差別,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後(也不用太長,三年足矣),會變得完全不同。我在2014年寫過一篇名為《三年,河東西》的文章,裡面就寫了我持續做某事之後帶來的突飛猛進,你可以在「閱讀原文」中查看文章。

該說說方法了,其實,秩序感的培養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我給的方法每個人都能做到、只要做到就會有效果。你只需要找出這樣的一件事:

? 有意義;

? 有點難;

? 可達成;

來解釋一下,你要選擇的事情本身是具有意義的,這個意義來自於價值積累,只要對自己的價值提升有幫助的事情,都有意義,當然你可以考慮選擇一些更有複利、更有勢能的事情。其次,這件事情一定要有點難度,不要太簡單,比如說給自己定了個「每天吃一隻冰激凌」這種事情,黑線.gif。最後,這件事情一定可以在當天完成的,無論發生什麼都可以完成。

你需要選擇一件這樣的事情來(特彆強調:一件,表達的是你可選數量的上限,一定不要覺得自己特別牛,然後要做多件,那隻能暴露自己的無知),然後持續做下去,秩序感一定會持續提升起來。你可以看看我的實例,我選擇的是通過微信公眾號寫日更,每天都在梳理思路,日均2800字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只要想寫就可以完成,這件事情已經給我帶來了持續的收益。

其實,可以選的事情太多了:每天看書並回答3個問題、每天復盤一件事、每天做計劃並完成、每天認真閱讀我的公眾號並留言、每天通過故事講一個道理、每天繪製一張流程圖(腦圖)等等。甚至,根本不見得是學習和自我提升的事情都可以,我有個朋友——王聖冰,從自己的兒子出生之後,每天都在給兒子寫日記,已經寫了7年了,一天不落,孩子的成長躍然紙上,而他在事業上也取得了極大的成績。

簡單的事情持續做,時間會讓它迸發力量!正如查理芒格所說的,找到高概率正確的事情,並耐心等待一記好球。構建內心的秩序感,就是那件高概率正確的事情,找到這樣的事情並做下去,不僅僅可以提升秩序感,還可以增強意志力,讓自己內心的從容感、面對困難時候的抗壓能力、甚至自我效能感都會全面提升!

問題來了:你要不要為自己挑一件事,然後做下去?那件事情是什麼?它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你認為它可以提升自己什麼價值?你要如何展示你的成果?

我又增加了一個秩序感的訓練,就是每天做小燕飛,據說這對於腰部肌肉的恢復和力量提升有顯著幫助,而這個顯著大約也是要在半年後才能顯現。我決定要搞這件事!在最後給大家一個增加秩序感的核心,就是你的核心目的究竟是什麼,把這個說清楚會給秩序感提升增加保障的。比如說,我的核心目的是求真,那如果我的腰不好,會阻礙我求真的進度和質量,我去,我立刻就有動力要把腰搞好,管它半年還是一年,只要有效我就會持續做下去!

你看,又是三觀的力量。

易仁永澄,助力職場青年的個人目標達成。

個人公眾號:永澄老師(YCMentor)要想目標達成,就找易仁永澄!

推薦閱讀:

正念法:一個簡單有效的個人發展小技巧
若干年後,你一定會感謝單身時就做好這些事情的你!
實事求是是非常困難的
只要把事情做正確,只要將今天的任務完成,就是精進

TAG:目標管理 | 個人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