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門AP考試體驗

這個專欄開了一個月,一點想寫的東西都沒有。主要原因是自己太弱了,遠遠達不到評述那些美好東西的水平。一年前沒看完的Rudin現在看又卡住了,真是失了智。為了不讓這個專欄顯得太可笑,我就寫一點沒有營養的東西,算是對我高中的一個總結吧。

我高中時學了14門AP,除了Literature拿了4分剩下的都是5分。由於一大半都是自學的,我的經驗或許會比較奇妙。因為時隔兩年,許多內容大概都忘記了,只能隨便寫寫了。

首先是英語水平。我開始學習AP的時候TOEFL是考了110,基本沒有語言障礙。事實上AP理科TOEFL考80分的水平就夠了。因為AP難度不大,但是速度要求很高,所以非母語最大的問題是讀題速度和寫作速度,但是這是可以通過訓練解決的。

然後是自學。我是MITOCW的重度患者,一大半數理知識也都是自學的,所以自學AP是輕車熟路的。和Rudin之類數學書相比,Barron可以說是零門檻。我好幾門都是刷完一本Barron就上考場了。

然後是時間。我學這些AP總共用了兩年,但是因為中途搞競賽加上自學大學數理課程,留給AP的時間並不是很多。如果死磕AP的話,兩年可以做到20門以上,但是因為剩下的課程意義不是很大,我沒有選擇這麼做。

接下來一個一個說:

  1. Calculus BC:這門是在學校學的,但是由於當時已經看了一部分柯朗寫的數學分析,覺得聽課很無聊,所以我上課都在看Rudin,也不知道老師講了些什麼。每天做些作業考前刷了一套題就5分了。都是些很機械性的東西,即使沒看過數學分析,背背公式就能過。
  2. Physics C Mechanics:國內高一內容加上一點轉動慣量,實在很簡單。裸考5分。
  3. Physics C E&M:在學校學的,老師講的很不好,所以上課都在自己看書。所幸美國的教科書十分詳盡,每章我都看完了。知乎上的一篇講麥克斯韋方程的答案對當年的我幫助很大。把概念弄清楚後,再刷刷題就沒什麼問題了。考試的難度算是比較高的,因為老師的緣故,班上幾個去Yale和MIT的都沒有考好(甚至擔心送成績會被退學),但是巨大的Curve大概讓我們都得了5分。
  4. Chemistry:自學的,只讀了一本Barron,題倒是刷了好多套。有大概一半的內容是國內高一內容和一些原子物理的常識,剩下的是些細小知識點,其中絕大多數我現在一點也記不起來了,包括強行背的各種化合物名稱,果然是偽化生嗎哈哈。關於具體的反應是一點也沒有考,可以說是很無趣了。
  5. Biology:在學校學的,老師非常的好,基本上就是每天聽課做作業加上考前複習,5分順理成章。這門考試的知識實在是包羅萬象,除國內的高中知識外,還有人體各個器官系統的到分子生物學層面的工作原理,而且生物學的各個層面都有涉及,有一定深度。但是考試時很多題都是邏輯題,教科書上一整章反而可能只是選擇題里的一個選項,但是不懂又不行,比較無語的考試。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各種實驗,電泳跑膠和綠色熒光蛋白什麼的。這是給我印象最好的AP課程之一,果然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
  6. Computer Science A:自學的,中規中矩的java語言課,沒什麼難度。因為後來開始自學演算法和編程語言等一些比較深入的東西,所以考試就裸考5分了。打出Hello World的那一天下午真讓人懷念啊。
  7. Statistics:自學的,只讀了一本Barron和刷了些題。基礎統計學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了,對當年的我來說還是很有意思的。考試比較套路,套答題模板就行了,沒有什麼難度。
  8. Microeconomics:自學的,只讀了一本Barron和刷了些題。科普程度的經濟學內容,沒什麼好說的。只要認真讀了書不可能考差吧。
  9. Macroeconomics:同上。這門AP讓我堅定了宏觀經濟學都是蒙的的想法。從此遠離經濟學專業。
  10. Psychology:自學的,只讀了一本Barron和刷了些題。這是最水的AP大概沒有疑問,內容都是科普性質的,對生活沒有任何指導作用,可能當時記得些人名有利於吹牛B,但是現在我連人名也不記得了。考前在某奇葩網站刷了類似AP心理學500題之類的東西,除了讓我大開眼界之外沒什麼用。
  11. European History:在學校學的,讓我感嘆歷史能這麼教的一門課。海量的信息被塞進了一年,上千頁的教科書我當成小說讀完了,除了教科書外還讀了三本名著,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紀錄片,一大堆的史料分析,還寫了四五篇上千字的小論文,還有幾場辯論。上完這門課讓我的英文上了一個檔次。我甚至在一套練習題都沒有刷過的情況下拿到了5分。內容很細,和國內的內容非常不一樣。重點在於記住十幾場戰爭,幾場革命和幾十個皇帝,但是每個時期歐陸各地的風土人情都會考察,解讀史料很重要。答簡答題是有模板的。
  12. American History:在學校學的,具體體驗同上。不過重點換成了幾十個總統。
  13. Literature:在學校學的,這門課讓當年的我很震驚。我們一年讀了二三十本書和一大堆詩歌,總共大概一百多萬字,每本書作好幾頁的筆記,上課就是賞析,讀完一本書就要寫一篇文章。直接結果是我的英文閱讀和寫作速度可以追上母語者了。考試形式是50分閱讀理解選擇題,50分寫幾篇文章賞析文學作品和一篇自選一本文學作品回答指定問題,每篇都是500-600詞。遺憾的是由於沒有一點應試教育,我只在考前自己刷了幾套題,最後只得了4分。問題應該出在選擇題上,班上去Harvard和Yale的母語者答選擇題基本可以做到全對,我只能勉強做完,練習時正確率只有一半,無解。寫文章要求知識量很大,我還記得考試時有一篇講的是爵士樂,而我對黑人文化基本一無所知。最後自選作品我寫了呼嘯山莊,這本書是在課上最後讀的,我對於情節倒背如流了。
  14. Spanish:這門我取消了考試,因為一是考不考都無所謂,二是當時對自己的西班牙語不是很有自信,讀寫沒有問題,聽說實在是慘不忍睹,也沒有時間練習了。據說不難,有點可惜。

差不多我想說的都在這裡了,剩下的AP要麼是水課要麼是語言,或者是不感興趣的文科,就沒有繼續學下去。其實AP是很基礎的東西,只要認真準備一般都不會考差。如果有意在美國上大學還是建議在能力範圍內把AP考完,因為本人用AP換了50-60個學分,收益巨大。

推薦閱讀:

2/14 【歷史上的今天】發表了獨立宣言還不能算,還得看別的國家承認不承認
野雞大學究竟能有多「野雞」?十招教你識破它們的騙局!
王博士聊美國留學(13)— 藝術類活動經歷的重要性
最靠譜的美國大學排名
2/13 【歷史上的今天】從總統的演講中看美國二十世紀初的種族平等觀念

TAG:留學 | AP | 美國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