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萬物—安藤忠雄「引領」展小記

Tadao Ando是我一整個少年時代的設計偶像,我記得接觸他的第一個作品是光之教堂。

當時只是一張報紙一角的黑白照片,和很簡短的意向介紹,但是我明顯感到心臟被擊中了一下。就想,原來建築是可以這麼動人傳遞感情的哦。

後來開始瘋狂地刷他的作品,了解他的經歷,想知道造出這麼靈作品的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傢伙。

越是了解,越是痴愛。

之後有機會去日本,原本想要去順道看看水之教堂,轉念一想,要把安藤先生作品覽作為單獨線路一次看個夠啊,就暫時遏制了小嘗甜頭的慾望。

這次的上海「引領」展幾乎回顧了他的所有成名作品,展覽地點明珠美術館本身就是他的作品,展覽空間和一個蛋形書店巧妙融於一體。

從開始處的幾十米關鍵作品+事件+著作時間牆,到後面的手稿、模型、過程呈現,真的有料又有誠意,足足在裡面呆了一天,只是想多捕捉點之前沒有公開的細節。

最深刻印象的兩個點,在展覽的前半段,有一處單獨的較大空間,地面砂石營造了日本島的一個區域,上按相對空間成列了安藤作品,牆面輔以巨幅影像介紹,而微妙的天光從屋頂散落的零星三角天窗撒進來。

此刻剛好看到屏幕上安藤關於一處佛學宗教的作品,偌大的中空通天環形建築中間,平靜地坐一佛,妙的是佛頷首而露出建築半個頭,從遠處的外觀看,神秘而幽微,走進建築內部,觀其全貌,天光又被環形的建築頂切成一個可隨視角遠近變換的佛之聖光,只覺得移步換景,整個空間除了虔誠氣氛外多了很多靈動與洒脫。

還有一處是展覽後半段的巢形的書店,整飭的書架承擔了卵形的主體結構,自展廳空間旋轉而下進入主體,逐漸揭開全貌。正值播放安藤先生的一個講演,他幽默坦然的述說在身患重疾病後自己的想法,樂觀隨性的簡直可愛。

最簡單的清水混凝土,把空間和自然之光運用到天人合一。回看整個整理和回顧,高質量和數量的產出同樣令人仰望。

站在鳥巢之下凝視了好久,想,走到最後的似乎大多不著痕迹,自成格局。


推薦閱讀:

設計師推薦計劃:4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旅行造就了人,也造就了建築師
求安藤忠雄的小筱邸內部空間分析?
一個被演藝事業耽誤的室內設計師,井柏然家的水泥牆到底是怎麼做的?
接不到項目,封不起屋頂,你不知道的安藤忠雄

TAG:展覽 | 安藤忠雄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