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內心剛硬」

一般來說,教徒在爭論中給無神論者扣的帽子有兩個,一個是「下地獄」,另一個則是「內心剛硬」。

對前者我一般會懟回去,但後者不會,因為它對我來說是個褒義詞。

教徒把「內心剛硬」當貶義詞給我們扣帽子,因為他們眼裡這個詞相當於「殘疾」:索薩·希爾:為什麼一神教的可以公開貶低其他人?

下面詳細解釋。

不管是哪教哪派,不管它的經文中的不河蟹部分多還是少,不管它對其他宗教是否貶低,不管它的組織存在狀況如何,它都是有這樣的傾向的。

因為它們都聲稱有某些可以被「感受」但不可能被測量的存在。

不能被測量,是因為它直接作用於某些獨立於身體之外的「精神的(spiritual)」層面。

有的認為這是「上帝/真主」(基督徒感受到聖靈是種什麼感覺? - 基督教 - 知乎),有的認為是「佛菩薩」「輪迴」(你親身經歷或者身邊的佛教感應是怎樣的? - 佛教 - 知乎),有的認為是「大道」(有沒有真正的道術或者巫術? - 宗教 - 知乎)。

就我所知,其中立場最溫和、沒有侵略性的是巴哈伊教,不言神魔,只談「靈性」。

然後它們就會認為我們不信教的原因是感受不到這些存在,認為我們的一種感覺器官是處於失能狀態的,也就是說我們是不健全的

就像五官齊全的人看待盲人和聾啞人一樣,可能覺得他們應該去死,也可能想要幫助他們進行治療,但這都是建立在「認為他們是不完整的」這一基礎上的。

而我把它當褒義詞,是因為在我眼裡這個詞相當於「理性」:魚昆:《三體》中男性普遍女性化是社會的進步與否?是大勢所趨?

暴力不再是優先解不代表它不會作為備選解,以發展的眼光來看放下暴力之後會有一個同理心爆髮式增長,保護欲泛濫的時期。這段時間可以勉強說成是「女性化」,但是當二者都被約束之後可就是真的「理性化」了。

不要覺得所謂「女性化」是歸宿,而男性本能是原始的遺迹。同理心依然是本能,會幹預理性決策的生物本能。殺戮慾望也好,同理心也好,被放大到道義高度的本能沒有一個好東西,前者會讓文明陷入連綿不絕的戰爭,後者則會讓文明自縛手腳,爛死在母愛和保護欲泛濫的溫柔鄉里。

如果把理性對生物本能的約束定義為進步的話,「女性化」可以勉強算作是進步,但是這種進步會使各種本能之間相互制約的關係暫時失去平衡,其兇險同樣難以估量。

當然還有個比較簡便的解釋:把「內心剛硬」換個說法,不就是題圖裡那東西么......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文化基督徒?
Per Praenomenes Dei
【轉載】臨風:試析新無神論的道德觀
說說你的信仰經歷,你是如何改變三觀並接受基督的?
作為非宗教人士,應如何正確和理性地對待和理解諸如下圖的說法?

TAG:宗教 | 基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