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蕊:伴侶攻擊與爭吵的事實與真相

引子

伴侶二人為什麼要攻擊彼此,為什麼要吵架?那是因為伴侶雙方對於表達自己的委屈、受傷、難受、不被尊重……時,並不明白如何正確的表達,因此造成對方的自衛。沒有一個人願意與別人吵架的,其實人們的天性,無論是東方人或西方人,人人內在都有「和諧」的渴望,因為我們的天性就是希望被喜歡,不願意讓人不舒服,所以吵架或攻擊對方都不是任何人的本意。但是,我們從小由於只被教育不要去破壞別人,傷害別人,卻沒有學習到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受傷的或覺得不被愛,或是受挫的感受與體驗。

爭吵與攻擊的事實1

羅伯與玫瑰是一對來自越南的華僑美國人,他們已經結婚50年,生有3個孩子。孩子們都長大成人,而且個個優秀。有一天,我們一塊去吃飯的時候,羅伯問了我一個問題:「你知不知道有很多人到了年老的時候離婚?」「我知道呀!」我回答。玫瑰在旁邊一邊靜靜的聽著。羅伯又問:「你知道他們為什麼到了這個時候才離婚嗎?」「有一些研究指出,是因為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為了孩子而忍耐彼此。等到孩子們長大了,離開家後,他們再也沒有任何顧慮,所以就分開了。」我將我的了解告訴了他。羅伯若有所思,而玫瑰開始發表意見了:「離什麼離呢?都忍了一輩子還離幹嗎?」羅伯回應:「總是要過一段的輕鬆日子吧!忍耐是有限度的。」他臉上的肌肉有些顫動。玫瑰反擊:「你們男人就是這樣,心眼很小,忍受力太弱。看我們女人就比你們強多了。」玫瑰的臉上倒是出現了一抹笑容。羅伯很不高興的說:「是呀!你不知道就是你們女人的『心眼大』所以把男人都嚇跑了。如果這個世界只剩下你們女人,看你們怎麼活。」玫瑰不甘示弱:「我告訴你,沒有你們男人女人照樣活得好好的。」羅伯的臉上的肌肉開始扭曲,他已經很生氣了。但是他吞了一口氣,發話:「我不跟你說了,好男不與女斗。那怪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跟你講話就是對牛彈琴。」他也開始攻擊玫瑰。玫瑰沒有看到羅伯的臉色,或者看到了也不在意:「你就是這樣,講不過人家,就攻擊人。不說就不說,沒什麼了不起。」然後,面向我說:「他每次都是這樣。我也沒有說什麼不對呀!我只是分享了我的意見而已,至於這麼攻擊人嗎?」玫瑰顯然覺得很委屈,而羅伯也覺得很不舒服。我坐在旁邊,不知道說什麼好。

羅伯和玫瑰這種方式的交流已經是一種習慣,我們做鄰居十多年了,基本上他們只要溝通,這種「對著干」的方式,是個常態。特別是玫瑰,她總是要和羅伯有不同的意見。她常常在和我散步的時候,告訴我說,她的犧牲是很大的,因為自己是個研究生,但是為了三個孩子卻待在家裡成為家庭主婦。羅伯回到家中從來不做家事,因為他覺得自己在外面賺錢很辛苦,回到家裡就是要休息,他認為玫瑰在家裡就是主內的,所以她應該照顧家中的一切。這就是分工合作。玫瑰看法卻不一樣,她覺得帶小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羅伯應該幫忙。但是同時,她因為沒有出去上班賺錢,內在有些自卑,一方面覺得自己沒有賺錢,價值比較低,花錢的時候,總是擔心羅伯會批評。即使羅伯告訴她放心的用錢,但是她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得到羅伯的同意。有時候羅伯認為不需要買的東西,玫瑰又覺得很生氣,認為羅伯不支持她。但是另外一方面卻又覺得不上班又不是自己的錯,是因為孩子的原因,而孩子又不是自己一個人的。

她內在很矛盾—覺得羅伯辛苦了,不做家事也是可以的,但是同時又覺得委屈。她沒有表達出來,因為從小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覺得要做個賢妻良母,就要有女性的忍讓。但是久而久之,她就越看羅伯越不順眼,覺得他大男人主義。不敢當面反對他,就在交流的時候,總是跟他有不同的看法。

攻擊、吵架的第一個事實:伴侶不知道如何正確的告訴對方自己的難受與不舒服,也不明白自己的委屈與受傷感被深深的壓抑了。

爭吵與攻擊的事實2

我們繼續羅伯與玫瑰的故事:

有一次,玫瑰邀我散步,她又開始訴說羅伯的自私與大男人主義的行為。我就很直白的問她她:「你是否覺得很委屈,很挫折?」她想了一下,眼淚就流了下來。「是的!我覺得很難過。我活得很累!」她開始訴說她與羅伯的關係。 我聽了一會兒,之後直白的告訴她,她與羅伯的溝通方式似乎是在攻擊羅伯。玫瑰睜大了眼睛說,「沒有呀!我從來不攻擊人的,我連魚都不敢殺,怎麼會攻擊他呢?」我問她:「那麼,為什麼羅伯說的每一句話,你都有要反對呢?」 玫瑰說:「我只是表達我個人的意見而已呀!難道這也不對嗎?」

一方面,當一個人在「反抗」「批評」對方所做的、所感受的、所想的東西時,甚至「指出」對方的錯誤時,很多時候,他並不真正的認為自己是在批評對方,因為他認為自己只不過說出了客觀的事實,或是講出自己認為的真理而已。他甚至覺得自己是「幫助」對方看到他的盲點或需要改進的缺點,甚至只是表達自己的看法罷了。雖然他也擔心對方會不高興,但是基於「愛」,有這個必要告訴對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另外一方面,被批評的一方在做反擊的時候,很多時候也並不很清楚自己是在反擊對方或是跟對方吵架,有時候他能覺察到自己是在自我保護,但很多時候並不覺得自己是在自我保護,他只是想要告訴對方,對方的指控是不正確的,對方的批評是錯誤的,甚至是誤解的,他必須告訴對方「真實」是什麼,也想幫助對方了解他的錯誤,並且「真正」的認識自己。他也是基於「愛」來表達真實的自我。

攻擊與爭吵的第二個事實:雙方並不真正的「明白」自己是在攻擊他人或與他人爭吵。

爭吵與攻擊的事實3

玫瑰並不認為自己是與羅伯爭吵,也沒有了解自己在攻擊羅伯。她認為是羅伯的霸氣與大男子主義令她抓狂。她認為她將她的青春都交給了羅伯與這個家,是羅伯不懂得她的心,是他總是批評她,她才是受害者。她覺得我冤枉了她。當然,我並不覺得玫瑰要負所有的責任。這是雙方的責任。我就跟玫瑰說:「這樣好不好,我們找一天約羅伯來談一談他的看法。我相信羅伯也會覺得是你在找碴,是你不了解他,是你在批評他。你們溝通一下,如何?」玫瑰同意了,她認為羅伯錯得多,而且,有事實可以證明是羅伯不對,他沒有辦法不承認的。她信心滿滿。

有一天,羅伯、玫瑰和我一起去喝咖啡。在席間,我們提起了那天我們吃飯時討論到老年離婚的那件事。我問羅伯的感受。羅伯立馬很生氣,他覺得他受到玫瑰的壓抑,就像在平常的生活中的很多情況,玫瑰總是批評他,攻擊他,與他唱反調。他常常不想回應她,免得吵架。但是,不講話,她也要生氣,表達意見了,她又覺得他強詞奪理。他覺得無奈與不知所措。他其實很想離婚。玫瑰聽到羅伯的這一番話,睜著大眼睛很驚訝的樣子。她沒有想到羅伯是如此的委屈,她也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會批評的人。她的眼淚再次的掉了下來,她對羅伯感到很抱歉,同時也覺得自己很委屈,因此,她也告訴羅伯她的感受與體驗。當她講完之後,羅伯同樣的很吃驚。他也向她道歉。

攻擊與爭吵的第三個事實:即使知道自己是在吵架或攻擊對方,但是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有責任的。

爭吵與攻擊的事實4

其實伴侶並不想知道自己是在與對方爭吵或是攻擊對方,縱使理性上認知到自己是在與對方爭吵或是在攻擊,但是彼此都不願承認自己是有責任的,而只認為是對方主動的攻擊,是對方開始爭吵的,不是我的錯,不是我的責任,是對方應該負責任的。伴侶往往以為自己是很能自我掌控的,覺得自己是被動的,只不過想要澄清事實,如此而已。他會覺得對方應該承認主導,反而會生氣為什麼他不願承認自己是在爭吵,自己是在批評他人?

伴侶沒有一方願意承認自己是在攻擊或與別人吵架,因為攻擊別人或與別人爭吵是不好的,是不對的。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認為那是錯誤的,而我們不願做錯。我們「應該」是好人,好孩子,我們不會也不應該與別人吵架的,更何況攻擊別人?因此,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在跟別人吵架,或指責他人。事實上,雙方都有責任。

羅伯與玫瑰這對伴侶,就都不承認自己是指責與批評對方,更不接受自己是攻擊的人。他們其實都受了傷,很挫折,很委屈,很難過,但是,都沒有對彼此說真話。事實上,雙方都是互負責任的。

當羅伯與玫瑰彼此道歉講真話的時候,他們同時也有些不好意思,覺得很自責,尤其有我在場,我畢竟是個外人。所以,當他們和好之後,告訴我,也告訴彼此的話是「我們不應該吵架的,既然是夫妻,就要好好溝通,不要吵架,尤其不能攻擊人。」他們相約,下次絕對不要吵架,吵架不是好事,也會影響到孩子。我是很同意他們不要吵架的意願,也很高興他們想到了孩子。但是,我卻擔心,如果只是停留在「不應該」吵架或是「不應該」攻擊人,那麼真的能夠達到良好的交流嗎?

吵架與攻擊的第四個事實:我們不應該吵架或攻擊對方。

其實……

我們都認為我們「不應該」吵架或是攻擊他人,這,其實就是伴侶會吵架的根本原因。一定有人會很好奇的問,難道不對嗎?難道我們應該吵架或攻擊人嗎?從小我們所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我們學慣用「忍耐」或「溫和」的方式來面對被誤解,被冤枉的情況,因為如果我們不忍耐而「發作了」,我們會造成別人的不舒服,會令別人生氣,會讓別人難過,這樣就會得罪別人,會惹人討厭。於是,我們變得虛偽與壓抑。忍耐與壓抑的結果並不會使我們的內心接納自己的冤枉與委屈。這些冤枉與委屈的難受就被強壓下來,轉換成負向的能量積存在心中。

這種負向能量是會不斷的累積的,直到有一天受不了了,它就要爆發出來。這種爆發的威力,是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很多伴侶就在暴力的情況生活。嚴重的時候,是非常可怕的。我在中學做輔導工作的時候,就有一個學生親眼看到她的母親被她的父親殺死。這個影響造成她一生的恐懼—不僅是對婚姻,而且對很多的人際關係。

所謂的暴力,包括了情緒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與肢體暴力。玫瑰與羅伯的互動方式,實際上就是語言與情緒的暴力,甚至是精神上的暴力。但是,由於他們的「不應該」認知,導致發生了爭吵與攻擊的情況還不承認。如此,他們就不斷的合理化的告訴自己,「我不是批評他,我只是想告訴他,他的錯誤。我其實是愛他的呀!」「這是一種比較強烈的愛(tough love),他或是別人不能理解,我也會承擔起這個責任來。總有一天他會明白我的用心的。」 這種合理化。

只是自我防衛機制的一種方式,是自己不願面對的一種把戲。伴侶不得不慎呀!

攻擊與爭吵的真相

吵架與攻擊,往往是在無法看到自己與對方的雙向真實,而只有在自己的強烈感受中無法控制時,才會發生。人們一旦有了強烈的情緒,最想要的就是「釋放」它,否則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在釋放情緒之前,卻沒有為自己與對方留個空間和距離來覺察一下自己與他人的內心與真相,完全憑著「反應」式的回應來對付對方。一旦情緒釋放了之後,嚴重的後果已造成,後悔就來不及了。所以,在做出任何「反應式」的回應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覺察自己,覺察他人)事實的真相是什麼,然後再做反應也不遲。一般而言,攻擊與吵架的真相有幾個:

第一個真相

當伴侶在攻擊或批評對方的時候,都會受傷。

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有感覺的,有自尊的,玫瑰與羅伯的交流,就是最好的例子。當他們聽不到對方而只有自己的感受時,所說的語言就像刀子一樣扎在對方的心中,這是傷人的,所以,他們都委屈,都憤怒,但是卻又都忍耐著,壓抑著。

第二個真相

伴侶在爭吵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想說出一個隱藏在批評、攻擊下的一個訊息,只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自己並沒有意識到是什麼。

當玫瑰與羅伯談老年離婚的話題而無法談下去時,玫瑰反擊:「你們男人就是這樣,心眼很小,忍受力太弱。看我們女人就比你們強多了。」她其實是很想要告訴羅伯,我已經忍了一輩子了,你以為你們男人有什麼用呢?這麼點小事都忍不了,還是個什麼男人?我太委屈了,但是我還是能夠忍下去。我實在是瞧不起你。當羅伯說:「我不跟你說了,好男不與女斗。難怪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跟你講話就是對牛彈琴。」他想表達的是,你就是這麼難纏,難搞定,我真的沒有辦法,特別難受,也難怪孔老夫子也對女人沒有辦法,更何況是我呢!既然沒辦法交流,那麼就算了吧!講不過你,躲你可以吧!他其實是逃避以避免衝突。

他們借著吵架,來表達內在壓抑的東西,但是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更不用說覺察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第三個真相

伴侶如果能暫時穩住自己想要攻擊或爭吵的情緒,而嘗試著去聆聽對方,去聽到對方表面語言下的「真正」意思,並且去理解它,那麼爭吵就不會發生了。

在生活中,由於家庭、學校與社會的教導,我們不能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有負向結果的情緒,因此,我們就遷就與忍讓。吵架或攻擊,常常發生在忍無可忍的時候所採的的方式,很多時候也不是有意的,但是已經控制不了。就像第二個真相所表示的,任何爭吵就是想要將平常不敢說的,不能表達的說出來。然而真相是,吵架與攻擊卻不僅幫不了伴侶說出真正想表達的,反而因為殺傷力太大而又再次模糊了交流的焦點,而將注意力放在了「誰錯誰對,誰不承認錯誤,誰又沒有修養,誰又傷害了誰。」上面,反而沒有能力聽到彼此的心聲。

玫瑰與羅伯在討論離婚的溝通上,就是在彼此的攻擊中結束,然後帶著傷害回去。直到下一次的交流,又呈現同樣的循環模式,只是會比上次更嚴重,因為上次的傷害並未處理,是個雪上加霜的局面。如果他們能夠慢一點對對方所說的回應,而是去聽到話外之音,或是去理解對方想說什麼,相信爭吵與攻擊就一定不會發生了。

第四個真相

當伴侶在爭吵時,他們其實是掙扎著將自己的一些感受與想法,借著爭吵或攻擊來告訴對方。

伴侶往往並不知道,甚至知道但卻做不到除了爭吵與攻擊外,是有其他比較適當的方法來幫助彼此達到良性溝通與交流的。

吵架與攻擊是不得已的,它們只會讓事情的處理膠著在一個很困難的狀態下。有人告訴我說,有的心理學家認為,吵架也是一種溝通方式,而且是可以被鼓勵的。是的,吵架的確是一種溝通方式,但它卻是為了「打破」伴侶之間冷漠的,逃避的與僵局狀況而用的。在生活中,很多的伴侶由於害怕衝突的發生,所以採用了不面對。然而,這不僅對事情沒有好處,反而造成了更大的困擾,因為躲避只會使彼此的關係越變越糟,內心的恐懼越加越深,時間久了之後,終究要變成退縮無望的情況,如果還不處理,就會導致問題的積重難返,最終造成分裂。所以,在這種不得已的情形下,用吵架或攻擊的方式,可能會是一個轉機。但是,這時的吵架或攻擊,伴侶不能失去理性,而且要有能力來把握分寸,以便創造一個交流的機會。只要有交流,就有激活彼此關係的可能性,逃避或僵局才有可能消弱甚至解除。然而,這是最最不得已的,因為在沒有有能力的協助者在場時,吵架很容易會產生破壞力的,除非,雙方是在有覺察能力下,有足夠的成熟度時進行。

玫瑰與羅伯在我的幫助下,容許雙方說出自己的委屈與想法,並且也創造了空間聽到對方的感受,因此,他們可以彼此道歉,進而相約不再吵架。這就是說明了,伴侶需要學習更好的的方式來交流溝通。沒有天生就不經過刻意的學習,就能夠有良好的溝通的伴侶,有深度關係的伴侶,他們的溝通是往往是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而得來的。

第五個真相

當伴侶攻擊與批評對方時,不僅僅是要發泄自己的情緒,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潛意識裡他還想要與對方抗衡。

以使自己取得「勝利」的位置。這種勝利,會讓他感覺到暫時的滿足。然而這種贏了的快感會很快的消失,進而帶來更大的自責。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在還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時,權力抗衡(power struggle)是基本的互動把戲—我比你強,你是弱者。我不會錯,是你的錯。德國心理學家阿德肋的理論就講的是,人的一生就是以與別人,與自己競爭為目的。這個要贏過別人的心理,其根源是來自於「我不夠好」的自卑心理。人們有一種只允許自己說自個不好,但是別人卻說不得自己的心理情況。爭吵與攻擊,就是想要取得優勢的一種方式。人們可以一直吵架與攻擊對方,而且情緒也會越來越高漲,因為他要的就是對方服輸。對方輸了的一個表象就是,他先閉嘴。當對方閉嘴時,那個說了最後一句話的人,自我似乎就能得到一些滿足。但是,說來也矛盾,等到真的在抗衡中得到勝利時,內心其實是很自責,很害怕的,很多時候還是很後悔的。

有些人在這種權力抗衡的情況下,嘴巴說不過對方時,就用肢體暴力,等到打了人,殺了人之後,後悔已經為時已晚。然而,人們卻不長記性,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種傷害,天天都發生在伴侶中間。

END

文章信息

編輯:qiaoyabing

作者:張寶蕊

文章來源:「禪心觀影(ID:gh_d40f93ea2758)公號,「蒙正心理(微信ID:mengzhengxinli)」獲授權轉載。

圖片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懂我的人不需要解釋,不懂我的人沒必要解釋」這句話?
個子很矮小,去健身房會被嘲笑嗎?
我覺得對方會介意某件事某種行為或者被麻煩,而去避免和不困擾對方。那是不是說其實也就是我自己會介意和怕麻煩?
為什麼人生氣的時候喜歡砸東西?

TAG:心理 | 伴侶 | 吵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