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太極拳和拋物線之間的關係

直接從自己訂閱號貼過來。懶得再改了。

原理-更簡單的拆解模型:太極的四象步(1)

上一篇文章,提到了拋物線的問題,

如圖,拋物線的最大特點是:垂直軸持續存在重力加速度,而水平方向的X軸存在勻速直線運動。

也就是說,垂直方向有力的持續作用,而水平方向沒有力的作用,有的只是慣性。

於是我在太極的四象步模型中,給予了同等假設的置換:

敵人持續用力,存在一個方向;而我方依靠慣性,在其90°的任意方嚮導入慣性,就可以做到。

我方90°的導入慣性,就是所謂的「用意不用力」,這個就是輕靈的打法。如果我方也有力,就成為了我的力和敵人的力相合。

完全純粹的輕靈,是不可能存在的。況且我說了,推磨法和水推勁,都是用力的方法,用自己的力合在對手的力中,以不衝突為原則,進行力的方向改變,這也是可行的。

也就是上圖:弧線運動1,是理想狀態的輕靈,而直線AC,就成了大力的方向。

這裡面,當敵人被偏移45°的時候,我方存在效率最大化。

那麼,同理,我們利用拋物線的一個原理,來對此進行證明,這個證明題是高中生尤其是理科生必須會的基礎題:

其中,2cosαsinα=sin2α,是三角函數的必學公式。小球上升的時間和下落的時間相等,所以水平飛行2倍的該單位時間。

因為,sin作為正弦,最大值是1,此時角度為90°或者90°的倍數。

根據上圖,我們可以知道,化勁禦敵的最理想偏轉角度是45°——請注意,不是敵人偏轉45°,而是敵人的力偏轉45°。

簡而言之一句話:誰被「對角線」了,誰吃虧。

然而,因為敵人不斷變化,力量也在不斷變化,方向更是不斷變化,要想單純的捕捉,並不容易,這就需要運用一些套招的技巧,把敵人「騙入」你的力量陷阱,這也就是太極拳招式的使用原則。

這種不斷變化,對應了歐幾里得《幾何原本》中的原則:直線和圓,是構成一切圖形的基礎。同理,在力的作用中,運用直線和圓,我們也能勾畫出力的幾何圖形。

又一變數:該直線可以不連續,圓也可以不連續,這種斷斷續續合理的利用,則可以打破對手預讀的規律,比如,拳擊的小跳躍步法,這就是破壞線性關係,成為散落的離斷的點關係。

如何利用圓接手對方,令自己輕靈,卻又能夠改變對手的力的方向?

這幾個觀點,我會分別論述。


推薦閱讀:

【乾貨推薦】筋骨關節內臟之——胯之用
日扎大杆子三百下 權成
不敢言
武俠小說有多坑傳統武術?會不會吹和能不能打其實都是生意經!
【乾貨】傳統武學核心:筋骨關節內臟之—內臟篇(內附內臟講座視頻)

TAG:太極拳 | 太極 | 傳統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