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如何

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就如何

1.

我有一位來訪者,人很年輕,長得也很漂亮,工作比較體面,收入也不錯,可她卻長期以來飽受不自信的困擾。

在她的敘述里,常常可以聽到:

「我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我害怕跟人交流,總擔心自己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不敢聽到別人的批評,一聽到別人的意見就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直接表現在臉上,時間長了,別人也不願意和我說真心話。」

探索了她的成長經歷,發現她母親從小對她要求嚴格,儘管他從小學習很好,卻極少得到肯定。

分析了她對自我的評價的體系,覺得如果自己表現不好,就意味著自己什麼都不是,不會得到別人的關注和接納。

也明白了她在用迴避和拖延的方式來應對生活中各樣的壓力,好讓自己不用暴露在不知所措的處境中,讓身體和內心瑟瑟發抖。

知道了自己的狀況之後,可是她還是陷在同樣的模式里出不來。

這讓她對自己感到更加的失望和無助。

有一天我請她跟我描述一下她每天的生活,從早晨起床開始,盡量詳細。她這樣做了。等她講完,我問她:「在你剛才所說的所有事情里,有沒有一件事讓你覺得自己在做的過程中感到愉快,並且讓你覺得有價值和有意義的?」

她想了半天,說:「我找不出任何一件事可以給我這樣的感覺。」

「為什麼會這樣?」我問。

「我看不到我現在所做的事,可以帶來什麼好的結果,我對現在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覺得都是在浪費時間,我想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可是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因此我每天都是在煎熬中度過。」

2.

聖經里有一句話: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就如何。這句話讓我想起人們通常所說的,你的時間怎樣度過,你就擁有怎樣的人生。

日子和力量,一個是生活方式,一個是生活狀態,兩者關係緊密,互為表裡。

我的這位來訪者,在大腦的認知上已經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可是由於習慣採取迴避的方式,這種迴避,就是她過日子的方式。而內心害怕自己不被認可,擔心則讓她的內心脆弱,無法面對和處理不好的評價。

那要過什麼樣的日子才讓人滋生力量呢?

跑步的人都知道,你如果一上來就跑10公里,是很難完成的。你很快就會覺得呼吸不暢,肌肉無法忍受強烈的酸痛,心肺功能承受不了這麼高強度的運動,即使你勉強跑下來,接下來你也無法堅持,因為這種難受的感覺超出了你所能適應的範圍。

如果你想一次跑完10公里,需要給自己一段時間,從你能忍受的程度開始訓練。一開始,慢跑1公里,等到身體適應後,再增加500米。你的肌肉忍受酸痛的能力在逐漸增加,你的肺部對缺氧造成的不適感在減弱,只要堅持,有一天你就可以一次完成10公里的跑步目標。

逐漸增加跑步的里程,建立的是肌肉的力量;對自己的責任的承擔,建立的則是心理的力量。

每個人首先對自己負有責任,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照顧好自己的情緒,照顧好自己的學習和工作,都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然而,承擔責任是一件讓人覺得辛苦的事情。害怕辛苦,選擇讓自己暫時獲得輕鬆和自在的感受,是深植於人基因里的一種傾向,如果讓這種傾向佔上風,人就會逃避責任。

就拿每天早起這件事來說,誰都知道躺在床上身體更舒服,我們經常會找一個理由繼續躺著,比如天氣太冷,外面下雨了,身體有點不舒服,今天的事不一定要在今天完成等等。

對責任的承擔是需要鍛煉的能力,就像跑步一樣,是一點點建立起來的,從承擔小的責任開始,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會增加。

3.

每年9月份以後,我會接受一些因步入大學而導致焦慮的大學新生諮詢。

上大學以前,他們生活在一個只有學習的世界裡,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生活中其它事情,好像都跟他們無關。飯有人做,衣服有人洗,連房間都不用自己打掃,生活中屬於他們的責任,都由家長替他們承擔了。他們住在家裡,不用去面對和解決人際關係的壓力。

一旦到了大學,環境發生了改變,父母不在身邊,除了學習,生活中忽然冒出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要自己去面對。如果不具備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也沒有承受壓力的忍耐力,他們就會感到擔心、害怕,引發很強的焦慮。

肌肉的力量是建立在每一次酸痛的基礎上,心理的力量是在承擔責任中一點點滋生出來的。

心急的年輕人,對將來寄予無限的希望,覺得前方有無限美好的風光等著自己,這種急切,往往讓自己無法忍受眼前的每一天。心裡憤恨平凡的每一天將自己困在當下,無法一下子就去到想要去的地方。

欲速則不達,心急讓人無法專註在當下,今天沒有過好,將來自然就會受到影響。

就像羅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一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夢想的城堡,只想像城堡美妙的樣子,是沒有意義的。只有每天添加的一石一瓦,才是構建城堡的正確打開方式,也是到達夢想風景的唯一路徑。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改變從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開始,我讓那位來訪者回顧一下每天的生活,請她在每天的生活中找一件小事,在做的過程中盡量投入。比如跟同事談話的時候,讓自己帶著微笑,認真的傾聽;或者早晨起來,給自己準備自己喜歡的早餐,讓自己帶著滿滿的能量去迎接一天;

每天只要有一件讓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發生,就改變了過去整天毫無希望,無精打採的狀態,實現從無到有的轉變。

4.

沒有人的力量是與生俱來的,都是後天培養的。人的力量滋生,往往是在面對軟弱的時候。意識到自己的脆弱,感到自己的無助,這都是人生中獲得成長的時機。每當這時,你如果能夠往前走一步,就會感到力量的種子在心裡發芽、生根,直到你長成一棵大樹,能抵抗風雨的侵蝕。

壓力和挫折給人不適感,正是能夠忍受不適感,去實現自己想要的目標,人才會感到能力增長帶來的自信,目標實現時伴隨著的人生可控感。

尼采說:凡不能毀滅我的,必將使我強大。

承擔責任,面對挑戰可以獲得力量。而害怕,恐慌則會奪走人的力量。

在害怕和恐慌中,人的內心極度脆弱,搖擺不定,患得患失。《我的前半生》的女主角羅子君,是一位生活在自我催眠中的家庭主婦,因為擔心優秀的丈夫有一天可能離開,成天疑神疑鬼,被焦慮和恐慌控制,做出很多失去理智的舉動。最終,她還是經歷了自己最害怕的事,丈夫移情別戀。

害怕是個會察言觀色的傢伙,你強他就弱。

羅子君面對自己破碎的人生,從依靠他人,失去自我的狀態中跳了出來,開始承擔責任,一點點建立自信,直到成為獨立的個體。

抗挫折的能力是在每一次的軟弱中建立起來的,只要願意克服內心恐慌,向前邁一步,裡面的潛能一旦被激發出來會令你欣喜。

那時,你會覺得一切不可避免的苦難是值得的,那些看似壞的事情,卻讓你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一個人的力量的獲得,是在每一天的成長中實現的,而這個世上,如果只有一條路不能拒絕,那就是成長的路。

?* %]


推薦閱讀:

「整個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願望」
我們生活的在的叫「不得不」的牢籠
人生需要留白

TAG: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