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假裝不去靠近你,就不會受傷吧 | 你是不是也對親密關係有恐懼 | 戀愛心理

「如果你能看得見,是否會多些理解」

我認識這樣一個女生,外表大大咧咧,一副沒心沒肺、瀟洒走天下的模樣,笑起來燦爛的如同三月的驕陽。可當她談起戀愛,就會完全變了樣子,變得畏手畏腳,變得陰晴不定,變得像個怨婦,生怕對方離她而去。所以,索性,她就不談戀愛了,她知道自己戀愛的樣子不好,知道親密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因為害怕花的凋零,所以一開始,就拒絕播撒種子。

她說自己也許天生就不適合戀愛,如果可以,以後直接找個相親對象,條件匹配,無不良嗜好,可能就會結婚吧。好久不見,我問她的近況如何,她還是那副沒心沒肺的樣子,「姐們兒一人瀟洒自在,兒女情長之事只會耽誤我行走江湖」。後來和我說,最近其實有喜歡一個男生,但不確定,也就不去主動靠近,假裝自己無所謂,內心還是挺難過的。喜歡還要裝作不喜歡,果然是她啊。

其實像她這樣的女生有很多,因為害怕自己在戀愛中的失態,害怕自己受傷,所以乾脆就拒絕了一切示好,拒絕了一切可能發展的戀情。TA對親密關係有著一種天生的恐懼,害怕與別人過分親密,害怕成為戀人。說起來,我也有些輕微的這種傾向吧,高中暗戀同桌,天天互相打鬧,別人都以為我們是情侶。等到他真正來表白,送我回家,我突然就不喜歡他了,就是非常突然的那種,而且,還帶著厭惡,一刻都不想待在一起。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什麼是親密恐懼?

親密恐懼對個體建立滿意的親密關係會產生很大的障礙,還會引發很多心理問題,造成適應問題。Decutner和Thelen 將親密恐懼定義為:由於焦慮,個體與重要他人交流時對自身有重大意義的想法、情感時具有的抑制性,這種抑制性有三個特點:1、交流的內容涉及個人(內容);2、個體對於交流的個人信息具有強烈的情緒反應(情感效價);3、高度關注親密他人,易被對方傷害(脆弱性)。交流同時涉及內容、情感效價和脆弱性三個特徵,才是一種親密互動。

典型表現:

對親密關係有著恐懼的人經常缺乏安全感,總是不能把握自己的感覺和對方的態度,為了避免拒絕和猜疑的痛苦,就對可能進一步發展的親密關係刻意保持距離。「我喜歡一個女孩兒,我應該怎麼向她表白?」我男朋友不接我電話時,我就會非常恐慌」我經常莫名其妙的對他發脾氣,不知道為什麼」

感覺自己是被動的

親密恐懼的人常常感覺自己在感情中處於被動的位置,當自己需要對方時,對方可能不在身邊,可能無暇顧及自己。但對方一靠近,對方需要自己時,自己就會放下所有去迎合TA。有時候觸犯到自己內心的底線和標準,但為了失去這個人,就選擇了隱忍,一而再再而三的隱忍,從來不會主動的掌握感情的走向,也不會從自身出發來考慮事情和情感關係。似乎需要對方來確認自己是不是有價值,是不是值得被愛。也正因為此,親密恐懼的人往往很敏感,對於伴侶的任何舉動都會放在心上,然後揣摩,心情也因此陰晴不定。

通過強烈的付出來經營關係

TA們一定是付出型的,有時需要完全與對方粘連在一起,才能感覺到親密關係的存在。所以經常看到對於親密關係有恐懼的女孩子們總是很黏人,也總是時時刻刻的想著男友,和男友在一起,似乎世界就只剩了了男友。這種付出是強烈而滿溢的,對方常常因為受不了這種窒息感而選擇逃離。在看到自己的這種缺點之後,親密恐懼者會開始重新思量自己的方式,TA們選擇不去付出、不去表達自己強烈的親密需要,因為害怕重蹈覆轍,於是就假裝無所謂、假裝對這種親密關係不太在意。但這絲毫不會減弱TA們內心的期望。

這種人會讓人感覺心疼,一個付出型的親密恐懼者,因為害怕失去,所以對自己心儀的男生敬而遠之,每次相見都表現一種無所謂的姿態,而內心升起了一種自我保護,她以為自己表現的不那麼在乎,這樣男孩離開的時候自己也就不會特別心痛,她一直在壓抑著自己的強烈情感。而每次她都會以自己的方式來表現出來無法承受男孩的離開,比如最近一次相見時以各種借口推脫,就是為了逃避自己內心的慌張。這樣,在她的感受里,是她主動放棄男孩的,會讓自己好受一些。但是,當真正的離別到來時,她又會變得十分懂事,幽默風趣,理解力十足。這樣真的很讓人心疼,就好像一個害怕媽媽離開的孩子,知道媽媽要離開時開始哭鬧,但明白離開是不可避免的時候,就開始變得乖巧,以此來吸引媽媽的早日歸來。

無法面對自己內心的脆弱

TA們用自己的佯裝和逃避方式來掩飾內心的脆弱。就好像開頭的女孩,說著一個人很瀟洒,其實就是怕戀愛帶來的傷害自己無法承受。因為對方是對自己而言十分重要的他人,所以如果對方離開,自己就會十分痛苦,這是一種挑戰內心安全感的行為,而我們知道對親密心存恐懼的人總是缺乏安全感的,所以當這種挑戰來臨,自己無力承受,無力承受自己脆弱的一面,所以,就選擇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不靠近。

通過不靠近的方式避免失去的可能

「因為害怕失去,所以一開始就選擇了拒絕。」這大概就是親密恐懼者最好的寫照,TA們害怕最後的結局是不好的,是傷害,是失去,是磨掉最後的一絲美好,為了保護自己,為了維護心中的那種美好回憶,所以,選擇了不靠近。以為這樣,就不會失去。越靠近一個人,和一個人越親近,就會越了解到對方身上的缺點,也會越暴露自己的缺點。對於愛情沒有把握、缺乏安全感的TA們,出於這樣的保護欲,就選擇了逃離。所以你看到的,不是因為不喜歡而不靠近,恰恰相反,是因為太喜歡了,所以不去靠近。可能想來怎麼這麼矛盾,但這確實就是TA們的真實想法。

"離你越近,我就會越受傷"

大概男生和女生思維最大的不同就是,男生先提出分手,是真的不愛了,女生先提出分手,是因為太愛了。我和一個男性朋友聊到過這個話題,他一直固執的認為先提分手的那個人最無情,被分手的那個人受傷最深。我不想把我的思維強加給他,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解讀。誠然,很多女孩子提分手是為了讓對方感到威脅,是為了讓對方更加珍惜和關注自己。所以她們雖然選擇了分手,心裡,其實,非常難過。因為承受不了失去對方的痛苦,承受不了將來對方先不愛自己的痛苦,所以選擇了遠離,選擇了不去接近。起碼這樣,她們會覺得自己可能會好受一點。

親密恐懼的誘因是什麼?

1、早期關係受挫

親密恐懼和早期創傷經歷有著密切的關係(Whisman,2006).這類人往往幼時沒能跟父母建立起穩定、安全的關係。如在童年時,父母常常爭吵,在擔心父母把自己丟棄的恐慌中成長起來的。或者幼年時家人不在身邊,獨自成長的起來的。則其潛意識中缺乏安全感,會無意識地否定對人際關係的需求,從而降低依戀,成年後也難以與其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這一類在留守兒童中較為常見。

2. 被重要的夥伴傷害

一位前來求助的高中生,在小學時有兩個要好的朋友,但由於誤會,這兩位好友到處說她的壞話,讓她特別受傷,令她不再相信他人。童年受到好友的傷害會讓人對友情產生恐懼。

3. 缺乏人際技巧

有一類人難以把握交往的尺度,也不善於將話題進行下去,所以才寧願與他人保持表面的關係。這種人際技巧的缺失也源於成長中的挫折,他們往往在學習人際交往方式的某些重要環節出現缺失。

「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親密恐懼的最深層和最確切的原因就是這句話,「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TA們可能知道自己對親密的恐懼不太對,也不適應這個社會,所以會想方設法的建立自信,來訓練自己的親密度。可能會為了塑形而天天減肥,不斷充實自己的生活,去尋找導致自己恐懼的童年原因,去修復自己曾經的情感創傷。

追根究底,發現其實自己的原因在於不相信自己是值得愛的,所以每當出現一段關係就開始有意無意的逃離。就比如你喜歡上一個長得很好看的女孩,但內心覺得自己的長相配不上姑娘,所以每次有機會接近的時候都採取了逃避消極的態度,明明有機會,自己卻選擇了放棄。等到姑娘身邊有了別人,你發現那個人不比自己強多少,又開始捶胸頓足,「難道姑娘瞎了眼了?」其實你忽略的是一個事實,那個人覺得自己可以配得上姑娘,抓住了機會,而你,卻被自己,拒之門外了,直接放棄了機會。

你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所以總能找到自己身上的缺點來說服自己,TA是不可能愛我的,然後你的反應模式就決定了你會做一些行為來佐證你的預言。

放心去愛,要怎麼做?

1、探索童年創傷

子女和父親的關係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親密關係的建立。尤其是女孩,童年時和父親缺乏交流,得不到精神上的撫育。這對她長大後對異性的感知和親密關係的處理有直接影響,因為在家庭中不曾體驗過親密,也不明白異性的思維,更不會和異性溝通。就容易造成兩種結果:1、完全不和男性接觸,避而遠之;2、與男性接觸不了解分寸,一腔熱血投注,換來一身傷痕。我們要改變自己對親密的恐懼,就得追根溯源尋找自己童年的創傷,當你一一對應開來,就知道自己的原因所在。識別自己早年被壓抑的情感,然後將這種感受說出來或者記錄下來,而且這種探索需要在安全的環境中來進行,最好有人陪同,否則會產生相反的結果。

2、放下自己過分偏執的性格

也許同樣面對一段失敗的感情,性格溫順的人往往比性格偏執的人更容易走出來。偏執的人覺得是對方的錯,充滿憤怒,一直在與過去糾纏。就無法放下過往接受新的感情。

3、與伴侶進行深度溝通

你們在溝通的時候,互相傾訴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會有什麼反應和情感體驗,了解你們在從小的成長中是怎樣的依戀模式。了解對方,也讓對方了解你,這就避免你為了一直掩飾自己而冷戰、而逃離。當你心裡產生了迴避念頭時,試著放慢節奏,告訴對方此刻的感受,然後體會對方因此產生的情緒和反應。

4、先嘗試與一個容易接觸的朋友建立穩定的關係

在這期間,你難免會遇到許多內心的障礙,但堅持下去就是成長。寫人際日記是個好辦法,將自己與人交往的點滴記錄下來,有助於對做得不夠好的地方進行反思,也讓自己看到每一次的進步。哪怕一次的成功,都能讓你獲得可以複製的經驗,並激勵你把這種經驗應用到與其他人的關係中。

5、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當你選擇愛自己,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起舞。認為自己是美好的,是值得被愛的,你會發現,你自然而言就會吸引到那個人。慢慢累積對自己的欣賞,建立積極的身體和精神自我,慢慢積攢起愛自己的底氣。世界就會變得溫柔,戀愛之間的甜蜜之處你才能切身體會到。

References:

Descutner,C,J,& Thelen,M,H (1991)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fear-of-intimacy scal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3(2),218-225

Jove,M, & Jackson,H ,J,(2004). Early maladaptive schemas in personality disordered individu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18(5),467-478.

更多心理學知識,關注微信訂閱號小麥心理X(xiaomaixinlix)


推薦閱讀:

「誰先認真誰就輸了」|什麼是伴侶間的不對等承諾
原來薛之謙和李雨桐散夥早已註定
冼藝哲 Casper 的 Live ——當不完美的人相愛:抑鬱x愛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以憤怒和疏離來表達愛意」|躲在傲嬌背後的焦慮型依戀者

TAG:親密關係 | 戀愛恐懼 | 受傷 |